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古风  穿越古代 

附:历史战争(四)赵充国平定西羌3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2.分化瓦解。起初,羌族部落头领靡当儿派遣弟弟雕库来向都尉报告先零部落谋反,过几天果然反汉。雕库那个部落的人有一些混在先零部落中,都尉就把雕库留下作为人质。

赵充国以为此人无罪,就让他回去告诉该部落头领说:

赵充国“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斩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钱,又以其所捕妻子财物尽与之。”

意思是,汉军前来是诛羌族中有罪的人,区别对待,你们不要互相勾结,应当立功赎罪,还可论功行赏。赵充国是想凭威信招降、部落及被掳掠者,瓦解羌族联合之谋,待其松懈时击破之。

3.波折骤起。这时宣帝已调发六万人。酒泉太守辛武贤上奏,提出建议:郡兵都守备在南山,北边空虚,势不可长久。现在敌兵朝夕侵扰,土地寒苦,汉军之马不能过冬,驻守在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有一万多骑兵,马匹大多羸疲。可以增加马的饲料,以七月上旬赍三十日粮,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合击在鲜水上的、部落。羌人以畜产为生命,现在都已离散,汉军分兵出击,虽不能全诛灭之,只要夺了他们的畜产,掠了他们的妻子,然后退兵,冬天再次出击,大军频繁打击,羌人必定丧胆。

汉宣帝把辛武贤的奏书交给赵充国,命他与校尉以下知羌事者博议。赵充国以为辛武贤之策不妥,他与长史董通年上书认为:辛武贤打算轻引上万的骑兵,分为两道出张掖,纡回千里之路。以一马驼负三十日粮食,大约米二斛四斗,麦八斛,还有衣装兵器,实在难以追击。辛辛苦苦到了目的地,羌人必然根据这种情况以定进退,稍稍退去,逐水草,入山林。汉军再深入,羌人随即占据汉军前后险要之地,切断粮道,势必有伤危之忧,为夷狄所嘲笑,千年也不得挽回。

点评:1.治军有方。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此战,赵充国所以能够不费多大代价而取得胜利,得益于他对侦察工作的高度重视,乃是其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率兵到达前线后,并不急于出战,而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敌情侦察,摸清了先零是发动这场叛乱的主谋,而罕、开则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参与叛乱的;他们之间既相 联合,又有矛盾。

据此,赵充国采取了以先零为军事打击重点、以罕、开为政治招降对象的 战略方针,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后,恰是在这一军政并举的正确方针的指导下,赵充国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兵力一举击破先零,罕、开则在政治招抚下不战而降,从而赢得了平叛斗争的完全胜利。

2.用兵有道。赵充国不仅用兵持重,先计而后战,而且结合实践经验,首次明确提出“击虏以殄灭为期”的打歼灭战的指导原则,这是非常可贵的。而且赵将军以七十三岁的高龄,主动领兵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创不二之大捷,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也许与此有关,他在此战中过份强调“穷寇勿迫”,因而曾放弃痛歼先零羌的战机。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赵充国将军因本战功勋卓著,位列其中第四位。成帝刘骜继位后,又命黄门侍郎杨雄在画像旁题诗赞扬。

上一章 附:历史战争(四)赵充国平定西羌2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附:历史战争()昆阳之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