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我疯癫的前半生
本书标签: 校园 

我的小伙伴“林” 其二

我疯癫的前半生

那是我第一次羡慕别人,即便同龄小伙伴一天可以买一瓶可乐外加一代小零食,我也不曾羡慕,但他,我很羡慕。

我不知道是我傻,还是因为异于常人;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和父母挤在一个床上看那个十四寸左右的小电视。但就这一点,好像我的童年能记起来的,无非两三次。其实,与爷爷奶奶一起看电视,又或者和家人聊天,我都喜欢,虽然不知缘由,但就是喜欢,但很可惜,我的家人很少这样做。

我很羡慕他,即便现在也是。

也是那时候,我第一次觉得世界不公平。因为我总在纠结;明明我比他聪明,但父母却没有那般待我,所以常常觉得不公。

那个林小伙伴,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就导致很多其他小伙伴喜欢欺负他。就好比我们玩玻璃球,他的最好赢,我们玩“拍(pia)儿”,他的还是最好赢。再后来,甚至有的小伙伴输了不给他,赢了多问他要。

但是每次看到他们这般,我总去第一个站出来,大声呵斥他们这种行为不对,并不是我有多么崇高,而且当时也没想过那么多;只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赢就要按照规则赢,但是骗与抢,并不在规则之内,所以不对。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当时玩这些都很厉害,根本不需要耍手段,所以非常痛恨耍手段的人。

很多小伙伴对我说那个林什么的,是傻子,让我别理他,但是通过后来我发现,他可不傻,起码比说他傻子那些人聪明很多。

那次是我帮他拿回了别人多拿走的玻璃球,然后他就冲我傻笑。我当时觉得奇怪,一把将玻璃球揣进了他的口袋,并对他说:“那些人是骗你的!你没输那么多!”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林竟然乐呵呵的问我:“那你赢那么多,准备干嘛啊?”我当时有些蒙,然后立刻开口道:“小卖店一毛十个,我可以卖一毛二十个,这样我就有钱买零食了。”你也许不会想到,后来我还真就这么做了几次,虽然那时候我还没上学。

林(我真的忘记了他叫什么,所以直接用“林”吧。)出乎我意料的继续说道:“那就没人和你玩了呀,还是大家都开心才有意思。”

虽然我是个很难听进别人话的人,但林的这句话,是我迄今为止仍有受用的一句话。

当时我愣了半天,觉得他说的好像也没错,而且经过再后来卖几次玻璃球的经验,我发现林真的很厉害,他说的全部中了;我即便卖的再便宜,也没人愿意和我玩了。但令人更奇怪的是;当我把玻璃球免费发给身边所有的小伙伴时,他们最开始的确很开心,但也就过了没一两个月,竟然没人再愿意玩这个游戏了……

小孩子总是单纯的,喜欢谁就和谁玩,无论那还女孩。当时的林成绩不好,身体也不好,所以好多家长都让自己家的孩子离他远一些,但我还是愿意找他玩。

虽然每天他的九成“资产”都是被我赢,但我也都会在回家之前或者第二天早晨,第一时间把赢来的玻璃球还给他。

他胆子很小,估计是父母不让他碰这碰那吧,但是我小时候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傻大胆儿,所以基本挖虫子,抓蜘蛛,抓螳螂,都是我抓给他,他顶多敢摸一摸。

他总说人死了,就会变成虫子、鸟儿、熊猫或者超级大马猴之类的东西。

那时候的我对生死的概念十分模糊,感觉死亡之类的,离自己十分遥远,更不会关心变成什么。但他说的话我又没办法反驳,因为我记得那时候,我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所以也认为变成虫子这件事,应该是真的。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小时候的每天,似乎有好多时间,而且每天都会期待第二天,真的很神奇。可就在我们还有半年升小学的时候,林出了事。

那天早上,一如既往。

但是不同的,便是我们学前班的尧老师一脸认真的说道:“你们应该也听说了吧?林……他不来了。”然后声音有些哽咽。在全班默哀的环境下,我站起身来大声问道:“他家出啥事儿了啊?”声音之大,响彻整个教室,不是我故意的,是我真的不知道。

“他就是来不了了!你怎么这么多话?!”尧老师很不耐烦地说着。但是打小就倔的我接着问:“那为啥就来不了了啊?”于是乎,尧老师在万般无奈之下,抽了我三尺,让我出去罚站了。当时我倒没生气,就是合计着:怎么就不来了呢?好好的就转走了?

一直到第一节课下课,我仍旧在嘲笑声中度过的,直到我问他们笑什么,一个小朋友对我大声道:“他死了!来不了了!”我当时听完,脑子完全是懵的,但是并没有什么多余感受。

到了晚上奶奶接我回家,才把这些家长嚼舌根的事儿告诉我。

林有一种先天性心脏病,而且不止如此,还有很多问题,说什么脑子里也有瘤,反正那时候根本听不明白,明白的,就是他身体不好,然后晚上发病了,人就噶了。

那是我第一次经历,身边比较亲近的人,突然离世。

后来啊,一直到那天晚上,我就越想越难过,人真的很奇怪,永远是后知后觉,无论犯错还是好事,都是慢慢才能反应过来。

睡不着觉的我,突然问我奶:“奶,你明天能死么?”我奶奶慈爱的眼神看了看我,然后无慈悲的痛打了我一顿,这次我哭了。

因为一天挨一顿打我也许不会哭,委屈一次也许也不会,但是两次会。

然后我哭着说:“奶奶啊……我要是死了……可怎么办啊……”我话音说完,就又挨了第三次的委屈。

抱着这个疑问,第二天正好周末休息,我决定找我爹问个究竟,但是这次我学聪明了,因为我总觉得,冥冥之中,好像大人都忌讳这些东西,于是我小心翼翼的对我老爹说:“爸,你能多过几天死么……”结果不出意外的,我又被打哭了。

