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环太平洋后传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环太平洋改编 

第一章 计划敲定!

环太平洋后传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

  此时正值第二次怪兽大战后的第三年,在重建的莫玉兰--破碎穹顶机甲基地中,贝纳利·潘特考斯特总指挥官站在任务指挥室中央,前方的大屏幕上,不知脑子里在想着什么,也许是机甲改进计划的,也许是脑海里还在想着食堂里面卡纳先生做的辣椒酱?

  此时在第一排的信息接收员的电脑屏幕上弹出了一条信息

  屏幕信息:【流浪地球计划决议】

  “报告指挥官,流浪地球计划决议出来了,投屏数据”接收员说罢便选中邮件信息,按下了投屏按钮,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份报告数据讯息,内容为:【流浪地球计划】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现在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联合政府决定将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飞向4.2光年外的新家园,这一恢弘而漫长的人类移民计划被命名为“流浪地球”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5步,第一步被称为地球的刹车时代。也就是要地球停止自转。第二步开启地球发动机,产生足够大的推动力推动地球,利用太阳和木星的引力,以及自己的推进器,逃离太阳系。第3步,地球要用五百年的时间在外太空加速,第4步,快要到达目的时,地球要改变发动机的方向,使地球恢复自转。第五步,到达比邻星。地球将像在太阳系围绕着太阳转动一样,围绕着这颗恒星转动。

  PPDC机甲猎人计划完全保留,无人机甲需参与到【行星发动机建造计划】中机甲猎人担任安全实施方,即(极力阻止怪兽再次入侵地球)检测【机甲改进方案】因为流浪地球计划施行后全球气温将骤降,请依据方案做好协调。

  署名:联合国委员会

  指挥官仔细阅读完信件内容,拿起桌子上的咖啡喝了一口,“召集所有驾驶员和技术员,高层人员到会议室进行紧急会议,立刻,马上”说完便转身走出了任务指挥室。

  广播:请全体驾驶员,技术人员,高层人员到会议室进行紧急会议;All drivers, technicians and senior staff are requested to attend an emergency meeting in the conference room.

  十分钟后,会议室已经坐满了人,潘特考斯特将军已经在主讲位上等候了。

  来的所有人都在讨论着,为何会突然召开紧急会议,隐隐约约听得见一些人在嘀嘀咕咕地说着关于怪兽归来或是怪兽的什么事情,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随着潘特考斯特威严的声音从音响中响起,全场忽然肃静。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中午好,我是你们的潘特考斯特将军,我召集你们各位召开紧急会议,是有重要的事情通知大家,由于现在环境影响,流浪地球计划已经落实,荧幕上便出现了那份邮件的内容,大家看看,这是一次无法避免的事情。”说罢,点开了邮件中的【流浪地球计划】这是一条超链接。

  屏幕信息:【流浪地球计划】【行星发动机建造计划】据科学家发布计划必要性可行性报告:建造行星发动机的必要性有4个方面

  【流浪地球计划】

  第一方面,宇宙是充满危险的

  我们不说太阳出现氦闪,毕竟氦闪要很多亿年之后,太阳老化的时候才能发生,我们就说不明小行星撞击,还有不明超新星爆发,等等,这些意外都足以造成地球物种灭绝,建造行星发动机显然可以当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为人类多准备一条退路。

  第二方面,地球是宝贵的

  地球的宝贵在于她的宜居,下面是度娘宜居行星词条的介绍:

  1.该行星所围绕的恒星不能太大(需考虑紫外线辐射,过大的恒星会放出大量的辐射);

  2.该行星所围绕的恒星不能太小(行星需要靠得非常近才能足够温暖,导致潮汐锁定,一面永远对着太阳一面永远黑暗);

  3.该行星所围绕的恒星必须非常稳定;

  4.该行星必须在宜居带内;

  5.该行星所围绕的恒星必须是单星,或者至少离其他伴星要非常远(不然行星轨道会被扰动,一会贴到太阳上,一会跑到天边);

  6.最好外层轨道上有几个大行星充当保镖(比如太阳系里的木星土星,强大的引力使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向自己,让近日行星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7.行星必须是类地岩石行星;

