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影视一览表
本书标签: 古代 

西游记

影视一览表

《西》学专家认为,孙悟空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定名号阶段,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玄奘西行途经瓜州时,曾收过一个名叫石槃陀的胡僧作向导,但刚过葫芦河,他就畏惧前途艰险退回了瓜州;第二阶段为猴行者阶段,极具有猴相特征的石槃陀被修改加工成了猴行者,《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的猴行者装扮成白衣秀士保玄奘一路赴西取经;第三阶段为“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齐名阶段,金院本、平话和元杂剧广为流传,代表作吴昌龄的《唐三藏西游记》和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这一阶段“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共存,其中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的“齐天大圣”是通天大圣的哥哥,他自称“小圣”,排行老二,号“通天大圣”;第四阶段为齐天大圣定名阶段,孙悟空不仅由元杂剧阶段的“通天大圣”转换成了“齐天大圣”,而且集以前各阶段之大成,将历史真人胡僧(猢狲)石槃陀、(猴)“行者”、“齐天大圣”集于一身,塑造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永垂不朽的艺术形象。 [28]

南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的“白衣秀才猴行者”是孙悟空第一次在文本资料里出现,应是吴承恩创造孙悟空的雏型。猴行者作为取经过程的护法形象出现,使玄奘取经故事脱离了历史原型,给取经故事增加了丰富、神奇的内容。 [11]

这位猴行者原是一位大罗神仙,因偷吃王母蟠桃,被贬至花果山。他是一位学问渊博的秀才,诚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还知道西天取经有百万程途要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他能广施法力,将玄奘等六位凡夫俗子带到天上水晶宫赴斋。大梵天王赠给猴行者的隐形帽、金锡镮杖、钵盂三件法宝在西天取经、降妖伏怪、征服险阻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在整个西天取经过程中,他一直和法师患难与共,结伴同行,从东土一直走到西天。尽管这个号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的白衣秀才的“神”与“形”,名与实常发生矛盾,但是《诗话》中的猴行者已经初步具备了吴承恩《西游记》的雏型。而必须注意的是,在《诗话》的猴行者身上,人、神、猴三种艺术因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直到《西游记平话》和杂剧《西游记》中,才有了新的飞跃。与宋代相比,元代是《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除了有《西游记平话》等话本之外,戏曲也为《西游记》的成书和完善做出了贡献。如金院本《唐三藏》、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等,都为吴承恩最后写定《西游记》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元代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最大贡献是,冲淡取经故事中的宗教色彩,增强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西游记》的文化选择做出规范。

上一章 西游记 影视一览表最新章节 下一章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