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溯游古今
本书标签: 穿越  情感  成长史     

神奇的皮影戏

溯游古今

        “小猴子,你不认得朕了?”一个身着龙袍的好看男子说道,他就坐在李若男的副驾驶座上。

       “哎,你这个,是人吗?不管啦,是人还是鬼,还是僵尸大佬也好,都不许再叫我小猴子了?”李若男气急败坏的说道。

      “小猴子,你是朕的皇后:孝诚仁,赫舍里氏啊?朕就是为了追你而来,不想坠入了此种异物之中。”男子说道。

      “你还真是个怪人,一会儿说我不是人,是猴子,一会儿又说我是效仿人,那不也是猴子吗,怎么还有皇后这事儿啊,不错,我是姓李,但怎么就阴差阳错的成了你的皇后了呐,难不成在冥界,阎王喝大了,大圣又去寻衅滋事了,要这么说,我还是从五百年前花果山水帘洞穿越来的石猴了,此番沦落凡间,被妖怪追杀,不得已才化成了人形唠?这也太魔性了吧,都快赶上快穿艾特玄幻了!”李若男不解的说道。

      “小猴子,快些跟朕回宫里去吧,不然又会被你叔父责问了!”男子着急的说道。

       “回哪个宫啊,不会是地宫吧?还有敢问我叔父又是哪位?我还有叔父,我咋不晓得来,不是,您又是何许人也啊?就算是死,也得让咱做个明白鬼吧,总不能带着一肚子疑问,魂归奈何桥,这孟婆再给整上几碗药汤,怕是八匹马也难追回我的记忆了呗,秒变花痴?”李若男说道。

       “你傻呀,当然是皇宫紫禁城啊!再者说,你连自己的叔父是索额图,祖父是索尼,都不知道了吗?更可气的是,朕是你的爱新觉罗玄烨啊?你这是故意气朕吗?”男子说道。

       “你是皇上,还康熙大帝,不会吧,这也太扯了,不是,你是皇上,也不打紧,你爱谁谁,可是,叔父有所图,就算啦,我爷爷咋成了索尼电器了呐,好家伙,我是猴子,我爷爷是电器,那我奶奶就得是如来佛祖,管你是什么变形金刚,还是泼猴,都逃不出我的五指山高啊!嘿嘿,妖怪,哪里逃?”李若男说道。

       “对对对,就是这段戏文,你就是特别喜欢皮影戏里的这个猴儿,每每演给朕看,索性朕就戏耍你,叫你小猴子,谁曾想你今日正欲表演之时,居然化为皮影里的猴儿,被妖怪捉走了,朕一时情急,就冲进了幕布,不想就如此这般了,现在细想,确实诡异…”这个自称爱新觉罗玄烨的男子说道。

       “啊?《西游记》不愧为经典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广大古今中外的友人喜欢啊,本姑娘是十分喜爱齐天大圣孙悟空,也就是你口中的小猴子,可是吧,跟你回紫禁城,那恐怕是不可能的了,我看你还是跟我先回御蘭花苑,暂且对付一宿,明日我再陪你去趟动物园,看看你家真正的小猴子,再做定夺,如何?”李若男说道。

       “只要是能跟你在一起,去那儿都行,朕都依你!”男子说完,就一把将李若男揽入怀里,深情的说道。

        “我去,不带你这样的,虽然你长得是挺帅的,但现在是法治社会…”李若男还没说完,一句“朕,就是王法!”那男子的话,直接把她怼回原始人,确实,皇帝制下,圣旨就是律法,我还是小心点吧我,不对啊,这是2022年,那里还有大清王朝的影子啊,算了,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先顺着这位爷吧,等回到家,再另行商议吧!

        这里顺道科普一下,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关于皮影制作,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上一章 寻获小猴子 溯游古今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入乡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