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实力护短  爽文   

第342章:押送李佑回京

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权万纪杀了渊男建,等于是彻底将知晓事情真相的人证给毁了。

如今辽东叛乱,就成了一件死无对证的事情。

当然也如权万纪所言,帮了他的忙。

渊男建不会束手就擒的。

临死反扑,十数万兵马,会将辽东剿个天翻地覆。

他之前吩咐其他各处的将领不得善动,就是防备这种事情发生。

打算把损失降到最低。

只是这样一来,他想要给李佑脱罪,就缺乏足够有利的证据。

李佑回到长安朝堂后,某些人是不会放过他的。

“投降免死!”还有十数万惊慌不定的高句丽兵马,李恪不敢耽误,必须趁着这些人失去领头人,短时间内慌乱,无法推选出一个足够有领导力的任务之前,降服!

“投降免死!”

“投降免死!”

……

城上城下,大声呼喊,城内的郭待举、渊男生也抓住时机,立刻领兵出陈,给城外敌军造成强大压力。

叮咚……

渐渐地,有人扔掉手中的兵器,很快,越来越多人选择惊惶不安地投降。

直到天黑。

才将降兵全部安顿妥当。

“王爷,这些降兵如何处置?”渊男生小心试探道。

李恪笑着看了眼渊男生,安抚道:“放心,本王不是弑杀之人,不过他们不能再待在辽东了。”

“信任给他们一次,不可能再给第二次了。”

“你去做一个详细的统计,我会派人帮你,在辽东局势稳定下来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必须强制性迁徙。”

“大唐境内其他各州府,他们的家人会在各州府安顿。”

“而他们,朝廷不给军饷,只管吃饱,选拔青壮组成朝廷的黥面军,人数初步定为十万,今后在战场上,杀敌五十,可以赎罪与家人团聚。”

“或者担负朝廷各种工程修缮,满五年回家。”

“不符合黥面军者,一律去隶属朝廷的矿山服苦役十年,然后可归家!”

……

渊男生听着,心中沉重地叹了口气。

这一次,差不多有二十万人参与,拖家带口,就会有百万人被牵连。

眼前这位吴王,会将乐浪郡传统的高句丽地区的人口,生生迁徙打散安置在大唐各州府进行同化。

以此达到其削减乐浪郡实力,加速同化辽东的目的!

而大唐则会多出二十万没有任何危险性的户籍,为其缴纳粮赋。

不久之后,这些人就会彻底忘记高句丽的身份。

这位吴王,正在借助这件事情,加速同化高句丽。

“臣谢吴王大恩!”渊男生立即郑重感谢道。

同化,他早知道这是必然的,也只是略有感慨罢了。

李恪笑着拍了拍渊男生肩膀,安抚道:“好好干,朝廷还需要你在辽东发挥更大的作用,朝廷也不会厚此薄彼。”

“朝廷追求的盛世,是将整个东方建设上当今天下,最为富裕、耀眼的中心,华夏族裔相互间杀了太多年了,是时候进行一次大和解,大融合了。”

“臣明白,臣一定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渊男生大声答道。

李恪笑着点了点头,转身下城。

郭待举迅速追上来。

他敢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替李恪做这件让辽东城尸横遍野的事情,就已经决定追随李恪了。

“王爷,权万纪是死了,辽东翻不起什么大浪了,可现在朝廷那边恐怕不好解决。”郭待举说道。

李恪停下脚步。

灯已经亮了。

他脚下踩着积雪。

抬头看着明亮的灯光,自言自语说道:“李佑那个混账,在辽东是真的做事了。”

郭待举点了点头。

这也是当初他们收到李佑的书信后,愿意试着相信李佑的原因。

否则李佑那封没有缘由,让他们按兵不动的书信,怎么也缺少点说服力。

“他是本王的弟弟,也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之事,本王怎么能让他死在这场权力之争的阴谋中。”

“你找人模仿韦文正等人的笔迹,各写一份认罪书,让他们签字画押,或许回去之后有用。”

“是!”

……

河北。

李绩听着从辽东不断传来的消息,十分焦躁不安。

“什么,消息确定吗?吴王在辽东城把所有高句丽贵族都杀了?”李绩询问卢承庆。

“是,将军消息千真万确,而且我们得到消息,吴王不但杀了辽东的上层贵族,还把所有关陇系出身的官员都拘押。”

李绩听闻后脸色瞬间大变。

卢承庆迫不及待地建议道:“李将军,你必须阻止这种事情发生,领兵进入辽东,不然的话……”

“报!”

就在此时,有斥候冲入。

“启禀将军,辽东最新消息,营州已经被魏叔玉领兵拿下!”

“程处默领黑骑正护送齐王返回长安!”

“还有不确切消息传闻,吴王杀辽东所有关陇系官员,权万纪伏诛,罪名,蛊惑阴弘智,裹挟齐王叛乱造反!”

噗通!

李绩被消息惊得跌坐在座位上。

李恪的狠,让他感到害怕!

而现在辽东已经被李恪快刀斩乱麻,逐渐平定下来。

他还怎么插手?

“快,马上把消息送回长安!”

“等一下,我亲自写一封信,回去交给长孙宰辅!”

