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历史英雄见真章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  古代传说   

子产相郑

历史英雄见真章

郑国是姬姓国家,其祖先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兄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周幽王时,桓公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

郑武公即位,先后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新郑(今属河南)。武公、庄公相继为周平王的卿士,在春秋初年,郑国是强国,后来逐渐衰弱,到春秋后期,郑国外受大国的威逼,内部贵族擅权专横,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周景王元年(前544),子产在频繁的内部纷争中登上政治舞台,为郑国卿官。

周景王二年(前543),郑国发生内乱,同室操戈,大夫伯有最后被杀死,驷氏家族取胜,子皮继而执政。他看到子产很有才干,便让子产代替自己,子产在执政期间,对郑国内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一是做封洫,即清理田亩。

当时一夫耕田百亩,百亩之间的水沟叫“沟”,百人耕种土地的水沟叫“洫”;“封”是指土堆或沟边的道路,即田界。

子产作封洫,即清理田亩,划定田界,将侵占别人的土地归还原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编制庐井之伍,古代井田,八家共一井,故称八家的庐舍为庐井,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军事、治安等目的,以便于组织管理。三是做丘赋,丘是古代划分田地区域的单位,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每丘当出马一匹、牛三头。这项改革始行于周景王七年(前538),所征之赋主要用于军备,征收范围主要是被征服的地区。这虽然加重了这些地区人们的负担,但缴纳军赋的人从此可以当兵打仗,逐步改变其奴属的地位,因而也打破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以往不可逾越的界限。

四是铸刑书,子产执政之前,当时的法律一直处于秘密状态,周景王九年(前536),子产将法令条文铸造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公布法令的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某些不法行为。

五是在贵族内部实行“民主”政治,据《左传》记载,周景王三年(前542),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聚会,议论执政者的得失,大夫然明主张毁了乡校,子产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因而不许毁乡校。

子产相郑,积极从事反抗强权的外交活动。

周景王三年(前542),子产辅佐郑简公去朝拜晋平公,平公没有及时接见郑君和收纳礼物,子产就把宾馆的垣墙砸开,带着车马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指责子产,子产据理力争,驳得士文伯哑口无言,只得回报执政的赵武;赵武派人向子产表示歉意,晋平公也很有礼貌地接见了郑简公。

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各诸侯国在乎丘聚会,商议各国对晋国贡赋的数额,子产在会上巧妙地使用外交辞令,争取郑国按较低的爵级交纳贡品。

周景王十九年(前526),晋国执政者韩起出使到郑国,想从郑国商人手中得到另一只名贵的玉环以配成对,郑国的其他大夫都主张给韩起,怕由此得罪晋国,惹来大祸。

子产从维护国家的独立地位出发,坚持不给,巧运言辞,展开有理有利的辩对,终于折服韩起,为郑国保住了名玉。

概括子产相郑的施政方针,可以称为“宽猛相济”。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子产临终时把这套经验传授给继承人游吉,他认为:执政,最高明的是用德行来治理民众,其次才是刑罚手段,如同人们对于火,望而生畏,烧死的却少;对于水,柔而不惧,淹死的却多,执政就应当宽严结合,以宽为主,以严为辅,从周景王二年(前543),到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子产在郑国共执政二十二年。在他执政期间,政通人和,郑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得到很大的加强,在诸侯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他有较为开明的政治主张,也能做到知人善任,他执政期间郑国卿大夫的办事能力受到当时各国的佩服和后人的好评;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不仅在郑国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在外交上卓有成效的活动,不仅维护了郑国的主权和尊严,巩固和提高了国家的独立地位,而且也维护了一些中小国家的利益,就其政治影响而言,远远超出郑国,成为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上一章 子产相郑 历史英雄见真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介子推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