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关于花
本书标签: 现代   

萱草

关于花

萱草(金针菜、鹿葱、川草花、忘郁、丹棘等、摺叶萱草、黄花菜)

送花对象:母亲,之前恋人,失落之中的朋友

①萱草花也被称为母亲之花,所以我们可以将其送给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②萱草花的花语有遗忘的爱的意思,所以萱草花也可以送给之前的恋人,表示自己将会渐渐的释怀往事,一点点的遗忘与他的点点滴滴。

③萱草别名忘忧草,有放下忧愁的意思,所以可以送给朋友祝愿对方能早日走出阴霾。

花语:爱的忘却,隐藏起来的心情,放下忧愁,母亲之花

1、萱草所富含的花语寓意非常丰富,其中一个花语是爱的忘却,表示能忘记之前的情绪和情感。表示之前虽然已经具有很深的感情,但是终将随着时间的逝去,变得烟消云散。

2、萱草还有一个花语是隐藏起来的心情,寓意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将心情的变化隐藏起来。

3、萱草的别名也叫作忘忧草,花语是放下忧愁,寓意忘记之前不开心不快乐的事情,只记得开心快乐的事情。

4、萱草是中国的母亲之花,花朵的寓意是永远爱你,母亲,象征着伟大的母爱,表示母亲对他默默地爱意。

关于萱草的小知识: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是阿福花科、萱草属植物。根近肉质,中下部有纺锤状膨大;叶一般较宽;花早上开晚上凋谢,无香味,桔红色至桔黄色,内花被裂片下部一般有“∧”形采斑。这些特征可以区别于中国产的其他种类。花果期为5-7月。

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南北坡,多栽培,野外生长于海拔300-2500米的山沟湿润处。中性,喜光,耐半阴。性强健,耐寒,耐干旱。不择土壤,在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良好。

萱草属植物花色艳丽,花姿优美,可供观赏。黄花菜是代表性种类,为中国的传统蔬菜之一。根系发达,可拦淤固土,防止水土流失。根、叶可入药,药用价值较高,具有健脑和明目等功效,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黄花菜含铁量很高,对补血止血有奇效,可作为妇女补血佳品。

萱草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诗经魏风》中就有记载。后来的许多植物学著作中,如《救荒本草》《花镜》《本草纲目》等多有记述。别名有鹿葱、川草花、忘郁、丹棘等。《花镜》中还首记载了重瓣首草,并指出它的花有毒,不可食用。由于长期的栽培,萱草的类型极多,如叶的宽窄、质地,花的色泽,花被管的长短,花被裂片的宽窄等变异很大,不易划分,加上各地常有栽培后逸为野生的,分布区也难于判断。李时珍早就注意到,在不同土质上栽培的萱草,花的质地,色泽的深浅和花期的长短是有变化的。这是正确的。如果只根据少数栽培植株的某些差异来进行分类,则不甚可靠。林奈在发表该种时,曾说是杂种,后来又说来自中国。他所根据的植物可能是欧洲广泛栽培的一个品种(在欧洲虽然有野生萱草,但是从未见关于果实的记载),但究竟是否自中国引去,已无从查考。在长期而又广泛栽培的情况下,要考虑到种以下多半系品种这个可能性,因而不宜轻率地定为种或变种。

有关萱草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里提到的“谖草”即指萱草。明代传入欧洲,在欧美国家广泛种植。古代萱草,别名众多,有“宜男草”“忘忧草”“令草”“川草花”“疗愁”“丹棘”“妓女”“萱萼”等多种称谓,民间又唤作“金针草”。

先秦时期书体繁多,语言文字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词多字的现象时常发生。“萱”早期字形亦作“谖”“藼”“蘐”,《毛诗正义》:“谖,萱草也。一名鹿葱,一名宜男,一名忘忧草。萱、谖字音同,观《释文》本作‘萱’,《说文》作‘藼’,又作‘蘸’,则为草名无疑。”《江文通集汇注》中有“萱草,忘忧草也”(卷四《悼室人十首》)之说。《太平御览》引《述异记》曰:“萱草一名紫萱,又呼为忘忧草。”(卷九九六《百卉部》)从这些记载可看出,中国古文献中有关萱草名称的内容较为丰富,随着萱草的广泛种植,其称谓也逐渐增多。

