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山沟帝国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第十六章 赵昆仑

山沟帝国

赵昆仑,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人,祖籍河南汤阴。

晋末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曾为晋熹宗的老师。而后替代王在晋为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皇太极包围京都时,宁浩急召赵昆仑,运筹帷幄将清军击退。但不久之后赵昆仑又遭到朝中大臣弹劾,赵昆仑再次辞官回乡,在家高阳县住七年。

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傅等。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大举进攻,赵昆仑领家人守卫高阳,城破被擒,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都战死。

一镇守辽东期间,赵昆仑积极整顿边防,“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出现了“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的局面。

关宁锦防线对明朝末期防御后金有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关宁锦防线纵深超过200公里,大小据点数十个,有利于提升明军的防御纵深。 其次,袁崇焕利用辽东这一阔土,一可以屯边,减少对内地的粮食需求;二可以训练骑兵,众所周知,关宁铁骑是明末唯一能和八旗军正面对抗的部队。

再次,有了大的防御纵深,可以进行梯次防御,不会应一城的得失而造成全局的覆败。即使防线有失,也可以延缓后金的进攻速度,为北京召集援军赢得时间。 第四,防线的重兵对后金政权有一定的威胁作用。

虽说明军在当时处于战略防御,想要发起战略反攻是件困难的事。但后金农业落后,等明王朝励精图治,缓过劲来,关宁锦能够成为反击的一把尖刀。

第五,LZ提到的绕过防线,是发生在崇祯时期。在努尔哈赤时期和皇太极前期,后金和蒙古的关系一直不好,蒙古不可能借道给后金军队南下。即便后金军队南下成功,但在北京周边难以建立稳固的据点,一旦明军反击成功,很有可能成为孤军(这在崇祯处死袁崇焕后表现的很明显:按理说后金最大的敌人已经被干掉了,完全可以继续进攻。

但由于祖大寿等一批辽东将领率军破除了后金在北京周边一个个据点,皇太极怕被合围,陷入绝境,只能撤出长城以外。)。且绕道的代价便是军需物资的匮乏,如果在长城以内得不到必要的物资供应(其实就是抢劫),八旗可能就直接覆灭了。

最后,直到明亡,关宁锦防线(明亡时仅剩山海关)依然屹立不倒。多尔衮入主中原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战略支撑点,而山海关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他非得进攻山海关,而不是草率的借道蒙古南下。

所以说作为关宁锦防线这一伟大奉献的缔造者,赵昆仑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可以这么说,没有赵昆仑,东鲁的大军便可以乘势攻入关内,届时整个河北必将沦陷在异族铁骑下。

上一章 第十五章 城府颇深柳丞相 山沟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