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玉皇大帝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传说

玉皇大帝

从前,有个古怪的叫化子,一不讨金银财宝,二不讨衣衫布裤,专门偷有钱人家的鸡吃。

  说起偷鸡,他的手段倒是蛮高明的。他把点清油灯用的灯草摘成米粒大小,含在口中,往鸡群一吐,鸡一见这些白白的灯草粒,还以为是白米呢!便“笃笃笃”地一个劲吃起来。当鸡吃得起劲时,他便轻轻用手从鸡背后往鸡*后插进去,将鸡立起。鸡吃了灯草粒,喉咙被噎住了,要叫也叫不响,他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鸡偷走了。

  深夜,偷鸡的叫化子关在牛屋里好不伤心,心想明日送官不知会吃个啥苦头。忽听“咿呀”一声,牛屋门开了,原来是财主家的长工。长工一进牛屋,便轻声说:“我见你白天被财主的家丁打得挺厉害,刚才又听说明日要送你见官去,我便偷偷来放你,你快点逃吧。”偷鸡的叫化子借着月光看清了长工的面目,说了句:“谢大哥救命之恩。”扭头便走。

  李庄有个财主,百姓都痛恨,叫化子便老偷李庄财主家的鸡吃。这日他又摸到李庄,准备到财主家偷鸡。他在财主家房前屋后转了个圈,没看见一只鸡。他又转到后院围墙边,忽听得里面一阵鸡叫声,便轻轻爬上墙头,看见园内有几十只肥鸡。心想,狗财主好生刁滑,原来把鸡关在后院,害我找得好苦。他取出灯草米粒,含在口中,等灯草米粒湿时,“啪”地一声,吐向鸡群,就见那只只肥鸡一个劲地扑向灯草米粒,低着个头,翘着个尾,“笃笃笃”地吃起来。正当鸡吃得痛快时,他拿出一根打着活络套的绳子,向一只肥胖的老母鸡颈上套去,活套不偏不歪,正套在那只老母鸡的头颈上,他把绳轻轻一拉,活套在鸡头颈上捆牢了。他刚想收绳拉鸡,突然听得背后“呼”地一声,一根棍棒盖头打下来,他两腿一软,从围墙上跌倒在地。原来,狗财主早有提防,财主的家丁边拉边推,把叫化子拖进大院,又是一阵乱棍,打得他皮破血流。狗财主站在一旁,一个劲地骂:“你这个贼胚,偷吃了我十来只鸡,今天要叫你连毛带骨吐出来。”财主骂痛快了,便叫家丁把他关进牛屋里,准备明日送官。

  时间一晃已是几月。长工因放了偷鸡的叫化子,被财主赶了出来,这天,他想外出找活做,当他走到一片荒山坡时,突然,从小树丛中窜出一人,口喊恩人,拉着长工便走。长工定眼一看,原来这人正是那天被财主毒打过的偷鸡的叫化子。偷鸡的叫化子将长工拉到小树丛中,然后又从旁边的一堆火堆里取出一个用泥包着的东西,只见他把那泥包的东西,在地上轻轻几下扑打,里面露出一只热烙烙,香喷喷的鸡来。他撕下一块鸡腿,送给长工:“吃吧,这鸡香嫩好吃,我偷的鸡都是这样吃的。”长工也不客气,两人便坐在小树丛里吃起来。边吃边谈倒蛮投机。偷鸡的叫化子问长工为什么流落他乡,长工便把前因后果讲给他听。偷鸡的叫化子得知长工为了救自己而被财主赶走,心里也很难过。长工吃着香喷喷的鸡肉,觉得倒别有风味,他想如果能开爿小店,做这种鸡卖,说不定吃客不少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偷鸡的叫化子,又归劝说:“老是偷鸡过日子不行啊!”偷鸡的叫化子听听,也觉得蛮有道理。两人就在小树丛里商量起了开店的事。

  不几日两人借得十余两银子,开起了一爿小小酒店,酒菜便是泥包鸡,吃客的确不少,生意越做越大,不过百姓都知道偷鸡叫化子的身世,没有一个叫泥包鸡的,都称它为“叫化鸡。”

  后来,偷鸡的叫化子与长工觉得百姓喜欢这个名称,反正生意又好,干脆就顺吃客心意,把泥包鸡叫作叫化鸡了。这样一来,叫化鸡便叫出名了,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这种鸡叫作叫化鸡哩。

  【走高跷的传说】

  从前,雨金城里的人和东关、西关的人很要好,每年都要联合起来办社火,祝愿生意兴隆,五谷丰登。西关人们喜欢办马上戏,东关人常办桌上蕊子。城里人给他们帮锣鼓。因此雨金每到年节,城乡十分热闹。

  有一年年关,城里城外遵照惯例各方都办好了社火,准备初一游街串巷,热闹热闹。谁知城里回来了个在外地作官的人,他得知城里城外联合办社火的消息,便想了个发财的主意。因为合办社火,城外人要进城,城里人要出城。来往行人,必须通过四大城门,但这四大城门外护城河上的板桥却是这官老爷他手里做的。因此他规定凡是过桥的社火队和村民,每人付银三钱。大年三十之夜,他便吊起了东、西、南、北四门的板桥,并命人关了南北二城门。

  初一早晨,社火队来到城下,不知城里人出了啥毛病,正要喊话。这时守吊桥的却传下话来:“老爷有言,过桥要钱,一人三钱,不许拖延。”城外的社火头听了,十分生气,但今年社火办得好,不进城去实在不美气,就忍了这口气,返回西关凑够了社火人进城的银子。谁知银两拿来,守吊桥的人又提了价,他大喊道:“老爷有话,中午涨价,一人三两,干银要响。”办社火的听了,满腔怒气,为了争气,又返回西关,又凑够了过桥人的银子。谁知价又涨了。守桥的人又说:“老爷收薪,一人三斤。要过此桥,不欠分文。”社火头一听,头都大了,他对大伙说:“这城里做官的,心太狠了,干脆收拾摊子打拆戏,今后社火不办了。”

  话说这社火头有个儿子。机智多谋,胆大心细。他想如果不办社火了,势必城里城外的人要分心。他想起那个作官的人刁难他父亲,砸社火摊子,很是气愤。为了想法过护城河,他熬了一夜都没睡着觉。终究想了个过河的办法。这天夜里,他看到他家墙挂了一幅画,画上有两只长腿白鹤,一只站在水中,一只立在树枝上。他想如果给自己也接上两只长腿,不就可以站在水中,跷过河去吗?于是他走到河边,用竹杆探了探水位,回到家中,找了两根又细又轻的柳木棍,做上脚踏,绑在自己的腿上,拄了根竹杆沿城走了一圈。一会儿天亮了,他走下护城河去。这时守吊桥的看到了,忙告诉给那个做官的。这事也惊动了城里的人,不大功夫,城墙上挤满了人,这时做官的在手下人的簇拥下,也上了城,刚站在城垛角看时,忽地一下,被后头一拥,就给拥得栽到城下去了。家人一看,老爷掉下城了,便命人放下吊桥,西关和东关的社火队乘他们救官老爷之机都进了城。城里城外的人又联合起来了。雨金城乡又一番热闹景象。

  到了这年正月十五,社火队里又添了个新节目:许多小伙都绑上这高腿,排了长长一串。有人说这节目叫走“柳木腿”,因为腿上绑的是柳木棍;有人说这叫走“高桥”,因为绑上棍,站在桥下还比桥高;有的说,人升高了,跷得远,这叫“高跷”。

上一章 城市文明 玉皇大帝最新章节 下一章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