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梵歆
本书标签: 古代  中短篇集 

第二十八章 红缨(下卷十三)

梵歆

“我出不得冷宫。”

“我带姐姐出去!”

西雅图轻摇了摇头,仅说了句:“不了。”

“姐姐不想家么?”

“红英该练功了。”

“……”

西雅图知晓红英性子,待她练功结束,再度告知不可擅自主张。见其神情严肃,红英便也歇了心思,只是不解西雅图为何不见家人,如若同她一般,所谓家人待之并不好则定然不必见,可姐姐之前提及故土分明眷恋非常。总归姐姐不让她管,她还是乖乖听话的好,习武机会可是不易求来的……

至于红英日日前往冷宫,轩辕皓自是知晓,只要他寻她时她在即可,素日里轩辕皓总不能弃国政而时时陪她,便也就随红英去了。

不过耶律子契看向小姑娘的神情倒是算不上清白,多年已过,亦不知他可有多几分沉稳……

宴散席撤,子契与清寒同出宫门。

“王妃。”

“王上请讲。”

“王妃与红缨自**好,那女童较红缨幼时能有几分相像?”

“七分。”

“能相像至此,想必寻得定费了不少心思,他倒是深情非凡。”

“那王上呢,又意欲何为?”

未等回答,马车在前,清寒进内,子契随后亦入。马车内空间不小,容纳二人绰绰有余。

自子契上来之后,清寒视线未离。

“王上怎有雅兴乘坐马车?”

“出门在外,夫妻共乘,有何不可?”

“王上请便。”

“本王意欲,远观即可,胡族男子一世一妻,何况早已并非怒发冲冠之年,万事以胡族为先,以大局为重。”

话虽如此,若她真是红缨,怎般作为谁又得知,不过是因那女童外貌如何相像到底不是红缨罢了。

清寒活了两世,亦救了子契两世,不计后果。封心锁爱,清寒未动男女之情,子契定为天骄,败在长情痴情,若不涉情爱,他较轩辕皓未必会输分毫……

清寒收了视线,“如此,甚好。”

莫要再落得个悲切结局。

……

次日进宫,觐见遵规守礼,一切如常。

清寒请求回南宫候府探望得允,子契伴同。

南宫一众自知清寒回朝便早备万事。侯府门前,众人行礼,“参加昆邪王,参见平乐公主。”

清寒再归,闻听此音,恍如隔世。减免虚礼,至亲相待。

清寒随女眷后院而去,子契则前厅坐谈。

清寒未出阁时的闺房之内,应用之物分毫未变,她之前婢女同清寒讲:“夫人一直盼着大小姐回来,小姐以前物品并无人动过,只日常遣人打扫。”

“好……”她轻抚再熟悉不过的陈设。

“有时夫人对小姐思念情切,便到此来,一待就是半日之久……”

“说这些做什么,寒儿好不容易回来,让为娘瞧瞧,清瘦了不少……”

清寒红了眼眶:“娘……”

“……”

前厅子契与南宫候侃侃而谈,恭敬有礼,所答游刃有余。南宫候后评价其可担“君子”二字。

清寒难得回府,索性夜宿未离。子契与她同床不同卧。

略有憾处,铃兰游历在外,清寒并未得见。

相逢固然美好,别离之时已近。

与南宫言别之后,马车内清寒双眼未眠闭合。

子契并未出言打扰。

她是南宫候府掌上明珠,若清寒不曾嫁他,以她家世、容貌、才情,何愁后世顺遂?

他们皆是不愿有所亏欠的人,子契与轩辕皓同心悦红缨,子契帮红缨的,轩辕皓替她还;子契救了铃兰,清寒以她对子契之恩相抵……实则所处不同,又何来两清呢?

清寒救子契时,是欺君罔上,以命相赌,纵然轩辕皓念及红缨不责,虽她换得南宫无恙,己亦不悔,却也和亲异乡,至亲不见,故土远离,千里之外……子契救铃兰仅为顺手之劳,之前胡族对她亦有所忽,他到底有愧于清寒……

待到下马车之时,子契伸手去扶清寒,她抬头瞧了一眼,自行下去。

昆邪王与王妃进宫拜别,福公公代帝相送。

“公公,不知我族西雅图现今如何?”

“安然无恙。”

“西雅图远离故土,望公公稍加照拂,谢过公公。”

“不敢不敢,昆邪王说笑了,本应死罪,陛下仁慈饶其性命,既入后宫,便是陛下之人,咱们做奴才的可是插不了手。”

“如此,多谢公公。”

“昆邪王客气。”

“福公公。”

“回平乐公主的话,奴才在。”

“同处他乡,不求优待,但愿无苛责,守本分,不越矩,公公觉得呢?”

“公主所言极是,奴才明白。”

“公公有劳。”

福公公返回后悉数告知轩辕皓。

此番种种,西雅图一应不知,仅是后来略有耳闻,得知昆邪王与王妃已返胡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几载年华匆匆而过。

其间,铃兰曾归胡族一次,那日是清寒生辰。

清寒模样几未变化,倒是铃兰愈发出落的亭亭玉立,不敌当年在清寒身边娇嫩,多了尘世江湖侠气。

见面时,并无热泪盈眶,她们仿若一直朝夕相处般自然而然。

“公主,生辰喜乐。”铃兰眉眼弯弯,目中笑意闪烁。

“好。”

实则清寒至胡族,便再无生辰之说,无人知晓,她亦不甚在意。但今朝不同,铃兰归来,久别相逢,自会多喜悦之情。

铃兰带来家信,信纸厚厚一叠,南宫却仍觉纸短情长,不知从何写起,亦书不尽忧思。清寒字字句句细细阅之,后将其留做珍宝收藏。

铃兰年年新岁,中秋时节回南宫候府,其余日子尽是游历在外。她同清寒述所见所闻,大漠戈壁,水乡小镇,草长莺飞时漫山遍野的花,寒冬腊月时铺天盖地的雪,曾听过最豪迈的歌,闻得尽柔情的曲,亦有一路奇闻异事,铃兰讲的绘声绘色。

清寒一袭白衣,端坐聆听,如皎皎月辉,视线未离眉飞神舞的小丫头,眉目之间尽是温柔。

她轻语:“辛苦你了。”

闻听此言,铃兰神情微顿,随即一笑,“游山玩水,何来辛苦?”