但好在我爸过了很久,反应过来了,问我:“你咋突然问这个呢?和谁学的?”我这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我爹也终于是明白了我的意思,笑着说道:“放心吧,我和你妈会活很久的,活到你结婚,你孩子结婚,别寻思这个事儿了啊!别瞎说死不死的!”虽然态度不太好,但我心里却是有了底。

因为昨天晚上我越想越难过,我想到我要是死了,我父母得多伤心,或者我父母、爷爷奶奶死了,我也会特别伤心,所以越想越悲观,也就越难过了。

但是到了第二天,让我更难过的事情,就是林的父母。

他父母之前的眼神,总是那般温暖。

也许他们早就知道林的身体不会活很久,也许他们早就接受了,但很难想象,林的突然离开,会让他父母多么难过。那次也是我第一次,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我看电视的坏蛋,都活的好好的,但林一个很好的小朋友,说没就没了,更主要的是,他的父母待人温和,即便别的家长说林,他们即使知道,也是心平气和的与人沟通。如此温和的家庭,依旧这般不幸,这是我小时候很难接受的一件事。

后来过了两周吧,林的书桌,其父母过来收拾。我记得他们二人的眼神,都是那种灰暗,二人放佛丧失了一口气,如半泄的皮球,随时都会瘫软一般。我想着他们曾经那个笑容,也许不会再有了。

正是看到了这些,自那之后,我时刻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活着,哪怕硬挺,也要挺到我父母挂了我再走。因为我实在不想我父母出现那种眼神,所以我不是为了我自己。其实人啊,只要健康活着,就已经很幸运了。

也正是那之后,不仅时常提醒自己要好好活着,也提醒着自己不能让父母担心,但最主要的是;我再也不乱抓虫子了,甚至很少打死蚊子。因为我在想,万一哪个是林,他真的变成虫子了,那他要是再出事,虫爸虫妈也会伤心吧。

这个想法,竟然到初中之后,我才发现,我好像多心了……

我小时候时常觉得很奇怪;一般很多问题,都是很复杂晦涩。这些问题不仅没人和你讲,而且一问就会挨打。品来品去,那些学过的东西,现在能用上的屈指可数。但是曾经上学阶段,那些大人不愿讲的东西,却是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老师天天讲的,除了考试能见到,剩下的基本和我生活没毛关系;既不能用它改变我的生活,也不可能让它改变生活。

好吧说实话,林的归西,对我的生活没有丝毫影响,如果说有,那就是在童年之中,我少了一个可以每天赢很多的玩伴,虽然我因为这种事时常悲伤和担心,但我从未像其他家长那样,每每提到此事,犹如过年或家办喜事般笑容满面。其实他们间并不熟悉,甚至平日说不上几句话,而且林的父母与我的父母有过几次见面,他们聊的还算不错,所以我思来想去也不明白;林挂掉之后,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开心?直到在那个汽车还没太普及的时代,林他们家已经有了两辆自己的车子时,我看到他们品头论足的样子后,我才明白;他们记恨的不是林,而是他们家的车。

聪明的我很快推断出;如果林上学放学不坐车的话,虽然这些家长没办法把他复活,但起码在收拾遗物的时候,能换来两句安慰。

也是自那之后,我家人但凡给我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我都尽量克制别让别人看见,尤其是别人家长,我可不想我死那天,我父母在别人背后受到这个“待遇”。

再说说我成绩不好的原因吧,毕竟这件事我想了好久的借口,终于是摘得和自己没太多关系了……

其实这件事的原因,我总结了很多,甚至为此我特意自学了几年四柱预测(一种利用八字算命的方法),以及研究了许久星座与命格等等的一些关系,虽然没找出来自身原因,但是我不是吹牛,现在让我找别人毛病,我可谓是手到擒来。

这就像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样;既然自己解决不了,要么干掉出题人,要么把问题仍给别人。所以每当有人问出我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我只要回答“这就是命吧”,效果往往出奇的好。

不止如此,我记得小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为什么”、“怎么办”、“凭什么”等等一系列的问句,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学会了忽悠。我也知道了要尽量少问问题,多干实事儿。人们不喜欢问题多的人,哪怕这个人也干不了实事儿,但只要别问问题,那么他照样可以过着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生活。

至于具体方式其实挺简单的,你只要把眼前他问的,换成一个他曾经有的问题,然后告诉他就行了,总之就是把问题推回去。毕竟一个成年人了,绝不可以承认自己有问题,好似你在公司,绝不能承认公司或领导有问题,毕竟谁都知道的事儿,不需要你第一个讲出来。

总之就是忽悠与对付,这是第一个方法。第二个方法,就是拖;能多慢就多慢,尤其是那种一时半会儿做不到的问题,但是你又没有办法回避,那就拖好了。不犯错的最好办法,就是啥也不干,啥也不管。

其实这两个办法,也是我从小在父母身上学到的。

当我问出父母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时,他们总会找个别的问题、别的借口来堵这个问题,这就是我说的“忽悠”。第二个问题,比如承诺兑现后的什么奖励啊,或者答应你给你买的玩具啊,如果做不到,也忽悠不了,那就拖,就好比现在大家常说的“下次一定”或者“在做了在做了”等等,做一年也是,做十年也是,反正也没什么后果需要担心,那就没必要较真儿了。

感谢父母,这两种方式我到现在还很受用,甚至我觉得能用到我老死。

上一章 我的小伙伴“林” 其一 我疯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我的小学很惨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