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代风俗
本书标签: 古代 

婚嫁

古代风俗

六礼

六礼, 即指纳采(送礼求婚)、 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 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这是古时婚姻成立的几种程序。(见《礼记.昏义》和《仪礼.士昏礼》至唐以后,甚至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如《唐律》、《明律》等。由于六礼是以男方付给女方的身价为主要内容,因而它是旧礼教下变相买卖婚姻的表现。明瞿佑《剪灯新话.联芳楼记》,写兰英、蕙英二与郑生幽会,二女日:“感君不弃,特赐俯从,虽六礼之未行,谅一言之已定。”此所言六礼,即指六种婚姻礼节。

-般将六礼和此后的拜堂、同牢、合卺等仪式总称为婚礼。在婚礼的诸多步骤中,以亲迎之后所进行的,系列活动最为热烈,它掀起婚礼的最后高潮。《全宋词》中专用于贺婚的作品,仅无名氏就不下三十首,仅录两首。《满庭芳》:“金贴鼓腰,绣妆檐额,吾宗自昔豪奢。椒馨兰馥,烟雾霭横斜。吹管聒天今夜,香风度、罗绮光华。看双美,郎君俊秀,玉女更宜家。

繁华。歌宴处,金盘撒果,银烛烧花。任芙蓉帐掩,翡翠屏遮。更看名传桂籍,蓬瀛近、隐泛仙槎。归来去,双亲绿鬓,相对饮流霞。”《喜迁莺》:“早梅天气,正绣户乍启,琼筵才展。鹊渡河桥,云游巫峡,溪泛碧桃花片。翠娥侍女来报,莲步已离仙苑。待残漏,鸳帐深处,同心双绾。欢宴。当此际,红烛影中,檀麝飘香篆。掷果风流,谪仙才调,佳婿想应堪羡。少年俊雅狂荡,蓦有人言拘管。镇携手,向花前月下,重门深院。'

至明清时代,旧式婚仪继续沿袭,而南北方各异。清袁枚《续新齐谐》:“京中新婚”云: “北京婚礼,与南方不同。邵又房娶妻南方,诸同年贺之,意欲闹房,拜见新人也。不料花轿-到,直进内房,新郎弯弓而出,向轿帘三发响箭,然后抱新人出轿,则乱髭蓬松,红绸裹首,新郎以秤杆挑下红巾,不行交拜之礼,便对坐床上。伴婆二人,持红毡将四面窗楞,通身遮蔽,进大饺- -个,剖之中藏小饺百余,两新人饮酒啖饺毕,脱衣交颈而睡。次日,鸡鸣,公公秉烛早起,礼拜天地、灶神、祖庙。过五日后,方才宴客。本日贺者,全无茶酒,饥渴而退。或嘲之日:‘京里新婚大不同,轿儿抬进洞房中;硬弓对脸先三箭,大饺蒸来酒-钟; 秤杆一挑休作揖,红毡四里不通风,明朝天地祖宗灶,拜得腰疼是阿公。’”无论有什么变化,其婚礼的诸多步骤是不可少的。

古代小说中亦记述较多。《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描写了不拘礼法的女子李翠莲举行婚礼的经过。张李两家,由媒婆王妈妈二边说合,翠莲和张狼结为姻眷,选择吉日良时娶亲。亲迎之日,翠莲妆办停当,拜过家堂,“只听得门前鼓乐喧天,笙歌聒耳,娶亲车马,来到门首。”随之,“簇拥翠莲上轿。- 路上,媒妈妈分付:‘小娘子, 你到公婆门首,千万不要开口! '不多时,车马-到张家前门,歇下轿子,先生念诗日:‘鼓乐喧天响汴州,今朝织女配牵牛。本宅亲人来接宝,添妆含饭古来留。’且说媒人婆拿着一碗饭,叫道:‘小娘子,开口接饭。'只见翠莲在轿中大怒,便道: .方才跟着轿子走,分付教我休开口。甫能住轿到门首,为何又教我开口? ...”之后,举行拜堂,本宅众亲簇拥新人到堂前,朝西立定。 “先生日:‘请新人转身向东,今日福禄喜神在东。'翠莲便道:‘才向西来又向东,休将新妇便牵笼。转来转去无定相,恼得心头火气冲。不知那个是妈妈?不知那个是公公?诸亲九眷闹丛从,姑娘小叔乱哄哄。红纸牌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我家公婆又未死,如何点盏随身灯?'”公婆大怒,诸亲九眷面面相睹,无不失惊。拜完香案和诸亲,便是新人入洞房。张狼在前,翠莲在后,先生捧着五谷,随进房中。新人坐床,先生拿起五谷,边念边撒。” 撒帐未完,只见翠莲跳起身来,摸着一条面杖,将先生夹腰两面杖,便骂道:‘你娘的臭屁!你家老婆便是河东狮子!’一顿直赶出房门外去,道:‘撒甚帐?撒甚帐?东边撒了西边样。豆儿米麦满床上,仔细思量象甚样?公婆性儿又莽撞,只道新妇不打当。丈夫若是假乖张,又道娘子垃圾相。你可急急走出门,饶你几下擀面杖。’”张狼无奈,只得出去参筵劝酒。“翠莲坐在房中自思道:‘少刻丈夫进房来,必定手之舞之的,我须做个准备。起身除了首饰,脱了衣服,上得床,将一条绵被裹得紧紧地,自睡了。”这样一个富有叛逆性格的女子,为当时社会所不容,最后被迫卸下浓妆,换上一套绵布衣服,出家去了。

古代风俗最新章节 下一章 婚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