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架空历史  王朝争霸 

庄乔张亮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

在濮阳逗留的第五日,姬职终于盼来了魏国使者毕叔,燕魏双方在东道主卫君子南的精心安排下在卫国宫室举办了一场简朴而不失庄重的双边会谈。双方就燕魏两国在制齐抗秦相关领域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燕国同意推选魏王为魏燕宋三国自卫同盟盟主,在对齐问题上用一个声音发言。魏国承认一个燕国原则,公子职是燕国神圣且不容置疑的合法继承人。并同意为燕国抗击霸权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3000魏武卒及两万金的无偿援助。

濮阳郊外,姬职对一路想送的卫君子南甚为感念:“劳公叔一路想送,姬职就此别过。”卫君子南看到这个远房侄子在濮阳逗留几天就凭白增添了三千魏武卒,对姬职的评价又拔高了几个层次,愈发确信此子定能振兴燕国:“愿贤侄前路顺遂,卫国衰微,无以为助。为叔跟鲁侯还有点交情,日后贤侄继位,为叔必携鲁侯赴燕为贤侄贺!”

姬职见此对这位萍水相逢的公叔更添几分敬重:“公叔来燕,姬职敢不扫榻以待?”两人依依惜别后,姬职再次踏上了北上邯郸的道路。

一心北行的众人没有注意,在他们队伍后三里开外,一辆装饰豪奢的軺车正不疾不徐地吊着他们。车上一名衣着华丽,头插赤羽一副楚人打扮的青年背靠扶手慵懒地说道:“你看中的这个公子职还真有点意思,从未见过哪个质子能混到这份上的。只可惜,他的本钱还是太小了。”

坐在他对面的布衣学子一把抢过他手中酒壶猛灌一口道:“世人皆言顺势而为,然这天下终为逆势者所破。看那秦国,商君入秦前是个什么光景?河西尽失,函关易手,夷狄遇之,不与会盟。然今日呢?天下哪国还敢卑秦?燕国纵横千里,兼有不世明君,如此本钱,足矣!”

那楚国青年却是不服气地说道:“赵王雍雄才大略,天下有识之士莫不知之,赵国山河形胜,有霸王之资 ,翌日必成大业。反观燕邦残破,无河山之险,难有作为,何必舍美玉而就顽石?”

布衣少年闻言不以为然:“昔日魏文侯继位,北有赵,南有韩,东有齐,西有秦,四战之地,危如累卵,然终成霸业,可见人和胜于地利。”

楚国青年连连摇头:“大谬,文侯之时,齐国田氏篡权,无暇他顾。楚国臣强君弱,以下犯上。秦国四世政昏,内乱频仍。文侯内推变法,外联三晋,拥先发之势,得天时之先。故能成事。今日燕国远落后于邻邦诸国,齐赵之君俱一时之选,燕国安有可趁之机?”

布衣青年说道:“你可别忘了,燕公子年方十六,六国太子,可有能与他比肩的?”

楚国青年依旧不服气:“赵王雍也不过二十四。”

布衣青年道:“赵王雍固然是一世之雄,可他继位已经十年,身边重职俱已有主,我宁愿当小池塘的大鱼也不愿做大池塘的小鱼。燕公子身边正缺助臂,你看那田单乐毅与我等同岁,便身领万军,此等良机千年难遇。”

楚国青年被他这番话说的有些意动:“那便看看,瞧他能否从赵王雍手上占得便宜。”

如果姬职在此定然大吃一惊,那布衣青年赫然便是在天宣棋馆与他有数面之缘的上党人张亮。张亮出身于韩国望族张氏旁支,张氏家主便是当今韩国丞相张开地,他日后还会有一个名垂千古的孙子叫张良。张亮家中长辈曾拜托张开地为他在韩国谋个一官半职,张开地给他安排了一个负责收租子的廪吏,张亮在任期间看不惯韩国官场任人唯亲蝇营狗苟人浮于事等乱像,多次上书韩王都石沉大海。一气之下辞官不做,终日流连忘返棋馆酒肆。当日姬职在棋馆发表关于天下均势的观点后,张亮惊为天人,从那时起便开始关注上这燕国质子,结交田单,重用乐毅,无盐氏青睐,魏韩宋赠兵,这桩桩件件他都看在眼里,越看越心惊,短短几个月,就背靠金山,手提良将,拥兵过万。张亮翻遍了过去读过的史书都找不到一个相似案例。自姬职离韩后他就一直吊在姬职队伍后面,迟迟未见,只因还找不到合适的投名状。

那楚国青年则是他在西河学院的同窗好友庄乔。庄喬出生于楚国王族,乃当年楚庄王之苗裔。按楚国的政治习俗,庄喬可以不用付出任何努力便能获得一个不错的肥缺。可庄喬对这种潜规则深恶痛绝。

秦国攻打巴蜀后,他便以白衣之身上书楚王出兵,再不济也要拿下巫山黔中,可楚王见他年幼置若罔闻。自商於六百里诈骗案发生后,庄喬对楚国朝堂彻底绝望,心灰意冷之下离开母国,北上周游列国寻访明主。在去宋国拜访远房族叔庄周时恰好碰上鬼鬼祟祟跟在姬职车队后面的张亮,两人一番交谈后便相约同行,看看这个公子职是否如张亮所说的雄主之才。

上一章 魏国赠兵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最新章节 下一章 魏氏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