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走趟人间
本书标签: 短篇  转载  原创     

转载:关于剑

走趟人间

剑,

A

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

《武经》

属于“短兵”的剑乃是兵中王者,被称为“百兵之王”;而古王皆有君子之风,亦传君临天下之说,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

“剑法”,则是使用剑的方法和技巧,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吴越春秋》和《庄子.说剑篇》就有记述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汉书艺文志》载有《剑道》三十八篇,是论述汉以前击剑技术的专著。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中记载剑的用法有:逆鳞刺、坦腹刺、旋风格、御车格等;清代有宋仔凤《剑法真传》一书传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剑术成为剑的演练套路的代称,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项目,增加了各种平衡、翻腾、造型等动作,使剑术有了很大发展。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势剑、双手剑、长穗剑、反手剑等,而万变不离其宗,剑术的特点就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之说。

十八种基础剑招:

劈、刺、撩、拍、截、挂、崩、点、抹、提、云、架、拦、带、穿、斩、削、捧。

以刺、削、抹、点、截、挑、劈、撩为主。

刺为剑招的神髓。

[常见谬论:关于剑桶(血槽) ]

剑桶,或直接称为桶,即剑或刀身上被打磨或锤压出来的狭长凹槽,其受普遍认可的作用有四:

1,减轻重量:通过在剑身上打磨开槽可使得重心靠近剑格(即护手),获得更好的灵活性。

2.稳固结构:开槽后,剑身横截面呈“工”形或“IB”形,如铁轨般的稳定结构。但通对剑身强度的影响其实不大,更重要的是材料与锻造技术。

3.节省材料:开槽可减少制作所需的材料。

4.装饰美化:桶的上述三个作用对于24厘米以下的刀剑意义不大,勉强能算装饰。

除此之外,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人都称桶为“血槽”,认为其主要作用是放血和便于拔出,这类说法不科学也经不起推敲,而且事实胜于雄辩,不论使用有或无凹槽的刀剑,在拔出肉体时,难易程度没有太大区别一不管有没有凹槽, 只要刺得进,就拔得出来。

[科普①:重剑]

(提及短剑、长剑。)

在中国,从古至今重剑都很少见。

春秋以前,战争也属于礼制的一部分,严格地守礼才会得到敬重。战;时所用武器、所选阵法, 都是要合礼的,否则,即使获胜也没人会信服,还是被天下人共讨。剑在当时更多是作为贵族的装饰品,战斗时贵族和军官站在车上,难道要跳下来跟人拼命?落地就败了,根本不用打,因为这是野蛮的行为,根本不配当贵族,士兵不会跟随的。所以,短剑和盾牌是士兵打仗的东西,长剑只是贵族的装饰和身份的象征。

到战国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按孔子的看法就是礼崩乐坏,人们不再遵守礼制,打仗也不再光明正大地对阵,而是开始使用阴谋诡计(最有影响的应属晋楚之战)。于是,兵器也越来越趋向实用主义。兵器不再讲礼,而是越便于杀人越好。所以,长剑就退出战场,几乎成了纯粹的装饰品。

说回重剑,它虽然是剑的样子,但在非一对一的战斗中,几乎都不是当作剑来用的,更像斧子,用来劈砍重甲;尴尬的是:劈砍盾牌盔甲的成效不如刀,而单面刃的刀也比重剑更符合量产化的需求。而且重剑需要相对更多的材料,对使用者的臂力、体力等要求也更高,比起锻造普通的剑、训练普通的剑士要花费更多资源,实用性低。

就像玄铁重剑,精炼的一柄配难得的高手流传百世已是美谈,不可能大规模成军。

所以,比起近身搏斗的短剑和礼制象征的长剑,要花费大量资源的重剑是最少见的。

相对而言,古西方战场对重剑的多用,个人看来:一是西方人的体型魁梧,善用蛮力型的武器,在不要求机动性的战斗中,蛮力永远是取胜的关键,所以在抡得动的范围内,往往越重的剑越能占到便宜;二是剑的形状,这与西方所信仰的图腾“十字架”有很大的联系。并且,古西方的战斗中有几千人的规模都算大战,而中国古代的战争动辄以万计数,人数众多场面混乱,重剑的机动性是不可无视的硬伤。无论如何,重剑既然属于剑的范畴,招数也是一脉相承的,不过以劈、扫、截、架、拦、斩为主,个人认为劈和斩是重点。

