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摘抄笔记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药茶

摘抄笔记

温热散寒药茶大全

【附子茶】

原料:制附子1.5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于置于20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散寒除湿。

用途: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阴毒寒疝;中寒中风;风湿麻痹;久漏冷疮;阳痿。

来源:《纲目》。

【附子姜甘茶】

原料:制附子1.5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子、干姜、甘草置于25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

用途:阳气虚衰,四肢厥冷、畏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者。

来源:《伤寒论》。

【干姜茶】

原料:干姜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湿寒痹;阳虚吐血衄血下血。

来源:《医学入门》。

【干姜红糖茶】

原料:干姜5g、红糖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红糖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胃止呕。

用途:外感风寒或脾胃受寒,恶心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止逆茶】

原料:干姜5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寒化浊。

用途:头目眩晕吐逆。

来源:《传信适用方》。

【干夏茶】

原料:干姜5g、半夏3g、人参2g、红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呕。

用途:妊娠呕吐不止。

来源:《金匮要略》。

【断红茶】

原料:干姜5g、当归3g、阿胶3g、蒲黄3g、柏叶3g、红茶3g。

用法:将上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血。

用途:呕吐、下血。

来源:《观聚方要补》。

【干姜苓术茶】

原料:干姜5g、茯苓3g、白术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化气行水。

用途:肾著之病,身重水肿、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来源:《金匮要略》。

【干姜大黄茶】

原料:干姜5g、大黄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所致胃脘痛、吞酸、嗳气、肠鸣、冷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茴香茶】

原料:茴香5g、红茶3g、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用途:少腹冷痛;寒疝;肾虚腰痛;胃痛;干湿脚气。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茴杏茶】

原料:茴香5g、杏仁3g、葱白3g、花茶3g。

用法:用茴香、杏仁的煎煮液200ml,泡葱白、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小肠(腹)气痛不可忍。

来源:《续本事方》。

【茴枳茶】

原料:茴香5g、枳壳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

用途:胁下疼痛。

来源:《袖珍方》。

【茴楝茶】

原料:茴香5g、川楝子2g、木香2g、吴茱萸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消疝。

用途:寒疝疼痛。

来源:《医方集解》。

【茴苍茶】

原料:茴香5g、苍耳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消肿。

用途:睾丸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茴桂茶】

原料:茴香5g、肉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补肝肾,散寒通经。

用途:寒疝腹痛、睾丸偏坠或胀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茴椒茶】

原料:茴香5g、蜀椒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散寒滞止痛。

用途:睾丸偏坠冷痛;睾丸鞘膜积液;肾结石、肾积水出现腰冷痛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艾叶茶】

原料:艾叶5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止血,安胎。

用途: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来源:传统药茶方。

【艾陈茶】

原料:艾叶5g、陈皮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散寒。

用途:下痢腹痛,睡卧不安。

来源:《圣济总录》。

【艾姜茶】

原料:艾叶5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艾叶、干姜的煎煮液2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寒冷下痢脓血、腹痛。

来源:《世医得效方》。

【艾胶茶】

原料:艾叶5g、阿胶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散寒。

用途:妇女崩中,连日不止。

来源:《养生必用方》。

【艾蒲茶】

原料:艾叶5g、蒲黄3g、蒲公英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清经,止血。

用途: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艾术茶】

原料:艾叶5g、苍术3g、白术3g、归身3g、砂仁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

功能:温经除湿止带。

用途:妇女白带淋沥。

来源:《本草汇言》。

【艾神茶】

原料:艾叶5g、茯神3g、乌梅2枚、花茶3g。

用法: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养阴敛汗。

用途:盗汗不止。

来源:《纲目》。

【丁香茶】

原料:丁香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暖肾,降逆;抗菌,驱虫,健胃,止牙痛。

用途:呕吐、呃逆;心腹冷痛;泻痢;疝气;牙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丁香柿蒂茶】

原料:丁香1g、柿蒂2g、花茶3g。

用法:用丁香、柿蒂的煎煮液2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降逆。

用途:外感寒邪咳噫不止、哕逆不定。

来源:《简要济众方》。

【丁半茶】

原料:丁香1g、半夏3g、花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止呕。

用途:小儿吐逆。

来源:《百一选方》。

【肉桂茶】

原料:肉桂2g、花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脉;镇静,降压,杀菌。

用途:肢冷、神衰、腹冷泄泻;经闭;阴疽流注;慢支炎;腰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肉桂良姜茶】

原料:肉桂3g、高良姜2g、当归1g、厚朴2g、人参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思饮食。

