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综清穿:我的意难平呀!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步步惊情  清穿     

106.绿芜2礼物

综清穿:我的意难平呀!

赚了钱。首先那就是要把阿玛的官职买回来。毕竟有时候一个念想是很有必要的。要让他觉得自己有价值。哪怕是一个小官都没有问题。

花了四千两,给阿玛捐了官。这不吏部的任命来了他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打赏通知的小哥。

阿玛芜儿。辛苦你了!

绿芜阿玛。不辛苦。只要阿玛能好起来。女儿什么都不怕!

绿芜就是以后不能和阿玛常见面了!

阿玛傻瓜。就在京城呀!

绿芜那到时候阿玛就忙了嘛!

阿玛在忙都要回家看看你们娘三的。

额娘大家的。嗯嗯

阿玛阮儿,别哭啊。好日子呢!

额娘嗯嗯

得到任命。阿玛就老老实实去上职了。不求出什么成绩。但求无过。

阿玛这次是捐复 换到其他清水衙门做了六品的主事,若是干得好。也是能够升职加薪的。

搞好家里。我就托人给我姐姐送东西了!有料子和绒花,家书,小钱钱吃的。这东西托宫门口的侍卫转交就好了!他们还是可以帮忙给的。当然了要检查的。不过吃的就无法了!这个是要签保证书的。毕竟出了问题就无法解释了!

这不侍卫就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了宁寿宫?

群演3你好ヾ(^。^*)我是值守宫门的侍卫。请问你们这里有一个叫秋墨昀的姑娘吗?好像是前一两个月进来宫里伺候的。

群演2有的。请问大人是有什么事情吗?

群演3是这样的。她的家人。托我给她带一些东西。我们看了一下都是一些吃的用的。你叫她来拿一下。

群演3麻烦了!

群演2好的大人请稍等。请坐。小的这就去叫人。

群演3嗯好。

群演3(这姑娘也是好运道。有这么一个妹妹替她打点。估摸着我以后来这宁寿宫不知道多少次哦(┯_┯) )

……

群演2墨韵姑娘 墨韵姑娘~

秋墨昀怎么了?李哥哥

群演2是这样的外头来了一个侍卫,说是您的家人有东西托他带来给你。都是些吃的用的。

秋墨昀诶好。谢谢李哥哥了!

群演2不用谢。我们快些走吧。别耽搁了大人值守

秋墨昀嗯好。我把手里头的绣绷放一下。

群演2好的姑娘快些去吧!

很快,毕竟放一个东西而已。差不多就快步走了过去。

群演2大人。小的把墨韵姑娘带到了。

群演3好的 麻烦你了。

群演3姑娘请问你是否有一个叫绿芜的妹妹~

秋墨昀是的。可是芜儿出了什么事情?

群演3放心吧。没事。小姑娘精神着呢!这是她托我给你带的东西。你拿好。

秋墨昀诶好。多谢大人。

群演3不用客气。东西送到了我就先走了啊。以后说不定咱们会见很多次的。姑娘早些回去忙吧。

秋墨昀大人慢走~

群演2恭喜姑娘了!没想到姑娘的妹妹倒是个记恩的人。

秋墨昀谢谢李哥哥~

群演2嗯嗯。那我先去忙了呀。你也快些回去休息。看看绿芜姑娘给你托了什么东西吧?

秋墨昀额嗯。哥哥你先忙~

抱着一大袋东西。虽然吧抱回去有点辛苦。她却很高兴。芜儿肯定给她准备了很多东西。这沉沉的。家里估计也很好。

这样她也就放心了。

回到小窝。她是和嬷嬷住在一起的,不需要去和别人挤屋子。

把门关好。就在桌子上把袋子解开了。就看到了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吃的,小钱钱,衣服首饰这些。当然了最让她关心的就是书信了!其他的东西都是次要的。

作者泽柯6.21第二张4700字更新,多谢大家支持了!