[科普②:剑穗]

系在剑首的穗子称剑穗,又称剑袍,是“文剑”的标志,主要用于仪仗和文人墨客佩戴,常用丝,棉等材料制成,红、黄、蓝、棕色为主。系在剑首的皮绳称剑疆,为"武剑"的标志。

表演中突显剑舞流苏的尚武英姿;实战中可以扰乱对方视线或是缠绕在手上防止武器脱手,也可缠绕对方兵器作为干扰,并且可以抓住剑穗把剑甩出去使用。

放在书房做装饰的剑不配剑穗,因为不是为了杀敌,剑穗还有见血的意思。不过这是迷信的说法,加上装饰就为追求美观,没剑穗光秃秃的不好看。镇宅用的剑则配剑穗,有说剑穗可驱鬼镇邪,两种说法明显相悖,自由心证就好。

近现代剑术套路有长穗与短穗的分别。

持剑姿势:

有双手剑和单手剑之分,双手剑要双手握剑向前。

单手剑有很多种,普遍为: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持剑,剑身贴于小臂外侧,右手拇指屈拢成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掌指向上;双臂撑圆,平屈于体前,腕与肩平,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前方。

(拓展:抱刀礼)

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左手抱刀,刀背贴于小臂上,刀刃向上横于胸前,右手拇指屈拢成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掌指向上,双臂撑圆平屈于体前,腕与肩平,双肘不可扬起,目视前方。

握剑姿势:

平握:五指成拳形卷握;多用于拦剑、崩剑、托剑、推剑等。直握:五指成螺形卷握;多用于刺剑、劈剑、斩剑、扫剑等。

钳握:拇指、食指和虎口钳夹,其余三指松握;多用于挑剑、抽剑、挂剑、云剑等。

提握:腕关节屈提,拇指、食指下压,其余三指上勾;多用于点剑、提剑等。

反握:手臂内旋,手心向外,拇指支于剑柄下方,中指、无名指、小指向下勾压;多用于撩剑、反刺剑等。

垫握:食指伸直,垫在护手下面助力或控制方向,拇指也伸直,其余三指屈握;多用于绞剑、崩剑、击剑等。

以下杂糅了诸如百度百科、武术、太极剑等基础招式的相关内容,以及浅薄的个人见解和极少的实战经验的总结。

以下是个人建议。

在实战中,如果遇到棍、枪之类的长兵器,以对方发招刺来的情况酌情决定左右闪躲,建议以不受攻击为优先;右闪成功后立刻以左腋夹住,对方就任你宰割了一-所以,长兵器大多是横扫类招数,这时右手立剑,左手按在剑刃上方,用横面夹住后迅速前冲,剑刃顺杆直削对方手指,趁机拉近距离抵消对方的优势,就稳了。

如遇长兵器纵向攻击的时候,第一选择依然是闪避,前冲抵消对方距离优势而不是去格架。

对刀、剑-类的短兵器,记住上面罗列的招数,随机应变。

对近距离的拳掌,一般来说已经赢了,但如果遇到能空手入白刃的高手就利索点儿认输吧。

对酒瓶、短锤、匕首类的短小兵器,保持距离优势以刺为主。剑有刃长二尺多,对方不会来夹钳。当然,如果真有夹钳的,平起剑刃或者绞剑就稳了。

对群战:最好是让不用剑的人保护,专心出攻招,神挡弑神佛当杀佛,不过,刺剑很容易死人。

剑乃凶器,君子不得已而用之。用剑要问问自己为什么出剑,是不是非出不可。

基础动作:

(剑刃朝上下为立剑,剑刃朝左/右为平剑)

1、点剑

握剑的手腕放松,快速有力地提腕,使剑尖猛向下啄击。

属进攻性剑法,适用于攻击对方的指、腕、肩、臂等部位,只适用于单打独斗。

2、刺剑

右手握剑屈肘上提至腰间,以立剑或平剑向前直出为刺,臂与剑成一直线。平刺剑尖高与肩平;上刺剑尖高与头平;下刺剑尖高与膝平,低刺剑尖贴近地面且不得触地;后刺剑要与身体后转、后仰动作协调一致;探刺剑前臂内旋,手心朝外,经肩向前上方或前下方立剑刺出,上体和持剑之臂须势前探。

