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剑与魔法:红色革命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第四章 科普——官方勿封

剑与魔法:红色革命

接下来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瓦西里一直在探索空白区域和爆兵,同时向外派出少量内务部小组兼顾两头不误

苏维埃的战斗单位应该是《英雄连》中最全面也是最弱的,战术讲究的是依靠绝对的数量优秀战胜质量

尽管同时期德军效忠的纳粹具有邪恶本质,但从军事角度来说,你必须承认,德军在一对一情况下,它确实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率、最强悍的战斗力量之一。

德军为什么这么强?这个问题在曾经困扰了瓦西里许久,翻阅了众多书籍瓦西里才明白,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以人为核心,军官和士兵不分彼此,一起吃“大锅饭”。

二战爆发前,一些德国将领参加英法德举办的活动,吃饭时德国将领都会和士兵们一起吃。英法将领看到后大吃一惊,将军怎么能和小兵一起吃饭,还有说有笑,这不合理啊?德国将领表示,很正常。

这就是德军与英法军队明显差别。

德军有一个称呼叫“Kamerad”,就是“同志们”的意思(德语)。在德军军队内,无论士兵还是军官,他们都是用这个词来称呼彼此。

在战场上,德军军官往往强调身先士卒,指挥官经常会带头冲锋,将军也会身处一线指挥战斗,和战友们并肩作战,比如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这恰恰体现了官兵一致。

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重要革新,让德军战斗力脱胎换骨。

二. 重新拾起德国军队传统

什么是德国军队传统?

有些人认为德国人以严谨著称,战争一定也是严谨计划,下级在严谨执行,所以德军很厉害,但这个看法完全错误,其实完全相反,为何这么说?

从普鲁士时代开始,德国军事传统强调军队各单位自主性,德军有个词叫“委托式指挥”,就是上级交给下级任务,只会强调军事行动目标,不会指挥你该怎么做,只要完成就行,这就是德国军队的传统。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军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遗忘这个传统,德军变得越来越死板,面对一战失败,德军感觉到传统不能丢,不仅要捡起来,还要强化它。

1933年,德军出台作战指挥条例《作战指挥》,这是德国军事传统精华。条例强调人在军事行动中创造性、自由性,上级对下级命令不能干预,如何完成目标应该由下级决定。

还有是规定各级指挥官必须站在上级角度考虑作战任务,比如连长接到任务,他应该去考虑,假如我是营长,我应该如何制定作战计划,作为连长应该在战术行动中发挥怎样作用,可不是接到命令,直接蛮干。

在经过完善后,整个德国军队作训都以此为指导方针,正是这个条例让德军可以充分释放在战争中主动性和灵活性,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高效率完成任务。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军在二战后也大量借鉴德军1933年作战指挥条例,美军所谓的任务式指挥,就是要求上级指挥官只下达任务命令,不规定完成任务具体方案过程,赋予一线指挥官更大自主权。

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登普西曾说:“本质上任务式指挥是一种刻在军队DNA里的学习式行为。”

德军1933年作战指挥条例《作战指挥》其实就是现代化机械部队的开端,可见德军当年是多么超前性,这也说明德军在战场上为何经常比对手更灵活、更积极主动的原因。

三. 德军各兵种协同作战和机动作战理论配合十分默契

闪电战其实就是诸兵种协同快速机动作战,以机械化装甲部队为核心,配合摩托化步兵在空军密切支援下,突破敌人薄弱点,然后不断前进,绕开重兵把守防线,切断敌人后方补给线、指挥系统,包围歼灭敌人,让敌人迅速崩溃。

请记住,如果不是德军以人为核心,闪电战根本实现不了。这种以快速机动部队为核心打法,同时期的英国、苏联、都研究过,比如英国军事家富勒在1932年发表《装甲战》著作,以及《孙子兵法》里也提到过闪电战。

这部著作出版后,德国人翻译成德文版,在德国军队内流传广泛,但在英国却无人问津,苏联更是通过肃反运动(大清洗运动)把整个指挥体系毁掉,让军队指挥官只服从刻板教条死命令,与德军形成鲜明对比。

【以上内容为科普,不存在任何涉政,敏感信息】

除了一上三点还有的就是武器装备,但瓦西里认为在这方面苏维埃的差距并不大,举几个例子

莫辛纳甘步枪和毛瑟Kar98k步枪进行对比:就单纯在外面来看,Kar.98k与莫辛甘纳的区别并不是太大,只是莫辛甘纳比它稍微长了一些。此外Kar.98k使用的是7.92mm口径子弹,而莫辛甘纳则使用的是7.62mm口径子弹,从子弹来说,7.62mm子弹比7.92mm子弹的弹头轻,同时在做工和设计方面和在枪管长度的设计方面,使得莫辛甘纳的射击精度比Kar.98k要高。