一路舟车劳顿,夏暑冬寒,蛇虫蚁兽,风餐露宿……行程尽是未卜,又如何不苦呢?

“铃兰,若不游历,你欲何去何从?”

“铃兰不知,但大抵不会安于宅院。”

“好。”

……

三五时日,铃兰再度将离。

已翻身上马,听得有人喊她名姓,铃兰置若罔闻,策马离去,未曾回头。

“铃兰!”

来人乃是子丹,早已是翩翩少年郎模样,亦已可与子契比肩而立,性子也沉稳内敛不少。

闻听铃兰归来,他匆匆前来,却仅有心心念念之人决绝而离背影。

铃兰有意隐瞒归信,纵使子丹并未来迟,她亦是不想见他的。

子丹未尝不明白,只是年少轻狂之错需时机弥补了结,他并不想因此错过心悦之人。

悔恨想法自是有的,子丹有时甚是想,若能再回过去,定捂住自己的嘴,再打上邦邦两拳才好!可现如今几年都不得见,欲哭都无泪……

……

岁岁年年安好还则罢了,偏生胡族迎来不速之客—匈奴。匈奴几经挑衅,最终两族开战。

胡族休养生息多年,已具再战之资。子契为帅,子丹随军。

夏朝。

“福公公,福公公,求你让我见见哥哥,红英求您了……”小姑娘双眼肿的如同核桃,带着哭腔哀求。

小福子无奈,“小殿下,不是奴才不让你见……”

“那您告知红英,红英哪里错了,红英可以改,都可以改的,求求哥哥别不见我……”

“小殿下,听奴才一句劝,回去吧。”

“不,我不回去,我想见哥哥,我不回去……”

“唉……”

叹息一声,小福子到底于心不忍,回身进了屋内,想着再求情一二。

“陛下。”

轩辕皓抬眼看他,没什么神情。

小福子暗自打气,开口道:“陛下,莞阳公主在殿外候了许久了……”

“小福子。”

“奴才在。”

“你说朕为何会留你在身边侍奉呢?”

“陛下垂怜。”

“你倒是聪明了不少。”

“近朱者赤,奴才在陛下身边良久。”

“呵,比你聪慧机敏者不在少数,现今朕天下之主,留你在朕身边是因你知道红缨是朕的妻。”

轩辕皓今非昔比,九五之尊,早已不是四面楚歌之时,当初留小福子是因他不为有心之人派遣,亦是忠心。且当时小福子是唤红缨“娘娘”的,今朝后宫女子位分再高,小福子亦始终未称过一声“娘娘”。

“奴才,明白。”

……

小殿下失宠了。

红英进宫第三年,偶然轩辕皓忆起她未曾庆过生辰,问红英,她竟是不知。

他遣人去查,陈年旧事掀起,几多时日,帝王案上白纸黑字赫然是红英的生辰八字。

红英生于红缨逝前,并非红缨轮回转世。

轩辕皓神色黯然。

亦,不是她。

那日后轩辕皓再未见红英。

自红英入宫后宫里再未添新人,她失宠后,亦未。

……

红英哭过,闹过,求过,均是无果,轩辕皓好似无动于衷,从始至终。

千方百计用尽后,许是倦了,亦或是无望,终于舍得放弃,却如同丢了一魂,缺了一魄。

瑞冬瞧不下去,苦口婆心劝导,微乎其微之用。

她乃是红英殿内掌事姑姑,宫里资历年长的老人,曾在朝阳正宫服侍,后被调至此。

“小殿下您已几日不曾好好用膳了,您还小,正是长身体之时,身体要紧。”

“我不想吃,姑姑。”

“小殿下乖乖用膳,奴婢给您讲故事好不好?关于……陛下。”

“姑姑?”

“您听了或许便知陛下为何如今行径。”

“……好。”

红英用膳毕后瑞冬声音缓缓响起。

“现今宫里后位已空多年,可并非一直没有皇后。”

瑞冬分外温柔的瞧着她的小殿下。

“后宫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先皇后无人敢提。”

“她是陛下的妻,陛下挚爱,年少欢喜,只可惜造化弄人,阴阳相隔。”

“先皇后将门世家,非同一般闺阁女子,是真真切切上过战场的,亦敢枪指陛下却未被责备分毫……”

“……”

瑞冬讲了许多红英闻所未闻的事,当年知者无不艳羡,今朝听竟有些许匪夷所思,但总而言之,皆是知晓陛下爱先皇后至极。

“曾一段时日,后宫并无妃嫔。”

“首位妃子是陛下出访胡族之后入宫,如今在冷宫。”

“后来宫中诸位妃嫔,或多或少皆与先皇后有所相像。”

鬼使神差,红英想知道那位传奇女子的名姓。

瑞冬微顿,张口言道:

“姓司徒,名……”

“红缨。”

上一章 第二十七章 红缨(下卷十二) 梵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红缨(下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