  8行星表面重力必须和地球差不多;

  9.大气层气压必须和地球差不多 ;

  10.大气层成分不能太离谱 ;

  11.地壳活动不能太剧烈;

  12.有强力的保护伞(必须有磁场保护)

  看看,这些个条件可有多苛刻,就算飞船派驾驶着飞船逃离地球,在1000光年之内,也很难找到地球这么好的栖身之地,这么好的地球,值得我们将她改造成一艘行星级飞船。

  第三方面,道德伦理方面

  多数人建造飞船供少数人逃离,这是不道德的,程心的可恨即在于此,所有错误决定都是她做出的,最后她还成功跑路。将地球改造成一艘飞船这个决定将更容易为人类所接受,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多地保证尽量多的人类和物种的生存!

  第四方面,经济方面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仓库,同时又是一个足够大的岩石行星,可以提供相当稳定的物质补给,不管是燃料,还是材料,还是食物,还是场地,地球都是绝佳的,而且地球也是一个足够大的掩体,真的发生了宇宙射线辐射、小行星爆发等等,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地球都能应付。同时地球的巨大引力,对于沿途俘获带走“补给品”,也是非常容易的,比如月球,为什么要让月球飘走呢?我们可以像月饼一样把它切开成为碎块,一块一块运到地球上储存起来,将来慢慢享用嘛,此外路过火星、小行星带、土星、木星、天王星的时候,顺手牵羊,把那些金属的、岩石的、冰的、以及什么的小天体都俘获到地球上带走嘛。

  综上,为地球装上发动机,将地球改造成一艘飞船,对于人类来说,是必要的。

  第二部分:可行性

  1、推力产生的压强有多大?

  有人说地球是一个水球,或者说液体球,只是地壳薄薄一层硬壳,下面全是液体,所以对地球实施推力,将地球推走是不可能的,一推就漏了。这个事情,我们有必要通过计算来分析。

  简单做一个顿爷第二定律的计算,可能很多人都做过。验算一下流浪地球到底需要多少吹力:“F总”。

  首先目标速度“V终”是千分之五光速,V终=5*10^(-3)*3*10^8=1.5*10^6m/s,即1500公里每秒。

  耗时T=500年,T=500年乘365天乘24小时乘3600秒=1.577*10^10秒,约等于1.5*10^10秒(约掉了24年)

  假设起始速度是0,其实地球现在的速度并不慢,是30公里每秒。

  加速度a=V终/T=1.5*10^6/(1.5*10^10)=1*10^(-4)米每平方秒,即0.1毫米每平方秒。

  地球质量m=6*10^24kg。

  F总=ma=6*10^20牛顿,即6亿亿吨力。

  如果按照小说和电影的设定,有1万台行星发动机。

  这些力分散到10000台发动机上,每台是6万亿吨力,如果按照流浪地球的设定,一台发动机直径65公里,下面的基础如果有100公里见方的基础垫层,则压强有5.88MPa。

  每台行星发动机下的压强=6*10^4*10^8*10^3*9.8/(10^8*10^8)=5.88MPa(未包括发动机自重,有知友算过,没多重,事实上发动机的主要重量在地面的加速器和发电站,那都是金属家伙,上面的烟囱反而不重)

  我们知道,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公里,17公里石头的压强有多大呢?

  地壳对于地幔的压强:

  17公里*1000米/公里*25kN/立方米*1000N/kN / (1000mm/mx1000mm/m)=425MPa

  也就是说,发动机推力产生的压强相当于在原有地壳压强的基础上增加了1%多一点,并不多(前提是前面没算错)

  2、变轨过程

  在地球离开现有轨道的过程中,加速是逐步实现的,第一步是脱离现有轨道,调整姿态,突破小行星带,进入木星轨道,然后通过木星将地球加速至逃逸速度。此后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在太阳系内收集星际物质,对地球进行补给。然后才是义无反顾地进行加速,进入流浪航程。

  在跃出木星轨道之后,地球将逐渐进入太阳系的寒带,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地球进行调整和改造。

