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各国通史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英国通史·国王本纪·威塞克斯王朝世祖和圣祖

各国通史

威塞克斯王朝世祖——埃塞尔烈德一世

公元九世纪时,来自北欧的丹麦海盗开始入侵英格兰,岛上的英格兰人奋起抵抗。以丹麦人为主的维京海盗,祸害英格兰三百年。当时韦塞克斯王国最为强大,成为英格兰人抵抗丹麦人的中流砥柱。韦塞克斯王国在埃格伯特国王(803年~839年在位)率领下,成为七小国的盟主。他的两个孙子埃塞尔烈德和阿尔弗雷德,也都是英雄好汉。老国王的孙子埃塞尔烈德一世继位后,于公元871年派出他的军队迎战丹麦人。战斗是由埃塞尔烈德与王弟阿尔弗雷德协作进行的,此战英格兰人击败了丹麦人。但不久埃塞尔烈德去世,24岁的王弟阿尔弗雷德继位为韦塞克斯国王。

威塞克斯王朝圣祖——阿尔弗雷德大帝

㈠一战成名

两军的主体都由征召民兵组成。他们平时的身份是农民、渔民或者猎人,在战争来临之前被召集起来。他们的武器装备全部自己筹备,因此就披挂而言不会有太高的质量。运气和数量是他们的惟一可以指望的东西。

在爱丁顿战役中,阿尔弗雷德的兵源主要来自威尔特郡、汉普郡和萨默赛特郡,数量约为几千人。古瑟伦在军队数量上并不占优,因为哈夫丹、乌伯和伊瓦尔分走了许多维京战士。但相比较而言,维京人的战斗经验比撒克逊老农更加丰富。

所以,双方真正的战力核心,主要来源在于大小首领们的亲随卫队。他们的数量大概维持在几十人到上百人左右,都因在过往战斗中的优秀表现而被相中。为了自己的前途和获得更多的财富,被选者向国王效忠,结成紧密的互惠私人关系。所以,他们既组是国王的贴身防卫力量,也是国王权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外,虽然是势如水火的两个族群,撒克逊人和维京人其实都起源于当代的欧洲北部地区。两者在很多文化习俗、社会结构与战斗风格上是如出一辙的。维京人的优势主要在于先下手为强,在对方完成集结之前就获得先机。一旦落入阵地决战,那么这种优势就会被降到最低。

当然,因为撒克逊人在不列颠定居已久,和新来的维京人相比还是有了一定分化。相比战力更加平均的北欧人来说,撒克逊军队内部的战力差距要更大一些。在过往的大规模会战中,维京人就充分利用了这个差异。经常集中精锐武士,从两个方向上形成夹击。若对面的撒克逊军队的精锐数量不足,则集中一点进行猛烈突击。撒克逊人的应对之策,则是尽量拉长战线长度,派出轻装步兵在到侧翼进行袭击。

在爱丁顿,数量更多的威塞克斯军就充分利用了这点。阿尔弗雷德的军队从一开始就以更大正面宽度迎击古瑟伦,并将国王和领主们的精锐卫队集中在中央位置。眼看对手的布阵,古瑟伦也做出针对性调整。除了将手里的精锐集中到战线中部抵抗撒克逊卫队,还让普通战士也拉长阵线,防止被对手的人数优势合围。这样一来,维京人赖以成名的盾墙就在纵深上被严重削弱。很多原本只是居于后排的新兵,被迫站在了让自己都觉得害怕的前沿。

随着双方主要阵线的接近,撒克逊人的弓箭手与轻装标枪兵也开始倾泻远射火力。在他们的压迫下,维京人必须高举盾牌而更早的开始消耗体能。尽管北欧人也有深厚的射箭传统,但因为出征时候的海船空间有限,往往只能有限运载负责近战的劫掠者。在英格兰东部的丹麦区,类似的工作又会交给盎格鲁附庸们承担。因此,出征在外的维京军队,实际上无法获得有效的远射火力支持。

大获全胜

接着,激烈的盾墙冲撞在两军阵线中央展开。素以狂热冲锋而著称的维京人,因为纵深被削弱而在强调冲击力的硬碰硬中,显得不若以往。他们无力突破威塞克斯军队的中路,还被对手挤着向后缓步撤退。纵使有使用重型战斧的绝命武士,也难以在枪矛林立的盾墙上杀出血路。

在两翼,撒克逊人的远射部队开始发挥作用。在前排重步兵的保护下,更多人开始迂回两翼。面对防御薄弱的维京人侧翼,投掷标枪或弯弓射箭。反过来,被削弱的维京步兵又在正面的盾墙冲突中愈发吃力。维京人恐怖地发现,他们其实已经不可能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最终,大量的伤亡摧垮了维京军队的士气。随着逃兵的出现,更多散兵游勇在撒克逊人的追击中被撂倒。残存的首领卫队,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追兵,也只能凭借本能做最后一搏。古瑟伦在他们的保护下,勉强逃入了刚刚建立不久的奇彭纳姆要塞。

上一章 英国通史·国王本纪·威塞克斯王朝太祖本纪 各国通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英国通史·国王本纪·威塞克斯王朝圣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