萱草生长适应性强,适合大面积栽培,栽植历史悠久。唐宋以后民间种植已十分普遍,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关于萱草的种植栽培很早就有记载。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载:“萱草,处处田野有之”。《救荒本草》记载:“萱草花俗名川草花,人家园圃中多种。”《农政全书》中提到萱草“春间芽生移栽。栽宜稀,一年自稠密矣”。说明早在数百年前,中国已经普遍种植萱草且产量较高。《陕西通志》亦记载:“萱草,山中多有之。”(卷六八《物产》)萱草多生长在山坡地中,适应性极强,易于繁殖成活,栽植范围十分广泛。《本草纲目》对萱草生长时间和环境记载较为详细:“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蒜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五月抽茎开花,六出四垂,朝开暮蔫,至秋深乃尽,其花有红黄紫三色。”可知萱草的播种时间为春秋两季,适宜种植在温暖地区,既喜湿也耐寒。我国古代关于萱草的记载很多,也多记录在地方志等典籍中,为现代萱草的栽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古代萱草的栽植地区广泛,也得益于其形态和颜色十分美观。晋夏侯湛在《忘忧草赋》中对萱草的形态作了详细的描写:“体柔性刚,蕙结兰芳。结纤根以立本兮,嘘灵渥于青云。顺阴阳以滋茂兮,笑含章之有文。远而望之,烛若丹霞照青天;近而观之,晔若芙蓉鉴绿泉。萋萋翠叶,灼灼朱华。炜若珠玉之树,焕如景宿之罗。”可见萱草的姿态十分柔美、形体统一、花色艳丽。《风土记》亦记载:“其叶就地丛生,两边分垂,叶似菖蒲叶而柔弱,又似粉条儿菜叶而肥大。叶间撺葶,开金黄花,味甘无毒。根凉亦无毒。叶味甘。”对萱草的形态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并记载了萱草的疗病功效。

主要变种

长管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 var. disticha (Donn) Baker):花桔红色至淡红色;花被管较细长,长2-4厘米;内花被裂片宽1-15厘米,很少接近2厘米。中国江西有栽培。

重瓣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 var. kwanso Regel):花桔黄色,花被裂片多数,雌雄蕊发育不全。中国北京等地有栽培。

常绿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var. aurantiaca (Baker) M. Hotta)。对于这个种,多数作者认为是日本植物,而大井次三郎则认为是中国植物,引入日本。胡秀英说是一个杂种。但据调查,萱草在海南岛一年四季常绿。很可能它是萱草的一个南方地理宗。这个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萱草属植物花色艳丽,花姿优美,可供观赏。黄花菜是代表性种类,为中国的传统蔬菜之一。园林中,可在花坛、花境、路边、疏林、草坡或岩石园中丛植、行植或片植。亦可做切花。

萱草作为中国传统的庭院花卉,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象征意蕴,而萱草文化也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萱草的文化价值主要有三:一为忘忧,二为宜男,三则代指母亲。

忘忧

关于萱草忘忧的记载最早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诗札》中亦载:“自后人以谖草为萱草,遂起萱草忘忧之说。”萱草又名忘忧草,从上述典籍中可见,古人早已知道萱草具有忘忧的功效。实用疗效上,《本草纲目》记载萱草“苗花气味甘、性凉、无毒,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消食,利湿热。作菹,利胸膈、安五脏,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由此可见,萱草具有治身体烦热、去湿气的药理功效,能使人心安神定,忘却暂时的烦恼与忧愁,其忘忧的意蕴也由此引申而来。

从《诗经》的时代开始,“忘忧”一直是萱草的主要意蕴之一。前已述及,《诗经·卫风·伯兮》出现思妇借谖草解忧的咏叹,此后,萱草便逐渐成为人们排解忧愁的一种精神寄托,常见于历代的诗赋中,被广泛运用于抒发夫妇远隔的愁苦、羁旅他方的乡思、友朋暌违的悬念、浮云蔽日的君国之忧等意境中。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之久,在与李陵的书信往来中有诗云:“亲人随风散,沥滴如流星。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南北时王融诗云:“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唐代白居易有“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的佳句。萱草忘忧的说法,历代已相沿成俗。

