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赏景色品味人生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日更金币  旅行   

南通狼山1

赏景色品味人生

狼山,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狼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景区内五座山峰中的一座,西临长江。最早记载狼山之名的是鉴真和尚东渡的《唐大和尚东征传》中的“六月二十七日发自崇福寿,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风急浪高,旋转之山”。

狼山居其中, 海拔109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另外,狼山又是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有“江海第一山”的美誉。

狼山所在的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南十景之一。

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六公里处的长江东岸,由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五座山组成,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在辽阔的江海平原上,五山拔地而起,雄峙江边,山姿秀丽,明朗自然,像五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扬子江畔,拥有'第一江山'的完美组合,素有'天然水石盆景'之美誉。

狼山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区内的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文物古迹众多,寺庙建筑林立,以佛教文化为特色,因灵验而出名,终年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狼山也是中国天主教十二大朝圣地之一,山体北麓建有天主教堂一座,在国际上地位崇高,众多中外历史知名人士都有深厚渊源。

园艺博览园依马鞍山、黄泥山而建,以'山水神韵·江海风'为主题,高度浓缩了南通山水兼备、通江达海的地域特色,为江苏省江南园林艺术的精品之作,是观江景、赏园林的绝佳去处。啬园是清末状元、近代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纪念性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古树参天,环境幽雅,有骆宾王古墓,是南通规模最大的植物观赏园。

军山相传是秦始皇当年屯兵之处,故名军山,山上普陀别院供奉着世界最大的翡翠观音坐像。剑山山脊突出如刃,山麓倾斜有致,犹如一柄卧置的长剑,故名剑山,山上文殊院供奉着文殊菩萨。

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的精妙结合,使狼山风景名胜区成为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狼山,是佛教“八小名山”之一。

狼山的广教寺是一寺两供奉,既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也是“大圣菩萨”的道场。

狼山最高峰的支云塔,塔前有圆通宝殿,供的是大势至菩萨;塔后则有大圣殿,供奉的是大圣菩萨。

狼山的开山祖师是僧伽(即大圣菩萨),是他在这里开始奉祭大势至菩萨。传说当时狼山为白狼精占据,大圣菩萨僧伽与白狼精斗法,以一袭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恶狼,白狼只得让出此山。并无私心的僧伽,在狼山上建寺(现叫广教禅寺),为虽与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齐名却没有自己道场的大势至菩萨建了道场。从此这里香火兴起,成为佛教乐土。

僧伽是唐代高僧,自言何国人,因以何为姓,相传是观音菩萨化身。

唐高宗时,曾到长安、洛阳游历,为人治病,名声大噪。南游江淮时,医病治水,为百姓称道。唐中宗尊为国师。

宋太宗加封僧伽大师“大圣”谥号,后世尊他为“大圣菩萨”,又称“泗州大圣”。清同治帝写赐了“功昭淮海”的匾额于狼山广教寺中,广教寺也成了两位菩萨的共同道场。宋《高僧传》之《僧伽传》载有他的事迹。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19年,杨吴国和吴越国在狼山以南的长江,发生狼山江之战。

支云塔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主持智幻大师所建,建此塔是为了纪念僧伽。智幻大师为狼山寺庙的中兴大师,纪念智幻大师的幻公塔现在还立在狼山一角。

狼山原在长江之中,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

狼山名胜古迹众多,法堂内陈列着艺术珍品十八高僧瓷砖壁画。拾级而上,金刚殿、大悲殿、藏经楼、三贤祠、葵竹山房,直至山颠的大观台、圆通宝殿、千年古塔、大圣殿栉比鳞次,加上星罗棋布、如珠宝串缀“平倭碑”、“白雅雨烈士墓”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以及康熙御书碑亭等令人目不暇接。

北麓园在狼山北坡的悬崖之下,这里山石奇绝,峭壁兀立,有鬼斧神工之妙!狼山的峰、岩、洞、石属此处最负盛名。

进狼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

堂内三面瓷砖壁画是中国自东汉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画像,为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侧拾级向上,是一座七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

纪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3年)狼山广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塔西首为紫琅园,原为“三仙阁”,现辟为餐厅。

再上,路右侧为白雅雨烈士墓。白雅雨是南通人,爱国学者,***的老师,辛亥革命时领导滦州起义,后壮烈牺牲。

山东南坡万松岭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荡长江,江南福虞两山隐约可见。其上为葵竹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

登上狼山之巅,即见广教寺的主体建筑群,庙门前大观台,视野开阔,山水田野尽收眼底。庙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进门就是萃景楼,是座两层小楼,昔日为戏楼。据戏剧界人士说,这样完好的“寺院舞台”,在中国也属罕见。穿过萃景楼,迎面就是圆通宝殿,内供大势至菩萨,佛像高达4.5米,是狼山寺庙中最大的佛像。两侧塑有“十六尊者”像。

殿后的支云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高35米,五级四面为南通三塔之一(另两塔为市内的文峰塔和光孝塔)。

塔后就是著名的狼山大圣殿。狼山大圣为唐代的释僧迦,他南游江淮,为民医病、治水,深受爱戴。唐中宗尊他为国师,乃一代高僧。

殿内大圣菩萨身披龙袍,法相庄严;两旁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

殿内终年青烟袅袅,香雾氤氲。山下东南麓有唐代骆宾王墓;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曾随扬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流亡南通。与骆墓并列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属金应和清《五山全志》编纂者刘南庐的墓,三墓稍上还有朝鲜爱国诗人金沧江之墓。

狼山南畅北幽,北麓以山为屏而构园,悬崖陡壁上题刻甚多,称题名坡。园内崖下为曲流溪水,西部临水巨石,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题为“大磊落矶”。至今尚留有张春所建的“赵绘沈绣之楼”和“林溪精舍”、“语梅楼”等建筑。还有松巅阁、海月岩、鹁鸪岩、夕阳洞、仙人洞、寒玉泉等景迹。

再往北至花园路城山路口是中国天主教十二大朝圣地之一的“狼山天主堂”,由民国上海三大建筑设计师潘世义在民国二十五年建造,是南通第一座近现代派哥特过渡风格建筑,教堂内悬挂着“爱国老人”马相伯和“草圣”于右任的题词,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主教、著名教育家、慈善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爱国者——朱开敏的墓穴也安葬在此。

江边黄泥山与马鞍山以其奇特的地貌,峥嵘崛兀的山石,斧砍刀般的悬崖,雄视大江开阔的视野,使它格外为游人所垂青。

龙爪岩在黄泥山的西首,这一带三面江水环抱,一壁青山屏立。这里也更是欣赏夕阳晚霞绝佳之处。

上一章 西经2 赏景色品味人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南通狼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