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历史英雄见真章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  古代传说   

国人暴动

历史英雄见真章

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这一年,发生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事件,就是西周都城镐京的“国人”发动暴动,赶走了周厉王,成为西周衰落的转折点。周厉王姬胡是个暴虐的君主,他为了搜刮民财,实行独占山林川泽的“专利”政策。

这样一来,限制了占“国人”多数的平民的谋生出路,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周厉王采取高压手段,派人监视“国人”的活动,禁止“国人”谈论国家政事,违犯的人就杀头。这种恐怖手段只能见效一时。

“国人”表面上沉默了,但内心更为愤恨。周厉王却利令智昏、得意忘形,对人说:“我的办法消除诽谤了!”他没料到,沉默的火山爆发了。

以共伯和为首的贵族联合“国人”,包括王宫所属的工匠、卫兵全都参加暴动。

周厉王仓皇出逃,渡过黄河,奔匿到彘,后来就在这个地方死去。他的儿子姬静躲藏到召公家里。“国人”包围了召公的住宅,要杀死周厉王的儿子。召公无可奈何,把自己的儿子交出来,冒充太子姬静,才算了事。“国人”推举共伯和“摄行天子事”,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

从此以后,周天子在诸侯中的控制权开始动摇了。“国人”暴动说明西周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周朝长期的战争,频繁的徭役,加重了平民的负担。他们经常发出愤愤不平的呼声:“官差不得息,庄稼种不成,饿死爹娘谁来问?"平民的处境如此艰难,奴隶的生活就更悲惨了。

白天,奴隶主驱赶他们到田野里,在监工们的鞭子下和吆喝声中像牛马-样地劳动;夜晚,还要给奴隶主搓绳子,纺棉花,从事副业生产。一年到头,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天天都要给奴隶主干活。

奴隶们自己却吃不上,穿不暖。古书上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反映出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对立的关系。西周社会的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贵族把他们像牲畜一样买卖和转让。

据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大盂鼎》上的铭文记载,周王赏赐给一个名叫孟的贵族各种奴隶竟达一千七百多人。还有一个《留鼎》的铭文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叫匡季的奴隶主抢了留的十秭禾。

留告发了他,而且打赢了官司。匡季给他五个田,一个“众”和三个“臣”的奴隶,作为赔偿。更为残暴的是让奴隶殉葬。这种现象普遍地流行在西周社会。

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沣水西岸的西周早期小墓中,发现有九个墓全用奴隶殉葬。其中较大一点的墓,可能是地位较高的奴隶主贵族,殉葬的奴隶竟有四人。可以想象,周天子和各国诸侯的墓葬中,殉葬奴隶的数目会相当惊人。

受尽苦难的奴隶们,怀着刻骨的仇恨,无情地揭露奴隶主贵族的罪行,猛烈地抨击他们不劳而获:

奴隶们啊,把檀树砍。

砍下来的木材堆积在河滩,河水清清起波澜。

耕种收获你全不管,

凭什么三百块庄田的粮食都往你家搬?

出狩打猎你从来不干,凭什么你家满院挂猪獾?

那些君子啊,

谁说不是白白吃闲饭!

这首伐木歌对奴隶主的控诉是多么深刻啊!

在奴隶主层层控制下,奴隶们经常用怠工、破坏生产工具等方式进行斗争,一有机会便设法逃亡。当时有个奴隶主和别人发生纠纷,出去打官司。他回家一看,几百个奴隶全跑光了。西周末年,奴隶的数目大量减少。

周宣王执政时,曾经进行过一次大检查,但检查也不能阻挡奴隶们的斗争。

奴隶们再也不能容忍下去了。他们说:“老子发誓另找生路,明儿搬家去找乐土,乐土啊乐土,那才是我的安身之处。”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奴隶们的“乐土”只不过是空想。但是,追求自由的理想激励着他们不停地战斗。

公元前771年,我国西部的犬戎族乘西周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部争夺,攻占了镐京,把周幽王杀死在骊山下。西周灭亡了。周平王继位后,不敢住在镐京。

公元前770年,他在一些贵族和诸侯护卫下,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东周”的开始。

上一章 周穆王西征 历史英雄见真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共和”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