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靳茶科普
本书标签: 现代 

狂欢还是闹剧,透视互联网“野生文学”(上:观察)

靳茶科普

-

本文源自《课堂内外•课外阅读》

编辑:李彦博、蒙蒙、仲璐璐

-

说到互联网“野生文学”,想必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很多种“文学”。

称呼这些为“文学”也许名不副实,但它们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精彩注脚。

我们不妨来看看,互联网“野生文学”背后体现了什么。

/

[观察:互联网“野生文学”展现众生相]

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文学”是一种不经意间透露出“我”的优越生活的“文学”作品。

来源于微博博主“小奶球”,用来嘲讽那些刻意炫耀的“精神贵族”;

后来微博博主“蒙淇淇77”的一系列夸张的玛丽苏式分享上了热搜。

“ 凡学”从此发扬光大。

现如今,人们还常常用“凡尔赛文学”的句式来嘲讽那些刻意炫耀的行为。

例句:

1、拿到北大通知书以后, 我很纠结。去北大吧,远离家乡、亲人、小伙伴;但不去呢,北大也还可以。

2、我发了自己半夜弹钢琴的视频,有网友评论:注意点,别吵到邻居。可是,附近这十栋别墅都是我的,范国还算比较大,应该不会吵到别人吧?

/

摆烂文学

“摆烂文学” 展现了当事情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时,干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出自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原指些球队为了第二年有更好的选秀顺位而故意输球,让排名靠后。

例句:

1、我最大的能耐就是躺着不动。

2、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现有谁愿意替我上学。

/

废话文学

“废话文学”指网络上那些说了一堆话,却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言论。

出自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网的评论区,调侃的是说了一堆话, 却仿佛什么意思也没有表达的情况。

例句:

1、在我的后因,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2、这西红柿怎么有一股番茄味。

/

发疯文学

“发疯文学”是一种通过大段文字来宣泄情绪的文学,来源于豆瓣一段以“我不发疯我说什么”开头,没什么逻辑,但感情非常充沛的文字。

网友们被文字中抓狂的情绪所感染,便用这个开头编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字,逐渐形成“发疯文学”。

后来,网友们发现林黛玉真实、可爱、有趣,便模仿她的说话方式,用字里行间带有一丝嗔怪的句子来讥讽他人,一度把“林黛玉发疯文学”也推上了热搜。

例句:

1、我不发疯我说什么?你以为我像你们一样都读过书?都知道怎么打字?看到大家这么有文化,我很羡慕…连发疯你都有意见?……

2、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可就大了。

/

疼痛文学

“疼痛文学”是指一些伤感中带了点迷惑的句子,通常以“希望你永远不懂”结尾,出自抖音短视频。

例句:

一年只有45天, 希望你永远不懂这句话。

/

咯噔文学

“咯噔文学”现指那些矫情到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文字风格。

出自一位相声演员粉丝的微博。

例句:

我一点也不寂寞,我只是一个人而已。一个人又怎样呢?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

小结:

互联网“野生文学”重在“野生”,而非“文学”。

它本身也许没有太大的文学价值,但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心态、观点。

一阵又一阵的“野生文学”之风,也把很多经典文学再度带到我们面前。

同时还引起很多人思考“野生文学”背后的社会心理和语言的严肃性。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上一章 英语文章 靳茶科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