刺剑属于进攻性剑法,根据需要刺对方身体任何部位,可以说是最常用的剑法之一。

3、劈剑

右手握剑上举,由上而下直臂劈至体前,臂与剑成一条直线, 与肩同高,力达剑刃。抡劈剑是沿身体右侧或左侧抡一立 圆向前劈出。属于进攻性剑法,意在劈击对方头部、肩部。个人认为劈剑仅适用于单打独斗,一般属于试探性的招数。剑有君子之风,凡事多留力三;分,而且架不住这一 招的人无需费神,而能架住这-招的人,必须留力以防备反击。

4、挂剑

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轮挂贴身立圆一周。挂剑时,剑与臂需保持合适的角度,使剑尖向下、向后贴近身体绕动。

左挂剑:右手满把握剑,右臂内旋,身体左转扣腕,剑尖向下,向左贴身挂起。右挂剑:右臂外旋,剑尖向上向前划弧,随即剑尖沿身体右侧向下向后挂起。

挂剑属防守性剑法,挂开来自向头部和下肢的攻击,有四两拨千斤的味道。虽然多用于把对方的攻招拔开,但是这一招很硬,可用于群

5、撩剑

立剑,由下向前上方为撩,力达剑身前部。手腕要松活,以腰带臂,用力较柔和。

正撩剑:右前臂内旋,剑尖向,上向右后方立绕至体后,随即右前臂外旋,剑尖向下沿身体右侧贴身弧形向前撩至身体前上方。

反撩剑:右前臂外剑尖向上向左后方划弧下落,随即右前臂内旋,剑尖向下沿身体左侧贴身弧形由下向上撩至身体前上方。

撩剑属于进攻性剑法,用于由下向前上方用剑刃前端锋利处撩击对方身体各部位,但个人认为这样不用力、画弧线的都属于防守或者试探的剑法,仅适合单打独斗。想象一下,面对敌方的数把兵刃,满耳就是一路叮....拿的是剑不是榔头。

6、云剑

平剑,右臂内旋上举,随即臂外旋,同时以腕为轴外旋转动,使剑在面前立圆或在脸部上方平圆绕环一周。左(右)云剑在头前上方向;左后(右后)绕环,头自然向侧偏倒。云剑分面前云剑、头顶云剑、头侧云剑。

云剑属防守性剑法,用于架拨对方对头部的攻击,进而反击对方。和太极云手相似的名字,是四两拨千斤的一-招,但是用起来不要太柔,以柔克刚是要境界的。

7、抹剑

满把握剑柄,转腰、旋臂,弧形回抽,剑速均匀,用力轻柔。右抹是腰向右拧转,右臂内旋,手心向下,剑由左前向右弧形抽回;左抹则需要腰向左拧转,右臂外旋,手心向上,剑由右前向左弧形抽回。属进攻性剑法,高度在胸部以上,主要用于抹对方的脖子。这招是辅助性、试探性的。脖子容易抹就不需要那么多招式了,但用出招的时候要以抹对方的脖子为目标才能用到位。

8、带剑

平剑起手,剑由前向侧后方屈肘回抽,腕高不过胸,剑尖斜向前,力点沿小指侧剑刃滑动。

属进攻性剑法,差不多就是简化版抹剑。

9、崩剑

;肩部放松,肘关节微屈下坠,手腕下沉,使剑尖由下向上崩起。属攻防兼备的剑法,用来崩开对方的器械或崩击对方腕、臂等部位。虽然这么说,这招是在双方兵刃僵持架住的时候使用的,攻击范围很小。

10、绞剑

手腕放松,以腰劲带力,剑尖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绕划小立圆圈,肘微屈。绞剑可原地作,也可在行进中作。

防兼备的一种剑法,主要用于圈割对方手腕,幅度不宜过大,通常圈的直径约30厘米。传统的剑法中有立剑绞剑和平剑绞剑,目前剑术套路以平剑绞剑为主。

11、架剑、托剑

身势右(左)转,右臂内旋,剑向头上方架起,剑身横平,手心向外。向上托剑时,注意与武当太极的分脚领剑世别开来。

属防守性剑法,用于向上架开对方由上而下袭来的器械,这招是摆个屏障等对方撞,也是单打招数。当然,如果群战中有被架住的,那也无话可说。

12、截剑

剑尖横向侧方,用小指侧剑刃按切、阻截对方,以身带剑。正握剑斜向下为下截剑,反握剑斜向上为上截剑,斜向右后方时为后截剑。属攻防兼备的剑法,主要用于截膝、截腕或截击对方进攻的兵器,是很有用的反击招式。