等斥候拿着信离开后,李绩看了眼面色发白的卢承庆,眼中闪过一抹鄙夷之色。

李绩沉吟片刻,权衡利弊,眼中闪过一抹寒芒,说道:“贤侄以为,我希望范阳卢氏在黑骑经过河北后,能够与我配合,接管押送齐王的任务,由你父,与我一同亲自押送齐王回长安。”

卢承庆听闻后,身体不由哆嗦一下。

他清楚李绩想要做什么。

押送途中,让李佑承认造反叛乱之事!

“辽东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是啊,吴王李恪去了辽东,现在已经很久没有新消息传回来了。”

“辅机,我们是不是主动打听一下呢?”

……

一年四季,十月末,秋季只剩下一个尾巴。

中书省的宰辅们,抓住这和煦的时间,空闲之余,走出官房,晒晒太阳,准备迎接寒冷漫长的冬季。

满朝文武都能够预料到,今年的这个冬季,不但天气寒冷。

就连朝堂也会变得格外阴冷。

秋日的燥热,随着辽东消息的传回来,让许多人心中躁动不安,也透露着真正冬天临近的寒气。

戴胄、刘洎等人围在长孙无忌的身边低声议论着。

长孙无忌沉吟道:“等。”

他是不会主动去查辽东消息的,他担心好不容易做出的切割,会因为主动地打听而陷进去。

房杜褚三人在另一边走动着,王珪、唐俭相隔不远。

太极宫内。

帝后二人通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一幕。

平静之下,就是涌动的暗潮。

就在这时,崔知温匆匆从宫外走进来。

“知温,你来做什么?”戴胄注意到后,连忙询问道。

崔知温答到:“有消息传回,吴王杀阴弘智,入辽东城,传令辽东各将领不得善动,违令者斩!”

“又在一日之内,屠杀聚集在辽东城内的高句丽上层,夷族!”

本来李恪杀阴弘智,安全入辽东城已经让很多人震惊不已。

当他们听到李恪在辽东城内夷族的酷烈手段。

戴胄等人面色大变,心中不由寒气直冒。

好狠!

他们只能用这样一个词汇来形容。

这时杜如晦等人也走过来了。

“继续说,还有什么情况?这些情况都是怎么传回来的。”长孙无忌面色沉沉说道。

崔知温咽了咽口水:“是范阳卢氏送来的消息,吴王还拘押了辽东所有关陇士族出身的官员,以及其他阴弘智的亲信。”

崔知温话音有些颤抖。

“乱命!吴王他这是乱命!”刘洎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面红耳赤大声激烈道。

长孙无忌看向杜如晦和王珪等人:“这个消息恐怕需要我们马上去见陛下。”

杜如晦点了点头。

太极宫暖阁。

当李世民听闻这些消息后,下意识反问:“消息的真假可以确定吗?”

他没想到,他这个混球儿子,竟然有这样酷烈的一面。

“陛下应该是真的,河北范阳卢氏送来的消息。”戴胄说道。

刘洎紧接着就又说道:“陛下,吴王这是乱命!杀高句丽上层贵族,会让高句丽百姓惶恐不安,对朝廷产生强烈戒备,朝廷还怎么同化高句丽?”

“吴王不分青红皂白,拘捕百官,他是想要做什么?他一个藩王,没有这个权力!”

“臣要弹劾吴王!”

“刘大人,吴王还是吏部尚书。”杜如晦淡淡说了一句。

刘洎怒而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目不斜视,双手笼在袖子里,根本没有起看刘洎。

杜如晦的话,就是在提醒刘洎,吴王可不单单只是一个藩王。

他更是吏部尚书。

作为吏部尚书,百官如有不法,是有权拘押,必要时刻,甚至做出其他处置的。

刘洎的弹劾就显得单薄无力。

李世民瞥了眼老兄弟,心中不由一笑,他转移话题道:“也就是说,辽东的叛逆造反,已经被吴王李恪控制住了?”

“这件事情,比其他事情都重要。”坐在一边的长孙无垢,看似自言自语说道:“辽东局势控制住,善莫大焉,不会再因为战火,给百姓带来无妄之灾。”

“臣同意皇后之言。”房玄龄拱手说道:“吴王纵使在辽东处置方面有些不合规矩。”

“但大家都明白,辽东的局势烈火烹油,如果吴王畏手畏脚,恐怕也就无法快刀斩乱麻稳定辽东。”

“总有瑕疵,亦是大功一件。”褚亮也发表了自己的评价。

唐俭和王珪相视一眼。

他们当初可是让李泰算计李恪了。

现在李恪似乎已经掌握辽东局势,并无安危安全,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臣同意,功大于过!”王珪开口给这件事情下了定论。

“臣也赞同。”

很快五位宰辅表达了赞同之意。

李世民看着剩下的六人,他点头沉吟道:“的确是功大于过。”

杨师道在皇帝都发话了后,立刻跟进:“臣附议。”

长孙无忌等人没有说话,但是他们说不说话也已经没有用了。

六位宰辅评定功大于过。

他们说话与否都失去了决定权。

李世民的目的达到了,他就是要早早的把这个混球儿子给摘出来。

否则将来辽东的事情结束后,恐怕有些人就要抓住他处置过程中的瑕疵攻讦了。

遍观史书,有多少人明明功大于过,却被对手抓住一点小过而击败?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上一章 第341章:权万纪自刎 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43章:想方设法救李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