  3、发动机的占地面积

  我们知道,发动机将摆放在地球北半球有较多陆地的地区,北半球的面积大概是1.02亿平方公里,摆1万台发动机,每台是1万平方公里,所以可以说如果按照前面那个方案,整个北半球的陆地,全都摆满了发动机,这个方案是有问题的,人类要为这个发动机方案支出太多的成本,用地成本,不经济。

  4、西伯利亚方案

  我的想法是流浪地球应该用西伯利亚1276万平方公里来做这个发动机,这个区域在俄罗斯、蒙古、中国境内,总的来说地广人稀,涉及到的国家较少,相对容易,不影响地球其它区域在建造时期的工农业生产。

  1276万平方公里是小了一些,发动机要造地更大了,压强提高到大概原先的十倍,但是相对于地壳的总压强也就提高了不到15%。

  这些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予以解决,比如加固地基,比如对地幔散热,增加地壳厚度,等等等等。

  5、重要的是进行科技方面的准备

  首先,按照卡尔达舍夫文明分级,地球上的人类文明,还处于一型初期。

  附,卡尔达舍夫等级。

  类型I :该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宰这颗行星以及周围卫星能源的总和。

  类型II :该文明能够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

  类型III :该文明可以利用银河系系统的能源而为其所用。

  而地球发动机很明显属于一型后期二型初期的产品,这中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按照原著,人类发现氦闪的时候已经能够发射上万个探测器穿过太阳核心了,这个科技实力相当不低!然后又用了三个多世纪才开始进入刹车时代,所以原著的科技水平比我们现在前进了至少四五个世纪。

  按照卡尔达舍夫分级,还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比值关系,即文明每上升一个等级,文明“总能量”就增加10^10倍;各等级文明宇宙人造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增加10^10倍,人造物体“大小”增加2150倍。

  地球这艘飞船的质量是6*10^24kg,人类现在所能制造的最大的水上物体,如Prelude SLNG天然气运输船,长488米,宽74米,质量6*10^8kg,两者之间的比值是(10^6)*(10^10)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文明等级距离建造地球这样规模的行星级飞船,还差将近2个文明等级。

  而人类能建造的最大太空物体,如国际空间站,长宽也就109*73米,质量只有420吨。

  第二,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我觉得视觉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其将大量的设施放到了半空中,这是否必要?

  以前述卡尔达舍夫文明分级,目前人类文明还处于初级,人类所能掌握的物质总量与地球的质量相比,连0.1%都无法达到,可以说完全不成比例,如果人类文明达到前述二型文明的水平,人类所能掌握的物质总量与地球质量相比将是一个可以相提并论的比例,基本可以说,那个时候移山填海,都是日常工作,常规动作。

  按照这个比例,如果对这个行星发动机,进行模块设计的话,大量的设施是可以放在地面上甚至是地下的,比如发电装置,物质前处理装置,甚至加速器也要把主要部分放在地面或地下,真正需要高起来的是喷射器,这东西在我想象有点像一个烟囱群,也是一个加速器,而且,十一公里也不高,为了减少对大气的影响,这个烟囱群还可以再高些。

  此外,如果人类准备驾驶地球进行跨星际航行,也可以早早就进入地下城,并且将地面之上的所有珍贵物质,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等,全部收入地下城进行储藏和发展。

  从建造来说,难点在于这个高出地面的喷射器,由于加速器其实是个电磁场,所以重量很可观,以现有材料,肯定是不行的。我看很多人提到了钢材,这个行星发动机恐怕无法用钢材,钢材密度太大,肯定不行的,估计要用碳纤维,或者其它种类的轻质材料。

  为了这个宏伟目标,人类要带上她的眼睛,不光关心天上的事情,也要关心地下的事情,抓紧弄清地幔、地壳的结构构造成分等等。

  6、刹车的困难

  有一件事,就是刹车时代,如何让地球停止自转,这个要给地球一个切向的力,如果地球的大气和水体并没有被收集,则受到稠密的大气层的干扰,同时板块强度有限,大角度侧向喷射,能量损耗将比较大,大气可能会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并且大量散失。届时恐怕只能进行间断性的小角度侧喷从而实现地球自转的刹车。