13、抽剑

立剑,肩部放松下沉,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划弧抽回。剑不要太贴身,手抱圆。

属守招,防正面的进攻。

14、穿剑

立剑或平剑,以剑尖领先,沿腿、手臂或身体旁向不同方向穿出,臂由屈而伸,力点在剑尖。

属进攻的剑法,可以说是最阴毒的攻招了,绝对出其不意。

15、提剑

立剑或平剑,屈腕向上提拉剑柄,剑尖斜向下。属守招,架住对方从上方来的横式攻招。

16、捧剑、抱剑

肘关节稍屈,右手握剑让剑尖向前,平剑或立剑,两手将剑捧合于胸前,左手剑指或手掌托于右手背下。

属攻守兼备的剑法,一般取中,进可攻、退可防。实战中几乎用不到这招,可配合下蹲姿势蓄力刺击。

17、扫剑

身势左转,右手手心向_上平握剑,右臂外旋剑刃向左,随转体使剑身从左(右)向右(左)水平横向弧线运动。剑身要平,动作轻快,高不过膝。

属进攻性剑法,意在横扫对方膝部以下部位。慎用,如果对方不懂剑法,用劈剑类的招数对攻,下场就是削断对方膝盖换得自己脑浆迸裂,但在群战比较实用。建议不以斩断对方小腿为目标而只造成伤口,需要的力会小得多,也快得多。

18、 斩剑

仰手握剑或俯手握剑,身势右(左)转,右臂外旋或内旋,剑身向右(左)平摆,瞬间发力击出。剑把末端贴靠前臂,剑臂成-线。属进攻性剑法,高与脖齐,俗称斩首。这招要立剑格挡,是有攻无守的剑招。

19、拦剑

立剑,使剑身小指侧的剑刃由下斜向前上托架为拦。臂内旋,剑由左(右)下方向右(左)前上方斜出,剑尖斜向左(右)前下方。属于防守性剑法,立剑拦出,剑身斜置于前上方,剑尖要低于腕部。贴身搏击中常用的守招,适合顺势攻击。

20、削剑

平剑,手心斜向上,随转体剑自左(右)下方经胸前向右(左)上方斜出为削,剑尖略高于头。

属攻招,可接撩剑转守为攻。

21、腕花/挽花

松握剑,以腕为轴使剑在臂的内侧或外侧以绕立圆,剑绕环时剑紧贴身,多绕8字形。

属守招,意在迷惑敌人,说白了就是虚招。多见8字形是因为带起惯性绕得快,虚招诱敌、实招攻之,但大多都是耍帅。

[杂记关于语C]

怎么用剑是类别繁多、讲究颇深、技巧很活的学问,我不是业内人士,说得再多、想得再多,终究也只是触及皮毛。

记录以上这么些东西,一开始是单纯为了写好剑系打戏而已。

不是想当然地堆砌招数,不会干巴巴地报技能名,不单单是把一-场战斗用文字表述出来,还要能随心所欲地详略取舍、心描穿插、竭尽所能把人物塑造得生动,希望能多体现他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人格魅力。如果连自己都思路不清,又怎么能把想表达的东西传达给别人?

看得多了,学得多了,再复杂难懂、没办法活用的知识,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给我相当丰富的回馈。比如,我以前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孙哲平的“狂”,这种评价是对孙哲平表现出的风格的总结,而孙哲平本人并不能说“狂”。

他不老谋深算地前走三后走四,凭借强劲的实

力破开阻拦一路向前,甚至节奏感-塌糊涂,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向胜利狂奔,除非倒下一他是个 自信坚韧的人,无论面对什么都是如此,这种无畏无惧的性格显得“狂”

因为喜欢孙哲平,进而喜欢狂剑士,喜欢重剑,喜欢剑。在反复琢磨、喜欢的情绪发酵满溢之后,似乎自己也蹒跚着慢慢进步、逐渐向憧憬的高度靠拢,变得稍微优秀些了。

所以,哕哕嗦嗦把个人觉得有用的知识整理出来,也是希望能帮助阅读它的人。

之后大概会整理体术的相关内容,拳掌腿脚的功夫。

你我共勉。

上一章 BBC评选百大外语片(转载) 走趟人间最新章节 下一章 转载:如何增强文章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