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小姐与女暗卫
本书标签: 古代  双向奔赴  双女主 

第十幕

小姐与女暗卫

第十幕

  上轿

  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者)。

  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

  较异习俗有三:其一,“哭上轿”。

女儿上轿,母亲哭送,哭词多为祝颂、叮嘱话,有:“囡啊囡,侬抬得去呵,烘烘响啊,侬独自去呵,领一潮来啊! ”“侬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饭吃”等,新娘动了感情含泪惜别。

  其二,“抱上轿”。新娘由兄长抱上轿,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平安稳当意。

  其三,“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

  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

  新娘兄弟随轿行,谓之“送轿”。

  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地名)等处,以讨“千岁”、“三发”彩头。

  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点火熜灰回来,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香烟,返家置于火缸,俗称“倒火熜灰”,亦称“接火种”。

  拜堂

  花轿进门,男家奏乐放炮仗迎轿。

  停轿后卸轿门,由一名五六岁盛妆幼女(俗称“出轿小娘”)迎新娘出轿,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轿。

  新娘出轿门先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步红毡,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侧位置。

  是时,新郎闻轿进门,即佯躲别处,由捧花烛小儇请(找)回,站左侧。

  喜堂布置与各地相同,拜堂仪式则稍异,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担任。

  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赞礼声动作。

  赞礼者喊:行庙见礼,奏乐!(乐起)主祝者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赞礼者接着赞唱:升,平身,复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读祝章。

  由一个十三四岁小儇跪在右侧拜佛凳上读毕(事先念熟,不可读错)。

  赞礼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整个过程总称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

  最后赞礼者唱:礼毕,退班,送入洞房,其间,新郎、新娘在拜堂时,有抢前头跪习俗。

  谓谁跪在前面,以后就可管住后者,致闹出边拜边踢垫子,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的笑话。

  繁缛的拜堂仪式毕,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

  脚须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为5只,也有10只麻袋。

  走过一只,喜娘等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意谓“传宗接代”、“五代见面”。

  入洞房后,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称“坐床”。

  由一名福寿双全妇人用秤杆微叩一下新娘头部,而后挑去“盖头篷”,意示“称心如意”,谓“请方巾”。

  新郎稍坐即出,新娘换妆,客人吃“换妆汤果”。

  而后,新郎、新娘行“拜见礼”,论亲疏、辈份依序跪拜见面,称“见大小”。

  拜时起乐,堂上摆大座两把,受拜者夫妇同坐,如一个已故,则亦按男左女右就坐,另一把空着。

  拜毕赐红包给新娘,俗称“见面钱”。

  公婆可不掏红包,谓“媳妇自家人”。

  新娘与同辈见面则作揖,若小辈拜见时,新娘亦给“见面钱”。

  之后,举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劝食,新娘多不真吃。

  筵毕,喜娘陪新娘至厨房行“亲割礼”,有捞粉丝、摸泥鳅等习俗,谓之上厨。

上一章 第九幕 小姐与女暗卫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