宜男

宜男是萱草又一个出现较早、较重要的别名。至迟在魏晋时期,作为宜男花的萱草意象在诗文中已有体现,此后历代对萱草宜男之义的述论延续不绝。

三国曹魏时期,曹植《宜男花颂》曰:“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其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伊何?绿叶丹花。”晋周处《风土记》载:“花曰宜男,妊妇佩之,必生男。”相传有孕的女子佩戴萱草,就会生下男孩,故萱草又名宜男草,反映了古人生殖崇拜的意识及对传宗接代、人丁兴旺的追求。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花有红、黄、紫三种,出始兴,妇人怀妊,佩其花生男者。”南朝梁元帝有《宜男草诗》云:“可爱宜男草,垂采映倡家,何时如此叶,结实复含花。”唐玄宗时期,兴庆宫中栽种了多种萱草,可见在当时,萱草花已然成为宫廷内外喜闻乐见的花草植物之一。

考古资料表明,萱草很早就被作为吉祥纹样,用于装饰美观,意为生男孩、多子。1988年,在金上京故都出土的金代齐国王墓中,墓室女主人的锦鞋和裤子上都绣有精美的萱草纹样。古人赋予萱草以深意,来表达自己求子的美好愿望。虽然孕妇佩萱草生男并不可信,但是在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的古代社会,这一观念体现出萱草在花卉界的特殊地位。

孝亲

在中国的文化意象里,萱草代表母亲和孝亲。古人认为萱草可种植在北堂母亲的居室,而以“萱堂”代称母亲,因此北堂又称萱堂,萱堂又可作为母亲的代称,常和“北堂”连结,“北堂植萱”引申为母子之情。约在唐宋时期萱草代母的意蕴最终形成,萱草于是成为中国人的母亲花。

《诗经疏义会通》载:“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卷一二《诗类》)唐代诗人孟郊《游子》亦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游子远行天涯,植萱草于北堂,借鲜艳花色以悦亲心,或食之令母忘忧,以此希望母亲能够减轻对自己的思念,忘却烦恼与忧愁。诗人陈子昂在诗中亦写道:“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明代画家沈周绘有《怀萱图》赠与友人王鏊,以解友人对已故母亲的思念之情。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七回中亦有相类似的记载:“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古人以萱草作为慈母象征,借以表达对母亲的爱,可见萱草代母的意蕴在古代文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关于萱萱的神话或神话故事:

a.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北征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病倒。当时,大夫就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给李母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

后来,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因此,“北堂树萱”可以令人忘忧,引申为母子之情。如唐朝诗人孟郊《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诗中以景喻情,深刻地流露出母子间含蓄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于是,萱草遂渐成为中国的母亲花。

b .据说,在大泽乡起义前的陈胜,家境十分困苦,家中经常无米下锅,所以不得不出去讨饭,再加上营养缺乏,他的全身浮肿胀痛。

有一天,陈胜去讨饭,遇到了一户姓黄的人家,这户人家只有母女俩,而黄婆婆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看到陈胜很可怜,便让他进屋,给他蒸了三大碗萱草花。陈胜觉得萱草花香甜可口,是他吃过最好吃吃的东西。他狼吞虎吞,很快三大碗萱草花就进肚子里去了。神奇的是,过了几天后,他全身的浮肿便消退了。

大泽乡起义后,陈胜当上了王,他一直没有忘记黄家母女,为感谢黄家母女当时对自己的一饭之恩,便将她们请到宫里来。每天摆酒设宴,但那么多佳肴都引不起陈胜的食欲。陈胜想起了当年萱草花的香甜,于是请黄婆婆再给他蒸一碗吃。

陈胜端起饭碗,只吃一口,发现竟难以下咽。怎么回事,味道怎么没有以前那么好了,,这可真是太奇怪了。这时候黄婆婆说“没什么可奇怪的,饥饿之时萱草香,吃惯酒肉萱草苦啊!”