  尽管刹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由于刹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仍然会慢慢积累起来然后一个点一个点突然爆发出来,甚至可能是连锁爆发出来。

  停转之后,地球因离心力而形成的扁球体将无法维持,赤道部位逐渐内缩,两极部位逐渐外伸,地壳将因此而产生想当的应力增量,从而造成板块运动,然后会发生一连串的大地震,频次和烈度将超过有史以来的其它地震,这时也许大气和大洋已经都被人类收入了地下城,与行星发动机相伴相生的地下城必须是非常坚固的,它就像一座一座的巨大睡莲,漂浮在地幔之上,在剧烈的地质运动之中随波逐流,那时地面已经面目全非了。地球原先的模样,只有在地下城中的黄金时代模拟器中才有可能看到。

  停转之后,地球阳面热,阴面冷,与现在的均匀受热不同,而且阴面将在极寒状态下迅速冷冻,比现在的南极还冷许多。

  综上,将地球停下来,人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战天斗地。

  7、流浪地球里的生活

  如果,人类真的能够建造行星发动机,则人类在材料科学、建造技术等领域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在那种条件下,人类在地下城的生活一定会十分舒适,而非电影里面那样逼仄,由于地表已经冻结,大气层和液态海洋已经被收入地下城,甚至地幔也随之缓慢凝固,新形成的地壳厚度不断加大,在这种条件下,地质活动也减慢了。地球有可能因为停止自转和逐渐冷却而失去磁场。

  地球进入新的稳定状态之后,人类将大规模地开凿隧道把行星发动机和地下城连接起来,将隧道遍布已经凝固的地幔和地核,按照现在的假想,地核是熔融的铁镍体,冷却之后形成一个铁核,强度会很高,可以在上面钻各种孔,比如穿越南北极的孔道,由于地表已经没有空气,传统的通过空气动力学进行飞行的飞行器将失去作用,地表飞行将是电推飞行,原理类似行星发动机,那时在地表活动将会十分昂贵,主要活动将在地下城,通过乘坐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将分为若干种类型,普通的发动机之间的区际轨道,高速的发动机群之间的省际轨道,以及瞬移的洲际轨道,就像刘慈欣在另一本小说里面提到的那种乘坐加速器环球旅行。

  人类将会在地下城建造恢宏的穹顶空间,比黑客帝国里面的那个肯定要大多了,多个空间通过山一般的柱子连接起来形成地下居住区,这些柱子可以命名为不周山,然后在用人工光源在这些大厅里面定义日夜,河流、湖泊、森林、草原、沙漠等等地形地貌以及相应的生态圈将在这里复现。

  【行星发动机建造计划】全球共计12000座行星发动机,据指示,第一批推进器将在今年七月份开始建设,其中有1000台推进式发动机,1000台转向发动机,届时为了加快进展速度,邵氏工业需将无人机甲技术投入到行星发动机建造计划中。

  “哇哦,这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迁移;地球?有意思”杰克·汉森点着头嘴里说了一句。

  “怎么样,女士们先生们,我想我们的基地也该会迁移到地下,到计划开始后,我们的机甲将会改进环境适应系统,驾驶员协调系统,我将此次改进命名为【暴雪计划】”潘特考斯特将军说完便将自己编辑的【暴雪计划】点开。

  屏幕信息:【暴雪计划】每台机甲内必须有良好的供暖系统,安装〈BZD供暖循环系统〉为驾驶员提供优良的作战环境及操控性,为避免机甲磁悬浮操作地板出现短路,断触等问题,加装〈环式操作辅助系统〉升级〈领航者16战术控制系统〉优化武器系统,重启部分退役机甲计划。

  机甲重启优化计划列表:暴风赤红

  隐形浪人号

  尤里卡突袭者

  勇者欧米茄

  复仇流浪者

  顿时会议室里一片哗然,会议室里传来了参差不齐的声音,有惊讶的,有开心的,唏嘘不已。

环太平洋后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Pacific Rim计划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