但是同时大口径的子弹所造成的伤害要比小口径子弹所造成的伤害要高。其实在一个好的射手面前,这两把枪都能够发出惊人的威力

MP40冲锋枪与PPSH41波波沙冲锋枪的对比:MP40的设计比波波沙更先进、全面,在设计理念上至少领先波波沙一代。

一款优秀的冲锋枪必然需要性能稳定均衡,不能有太大的短板,如果优点过分突击,那么缺点也必然相当致命。

外观设计上来对比二者的区别,MP40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取消了枪管散热器以及用可折叠枪托代替固定的木制枪托,德军在之前的MP34和MP28上面都是有散热器和木制枪托的,后来经过不断的更新取消了,而在苏联的波波沙上面这两样东西依然存在。

枪管散热器和木制枪托在实战中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尤其是木制枪托,因为无论MP40还是波波沙发射的都是手枪弹,装药量远远小于步枪弹,所产生的后坐力也小,折叠式枪托完全可以稳定冲锋枪射击时带来的抖动,冲锋枪用木制枪托属于杀鸡用牛刀。再者,枪管散热器和木制枪托增加了制造的成本和难度,实战证明硕大的枪管散热器对于冲锋枪意义不大,因为近距离开火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决定生死,冲锋枪的枪管至少能坚持200发的连需射击,而木制枪托是波波沙制造过程中最费工时的,需要将整段白桦木用机床切削成需要的形状,而折叠枪托只需要将钢片冲压成组件再卯结在一起就完成了,不仅制造更省时还更轻便,折叠起来也利于士兵在狭窄的空间里使用。

在这方面MP40就领先了波波沙,苏联到了1943年才通过波波斯冲锋枪追平与德军的差距。

还有MP40在作战时的操控及握持上也要优于波波沙,MP40采用更合理的32发弹匣供弹及120度夹角的手枪握把,这让枪身前后布局非常协调,重心分布均匀,而波波沙71发的大弹鼓使得整枪前方较重,后面又没有小握把使得射击时右手要用很大的力,既要向后拉顶住肩又要像下稳住连续射击时的枪口上跳,当时苏联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后来的波波斯和DPM上以及日后大名鼎鼎的AK47上都有手枪握把,确实比纯枪托好用。

至于那个71发的大弹鼓是苏联在苏芬战争中借鉴了芬兰索米冲锋枪的设计,当然也有政治因素,斯大林在波波沙冲锋枪的研发时就提出:苏联设计的冲锋枪要全面超越芬兰!但实战中弹鼓的优势只有在激烈的巷战中才能体现出来,在其他场合以及非一线战斗人员使用时就显得十分沉重,苏联在后来的波波斯冲锋枪上也就没有再配备弹鼓。

最后,我们重点要讨论的是射速问题,这也是人们认为波波沙强于MP40的地方,在近战对射中射速高的一方肯定占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上面波波沙确实比MP40更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弹药供应问题,高射速必然带来高消耗,德国远征苏联直线距离何止千里,后勤运输的压力可想而知,苏联是保家卫国,在家门口作战,兵工厂就在身后,弹药供应问题不大,所以波波沙的威力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

而MP40每分钟500发的射速也是够用的,实际上射速的高低有着一定的范围,不同作战场合也不相同,波波沙之后的波波斯冲锋枪射速每分钟550发,美国的M3冲锋枪射速每分钟450发,它们都是在波波沙之后研发列装的,如果射速高真的是王者的话,那为何珠玉在前,后面军工人员连作业也不会抄吗?

因此在射速方面波波沙虽然胜了,但MP40没有输。

综合对比,MP40更先进,代表了冲锋枪研发的方向,领先波波沙。但可悲的是MP40没有成为正义的守护者,它成了纳粹作恶的帮凶,波波沙虽然落后于MP40,却凭借坚固可靠成为苏联人民保家卫国、维护正义的杀敌利器,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冲锋枪。

一个月的爆兵不仅要增加士兵的数量,更要合理的训练并完善军队的指挥体系

内务部队在卫国战争时期一般执行肃反,督战任务,还会执行让士兵深恶痛绝的227号命令

瓦西里仿照德军的指挥体系建立起了一支拥有苏维埃士兵悍不畏死的精神和德军战斗至死的意志,苏维埃威力巨大的武器装备和德军先进一体的作战指挥,融合成了一支拥有四重Buff加成的地狱尖兵

上一章 第三章 地图 剑与魔法:红色革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 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