作者泽柯这里科普一下下哦~

作者泽柯花钱买官在康熙打三藩的时候就开了口子的。具体的要求和时间还有任职分配都是有要求的 了。

作者泽柯清代并非有钱就能买官 清代“官”的定义就是九级十八品内的职官,不包括未入流者。康熙以前,普通民人是不能花钱买官的,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来看,当时有一些富家子弟,可以通过纳米的方式获得生员(秀才)、监生(国子监读书资格)出身,其标准是生员纳米三百石,监生纳米二百石。 捐纳入官的头是康熙皇帝开的,三藩之乱后,国库空虚,康熙皇帝下旨,符合条件的可以通过捐纳成为候补知县、州同等低品级官职。 所谓的“符合条件”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按照规定,普通民人捐纳,必须要通过层层审核,首先祖上三代要身价清白,没有犯罪、钱粮亏空、临阵脱逃等事由,其次是需要得到在仕官员的保结,确保其人的品格。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才能向吏部提出申请。 但是即便符合了这些条件,也得按部就班。普通民人捐纳首先要获得生员或是监生、贡生的资格,然后才能捐正式的职官,康熙时期,大多都是八九品官居多,知县以上的较少。 到了乾隆以后,朝廷逐渐放开了捐纳的范围,规定文官京官最高至正五品的郎中,地方官最高至正四品的道员;武官从把总以上至游击,并无京官职衔。 捐官的具体价格 嘉庆以前,朝廷对捐纳还是有所控制的,只有在发生重大战事时才会大行捐纳。乾隆一朝对外对内用兵频繁,虽国库充裕但花费却是颇多。乾隆中期以后,朝廷开始形成制度,规定了每个级别的职官的具体价格: 1、由贡、监生捐郎中九千六百两,捐员外郎八千两,捐主事四千六百二十两,捐刑部司狱、兵马司吏目三百六十两,满人捐七、八、九品笔帖式四百八十两; 2、由贡、监生捐道员一万六千四百两,捐知府一万三千二百两,捐盐运司运同一万二千两,捐知县四千六百二十两,其余从九品、未入流,仅一百八十两。 乾隆朝时捐纳的人数尚且不多,花钱捐官者到户部交完钱后,就可以领到一张官凭,但距离实授官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按例,捐纳者先要归入候补队伍,就算运气好进入吏部铨选程序,也不能授予实职,而是要先试用,合格后方能正式上任。 晚清时期,捐纳之风大开,价格也在不断缩水,有打八折的还有六折的,但这一时期,通过捐纳获得实缺的少之又少。 捐纳的种类: 清代的捐纳分为很多种类型,不一定就是买官,很多富家子弟往往就是买上一个虚衔,或是花钱为祖上封典。而且在职官员同样也可以捐纳,除了捐实官以外,其具体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捐虚衔 康熙时期定例,富民捐资助饷者,给予八九品顶戴。乾隆以后,虚衔成为现行常例。虚衔的价格比实职则要低很多,以道员为例,实职为一万六千四百两,虚衔仅为五千二百四十两,这种道员官方的叫法为“职衔道员”,如果想要入仕为官,则要加钱。 捐虚衔的情况在清代十分常见,这是因为普通民人有了虚衔,也可以跻身“士绅”的行列,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况且价格并不高,对于富贵之家来说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2、捐封典 封典就是给祖上捐一个虚衔,又或是给女性长辈捐个诰命。不过这种情况更多是现任官,通常都是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取得封典的。定例,凡在任官,捐粮二百石至一百石,照各品级给予封典。 此外,文武官员还可以捐得更高的虚衔,但也有要求,如八品官只能捐七品,七品不过五品,五六品不过四品,三品不过二品,最高就到二品,至于大学士、尚书虚衔,那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3、捐复 清代常例,凡官员受到降级、革职留任者,可以捐复,即花上一笔钱买回原职。不过这种情况并非常态,而是在一些特殊时期才有的,比如大灾之年,受处分的官员就可以通过捐复官复原职。 同样,没有受到处分的官员,手里有余钱照样可以捐加级、捐议叙。按照清代官员的奖惩办法,官员如果表现好但还不构成晋升条件时,吏部就会给予加级记录的表彰,如果连续加级记录,就可以晋升。如果被处分,这些加级记录同样也可以抵消处分。所以,花钱买加级、议叙等,也是未雨绸缪,以便将来之需。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现任官还可以花钱捐得更高级别的官职,又或是捐得一些自身品级所无法享受到的待遇。比如低级官员捐花翎,捐顶戴。这种情况在晚清十分泛滥,很多知县往往都是四品、五品官,几个知县到知府衙门开会,几乎清一色都是单眼花翎。

