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如果历史被改变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第十章

如果历史被改变

上一章许是对主持人等人不好了些,讽刺过了些。必须要说的是,他们在现代生活得久了,思想和习惯一时适应不了也是情有可原,而入乡随俗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一直无法适应,不能想农民之所想,就无法做到亲民。之所以现代有很多人民群众调侃和骂那些所谓的专家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了解过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还有就是做不到入乡随俗。

主持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显然还不适应古代的生活,满脑子都是21世纪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机耕机种的种粮模式,所以一户农家种地不在局限于家里多个男孩子就能多耕几亩地的思想,但是现代农民的烦恼在于粮价过于便宜,种地赚不了几个钱,虽然有补贴但是也不过是解决了温饱。这一点和古代王朝的农民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看天吃饭。气候条件好的时候收成自是多些能赚点小钱,而一旦发生大旱(涝)之灾,颗粒无收,那么种地就成了亏本买卖。

有了众人的帮助,这户农家的农活很快就干完了,然后他们找了个位置坐下想和房主人以及房主人的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

房主人的大儿子笑声爽朗的对众人说:“哈哈,各位说得都有理,只是众位仁兄所说的什么拖拉机,还是难以实现的。”

主持人当今圣上不是已经下诏要开海和大量钢铁了吗?

“是,皇上是要开海和大炼钢铁,但那是为了御敌。”房主人说,“所以即便大炼钢铁也是没有多余的钢铁给我们这些百姓搞奇技淫巧的。”

田初沫原来如此。

不过,即使是没有这么多钢铁用于民间的基础建设,但开海的好处薛兴华是非常清楚的。一旦开海,国家的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科技更新迭代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力日益增加,国家愈发强大。

新夏王朝已立国三年,薛兴华一直在关注欧罗巴的情况,并以此做为制定国策的标准,如果欧罗巴洲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暴动,薛兴华则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开放民间经商;如若没有发生,则缓慢推进。

可能大家觉得奇怪或又要说了,新夏第一位皇帝明知开海对国家有好处,为什么还要关注一个离自己国家这么远的地区的政治变化,并以此来制定(调整)国策呢?这不是有悖于国情吗?

这确实是有悖于国情啊,但是想想,一个现代人魂穿古代王朝且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一国之君,这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且未从政过的普通人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会成为亡国之君。薛兴华不是不知其中的厉害。但就目前来说,统一国家收复故土是首要任务,但如何平衡好国内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他虽不是一个历史迷,但也听说过崇祯十五年,斯图亚特国王查理一世引发英国内战,最终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其实,薛兴华颁布的国策很受老百姓欢迎,特别是商人。他们这些长期经商的商人非常期待皇上能多颁布一些有利于经商的政策,新夏在农商上面的国策就和弱宋时期一般,农商并重,科技迎来大爆发,商人则可以再次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再次压榨、奴役底层老百姓为他们干活。

很显然,这些商人是想多了,薛兴华做为成长在红旗下的青年,自然是知道底层百姓的苦,也能体会到国家为难之际,鲜有商人、企业家和国家共度时艰的。

(PS.似乎有些偏题,但又似乎没有偏题,暂且这样先吧,文笔不好,还请多多担待。)

上一章 第九章 如果历史被改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