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三国之我不是后主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争霸  穿越架空     

诸葛论兵

三国之我不是后主

离开大营的路上刘禅满脑子想的都是那三千士气低迷的白帝驻军。他没想到情况居然坏到这种地步,这大汉最后一支精锐力量的士气竟被夷陵一把大火烧成这样。

刘禅虽然不懂兵法,但也明白,士者,气也!一支军队要是连士气都没了,还不如地方上的公安部队呢。

苦于没有治军经验,刘禅一时也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只好去请教这个时代的智力天花板。

刘禅来到诸葛亮居所时,对方才刚刚结束了跟东吴使臣诸葛瑾的会谈。

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诸葛瑾在谈判桌上丝毫没有给这个弟弟留情面,对于诸葛亮提出的遣送俘虏,归还缴获,放弃干涉蜀国内政等要求一一拒绝。除了恢复外交关系外,一步不肯多让。

“相父”。刘禅看到诸葛亮愁眉不展的神色便知会谈的结果并不理想。

诸葛亮回过神来见到刘禅后连忙起身回礼:“臣见过太子。”

“相父不必多礼,方才见相父面有愁色,可是会谈有阻?”

“哎”。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道:“东吴盛气凌人,既不肯归还俘虏,也不愿放弃南中。臣虽愤慨,但我国初经大败,自身难保。没有与东吴掀桌子的本钱啊!”

刘禅听到这话方才想起还有俘虏这么回事,对于现在紧缺兵员的蜀汉来说这些俘虏太重要了:“请问相父,我军共有多少兵员被俘。”

“不下8000。”

“这么多”刘禅当即就下定决心不惜代价也要把这些人要回来。有了这8000人蜀汉的手头就宽绰多了,不说别的,踩死家门口那只恶心人的蟑螂不成问题。

“太子找臣,可有要事?”

刘禅回过神来这才想起今天过来的目的:“有一事要请教相父,我今天去军营视察发现白帝城驻军士气低迷,就连关兴张苞也意志消沉。请问相父,有什么办法可以重振军心?”

诸葛亮听他这么问心中深感欣慰,这位太子如此卖力收拾烂摊子,看来是把他那天的话听进去了。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请问太子,治军首要是什么?”

刘禅想了想电视剧的场景答道:“应该是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不对,是明赏罚。”

“为何?古来名将不都是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吗?”

诸葛亮道:“士卒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从军征战,所为的无非就是家给人足,光宗耀祖。所以要用奖赏去鼓励他,使他奋不顾身。要用刑法威慑他,使他恐惧失去,这样就不会违法了。

本朝的李广将军以善待士卒闻名,可征战败多胜少。

骠骑将军霍去病,曾不顾士卒饥渴,把武皇帝赏赐的米肉弃之于道也不分予士卒。可他却能封狼居胥。

只因赏罚分明,所以他的军队可以横行天下。”

“吴起给士卒吸取脓疮,故士卒乐于为之效死,最终得以拓地千里,扬威天下。这又作何解释?”刘禅反驳道。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笑:“吴起处春秋战国之交,彼时军队多从春秋军制,将领都是贵族子弟担任。吴起开旷古之先河,以布衣之身任一军统帅。

何以服众?

彼时吴起没有威望,只能以恩义收拢士卒之心。此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不可盲目效仿。”

“能否以刑法杀一儆百,震慑军心?”

“万万不可,刑罚的关键在于施刑之人德高望重,处事公正,故能使众心诚服。

吴起无威无德,滥用刑法只会使人心离散。”诸葛亮反驳道。

“相父的意思是,为将者之要,首在威,次在德。

威重则赏罚明,赏罚明则号令严,号令严则无不胜。

无威则用德,以德聚军心,人心齐则战可胜,战必胜则威望生。

故德者,非常之法也。不知孤说得可对?”刘禅总结道。

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现在,太子该知道如何重振军心了吧?”

“丞相愿意放我去?”刘禅不可置信地问道。

“有臣在,天,塌不了。”

上一章 恩威并施收人心 三国之我不是后主最新章节 下一章 这帮丘八是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