作者泽柯清朝的捐例,分作两类:一是“现行事例”,主要是捐监生、虚衔与封典这类提升个人、家庭社会地位的荣誉性头衔;二是因财政急需巨额支出而开捐的“暂行事例”。 中国封建王朝,朝廷通过捐资入仕筹饷的历史久远。《史记·秦始皇本纪》讲,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令民纳粟拜爵。” 清朝捐纳入仕最为频繁,并且制定了法规性质的“捐纳事例”,分作两类:一是“现行事例”,也就是常态化运作,主要是捐监生、虚衔与封典这类提升个人、家庭社会地位的荣誉性头衔;二是因财政急需巨额支出而开捐的“暂行事例”,如赈灾、军饷等,期限明确,事毕结束。 暂行事例是捐官的主要途径。胡思敬《国闻备乘》卷二“捐例”讲:嘉庆时捐例最杂,见之奏报可考者,三年(1798年)有川楚善后例(收三千余万),六年(1801年)有工赈例(收七百余万),九年(1804年)有衡工例(收千百二十万),十一年(1806年)有捐输例(收二百余万)。道光以后内外交困,财政捉襟见肘,捐例越开越多越繁,乃至朝廷权柄下移,允许各省督抚各立名目开例筹款。 白身捐纳入仕,除吏部、礼部、翰林院、詹事府、都察院外,捐京官最高可到正五品的郎中,外官最高到正四品的道台,武职最高到正三品的参将。 援例捐官并非出资即可得到实职,而是拥有了做官资格。捐京官的分派各衙门见习3年;捐外官的分拨各省考察一年。期满后,分由隶属衙门长官与总督巡抚拿出鉴定意见,上报皇帝后决定去留,留下的方可到吏部候选。显然,捐资者入门后能否获得长官推荐,以及被推荐后能否如愿获得实缺,是充满变数的。候补官员仍要出资疏通各环节,运作资金往往高出入仕门槛的费用。一般而论,白身富户的捐官行为往往是出于体面与交际便利的需要。在消费存在等级限制的时代,拥有了官衔就可进入官场社交,享受官派生活。 在清朝,不管是由科举还是捐纳等其他方式入仕,都要经过铨选。铨选即按程序审核候补官员履历资格,审核合格的始可实授职位。铨选授职,赴任新官均需按部门规定的年限试俸,短的两年,长的5年,然后才能升迁、转任。入仕、升转程序繁琐,考察项目甚多,做起来费时费力,于是就有了以金钱换资格履历与试俸年限的“捐免”规则,准许将其中的试俸、历俸、实授、保举、试用、离任引见、投供验看、回避等项目,通过捐资得以免除。另外,受处分的撤职降职官员若想尽快复职亦可通过捐银实现,时称“捐复”。清代后期,金钱侵蚀官箴法规的现象无处不在。 捐例大开,职位头衔投放剧增必然导致价格降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捐京官五品郎中的标价9600两、六品主事4620两;外官四品道员16400两、从四品知府13300两、从五品同知6820两、七品知县4620两、八品县丞980两。120余年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分别降至2773两、1028两、3723两、3830两、1474两、999两、210两。抢手的道员与知府价格降幅超过70%,其他官衔降幅更大,在80%上下。而原本价格较低的监生、虚衔、封典等更是直线下降。柯悟迟《漏雨喁鱼集》说,咸丰六年(1856年),“报捐监生,京庄收兑者不过二十六七元,后贱到二十二三元。(江苏)省中协济局,报捐从九(品)衔,只需二十元。”甚至出现“沿乡劝捐”强制推销现象。 显然,捐例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消极不良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不过,买官现象不是清朝特有的。威廉·多伊尔《捐官制度——十八世纪法国的卖官鬻爵》说,法国旧政权几乎所有职位都必须购买或继承,王权以此来扩充自己的财政收入,到18世纪由7万个腐败职位组成了整个司法系统,大部分的法律职业、军官与各种各样的其他职业都是捐买来的。

作者泽柯1、买官的人,不能在关系国家礼仪的部门任职,也就是不能在吏部、礼部任职,并且得到的官位也不能自己再次出售。 2、一般都是授予工作压力比较轻的职位,不担任责任重大的官职。 3、不能担任教职,因为本身这些人,就没有什么文化程度,不能让他们去误人子弟。

作者泽柯

作者泽柯

作者泽柯这里的女主阿玛符合捐复的条件。六品主事不打眼。正好😊 够格给皇子皇孙做格格或者是庶福晋了,因为是汉军旗人,是需要参加选秀。只不过秋墨韵是选择入宫为奴的。后面可以直接进府不用再选一次了!

作者泽柯表格是乾隆中期定下来的。但都差不到哪里去。只不过康熙的时候白银很值钱而已。就4000两的捐复和乾隆的4620换一个六品主事差不多价值。

作者泽柯当然也是因为秋父本身问题不大。虽然是明史案的受害者。依旧捐复的条件。

上一章 105.秋绿芜1养家 综清穿:我的意难平呀!最新章节 下一章 107.绿芜3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