黄婆婆的一席话,羞得陈胜跪倒在地连连对黄婆婆拜了拜。黄婆婆忙把陈胜扶起来,连连说:“使不得,使不得”。

从此,陈胜将黄家母女留在宫中,专门种植萱草,并时常吃它。又给萱草另外取了两个名字,一个名字叫“忘忧草”,一个名字叫“黄花菜”。因为黄婆婆的女儿名叫金针,而且萱草叶的外形像针一样,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金针菜”。

关于萱草的诗词:

对萱草

唐·韦应物

何人树萱草,

对此郡斋幽。

本是忘忧物,

今夕重生忧。

丛疏露始滴,

芳馀蝶尚留。

还思杜陵圃,

离披风雨秋。

酬梦得比萱草见赠

唐·白居易

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

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

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

萱草

宋 苏轼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赋园中所有十首(其一)萱草

宋 苏辙

萱草朝始开,呀然黄鹄觜。

仰吸日出光,口中烂如绮。

纤纤吐须鬣,冉冉随风哆。

朝阳未上轩,粲粲幽闲女。

美女生山谷,不解歌与舞。

君看野草花,可以解忧悴。

五日观妓

唐.万楚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游子

唐.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墨萱图二首 其一

元 ·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墨萱图二首 其二

元·王冕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牡丹

唐·李商隐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

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

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生春二十首(丁酉岁·凡二十章)

唐 ·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云色中。

笼葱闲著水,晻淡欲随风。

度晓分霞态,馀光庇雪融。

晚来低漠漠,浑欲泥幽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漫雪中。

浑无到地片,唯逐入楼风。

屋上些些薄,池心旋旋融。

自悲销散尽,谁假入兰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霁色中。

远林横返照,高树亚东风。

水冻霜威庇,泥新地气融。

渐知残雪薄,杪近最怜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曙火中。

星围分暗陌,烟气满晴风。

宫树栖鸦乱,城楼带雪融。

竞排阊阖侧,珂伞自相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晓禁中。

殿阶龙旆日,漏阁宝筝风。

药树香烟重,天颜瑞气融。

柳梅浑未觉,青紫已丛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江路中。

雨移临浦市,晴候过湖风。

芦笋锥犹短,凌澌玉渐融。

数宗船载足,商妇两眉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

病翁闲向日,征妇懒成风。

斫筤天虽暖,穿区冻未融。

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

尚怜扶腊雪,渐觉受东风。

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便成呜咽去,流恨与莲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芽新才绽日,茸短未含风。

绿误眉心重,黄惊蜡泪融。

碧条殊未合,愁绪已先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梅援中。

蕊排难犯雪,香乞拟来风。

陇迥羌声怨,江遥客思融。

年年最相恼,缘未有诸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鸟思中。

鹊巢移旧岁,鸢羽旋高风。

鸿雁惊沙暖,鸳鸯爱水融。

最怜双翡翠,飞入小梅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池榭中。

镂琼冰陷日,文縠水回风。

柳爱和身动,梅愁合树融。

草芽犹未出,挑得小萱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稚戏中。

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骂雨愁妨走,呵冰喜旋融。

女儿针线尽,偷学五辛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人意中。

晓妆虽近火,晴戏渐怜风。

暗入心情懒,先添酒思融。

预知花好恶,偏在最深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半睡中。

见灯如见雾,闻雨似闻风。

开眼犹残梦,抬身便恐融。

却成双翅蝶,还绕庳花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晓镜中。

手寒匀面粉,鬟动倚帘风。

宿雾梅心滴,朝光幕上融。

思牵梳洗懒,空拔绿丝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绮户中。

玉栊穿细日,罗幔张轻风。

柳软腰支嫩,梅香密气融。

独眠傍妒物,偷铲合欢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老病中。

土膏蒸足肿,天暖痒头风。

似觉肌肤展,潜知血气融。

又添新一岁,衰白转成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

旅魂惊北雁,乡信是东风。

纵有心灰动,无由鬓雪融。

未知开眼日,空绕未开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濛雨中。

裛尘微有气,拂面细如风。

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

满空愁淡淡,应豫忆芳丛。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

荷花抱绿房。

鸟应悲蜀帝,

蝉是怨齐王。

通内藏珠府,

应官解玉坊。

桥南荀令过,

十里送衣香。

上一章 勿忘我 关于花最新章节 下一章 蓝花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