来源:《圣惠方》。

【桂萸茶】

原料:肉桂3g、吴茱萸2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寒疝腹冷、来往冲心腹痛。

来源:《姚僧坦集验方》。

【肉桂杜仲茶】

原料:肉桂3g、杜仲2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肝肾,祛寒止痛。

用途:真寒腰痛、阴囊缩、身战栗。

来源:《会约医镜》。

【肉桂黄连茶】

原料:肉桂3g、黄连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来源:《普济方》。

【乌药茶】

原料:乌药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止痛,理气开郁。

用途:寒疝;宿食不消、反胃吐食;脚气;小便频数。

来源:传统药茶方。

【乌归茶】

原料:乌药3g、当归2g、香附2g、川芎2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和血。

用途: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

来源:《本草切要》。

【乌升茶】

原料:乌药3g、升麻2g、花茶2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升阳。

用途:小肠疝气、睾丸坠痛。

来源:《孙天仁集效方》。

【乌威茶】

原料:乌药3g、威灵仙1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通经,舒筋活络。

用途: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

来源:传统药茶方。

【参桂茶】

原料:人参2g、肉桂4g、黄芪3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益气温中。

用途:气血素亏,复因劳碌伤气,腰膝酸沉、肢软气短。

来源:传统药茶方。

【和胃茶】

原料:陈皮2g、木香1g、生姜2g、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温中。

用途:脾胃气道欠和,食后腹中微疼。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桔红姜茶】

原料:桔红2g、生姜2g、红糖5g、红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和胃止呕。

用途:胃气失和,呕吐恶心。

来源:传统药茶方。

清热泻火茶大全

【金银花茶】

原料:金银花5g、绿茶3g。

用法:将金银花和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饮用,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

用途:外感发热;慢性肠炎;肺炎;扁桃体炎;肾炎;夏季热盛时饮用。

来源:传统药茶方。

【银花清利茶】

原料:金银花15g、白糖10g。

用法:饮用时加入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赤白痢、大便中挟脓血。

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金芪花茶】

原料:黄芪5g、金银花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益气托毒解毒。

用途:疮疡肿毒的疮口久不愈合;慢性肾炎;慢性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推拿、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理疗手法技术大全,穴位经络查询、面诊手诊舌诊辩证、黄帝内经视频,点击下方经络技巧公众号↓↓↓免费关注

【金银菊茶】

原料:金银花5g、菊花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分二、三次饮用。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金天茶】

原料:金银花5g、天花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途:肝经热盛口苦咽干、黄疸。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金银甘茶】

原料:金银花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凉血,调和胃气。

用途:疮疡;热病;咽喉肿痛;肺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金翘茶】

原料:金银花5g、连翘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透邪。

用途:外感发热;炎症;疮疡。

来源:传统药茶方。

【银归茶】

原料:金银花5g、当归3g、绿茶5g。

用法:将金银花、当归置于锅内,用250ml水煎煮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用途:痈疽肿毒。

来源:《洞天奥旨》。

【金花茶】

原料:金银花10g、茉莉花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外感发热;肠炎;痢疾;麻疹;腮腺炎;外伤感染。可预防中暑、风热感冒。

来源:《滇南本草》。

【连翘玉茶】

原料:连翘10g、玉竹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节;抗菌。

用途:外感热病;斑疹;疮疡;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翘风茶】

原料:连翘5g、防风3g、栀子3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可冲泡二、三次饮用。

功能:清热疏风。

用途:一切外感热病。

来源:《类证活人书》。

【连翘茶】

原料:连翘20g、绿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沸后5分钟泡茶即可,频频饮至味淡为止。也可直接用200ml开水冲泡饮用。

功能:解毒散结。

用途:赤游癍毒;急性肾炎;紫癜。

来源:《玉樵医令》。

【翘英茶】

原料:连翘5g、蒲公英3g、川贝母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前三味药至沸后5分钟即可泡茶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用途:乳痈乳核等乳房疾病。

来源:《玉樵医令》。

【翘瞿茶】

原料:连翘5g、瞿麦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解毒消瘀。

用途:瘰疬结核不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

【翘柏茶】

原料:连翘5g、黄柏1g、甘草3g、绿茶3g。

用法:将连翘、黄柏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甘草、绿茶5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消火。

用途:口舌生疮、口腔溃烂肿痛。

来源:《玉樵医令》。

【黄芩茶】

原料:黄芩6g、绿茶3g。

用法:将黄芩用2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

用途:热病烦躁;湿热泻痢、黄疸;热淋;目赤肿痛;痈肿疔疮;肺炎;肝炎;肾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芩竹茶】

原料:黄芩5g、竹叶5片、人参3g。

用法:加适量白糖,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烦。

用途:小儿心热夜啼惊啼。

来源:《圣济总录》。

【芩葶茶】

原料:黄芩5g、葶苈子3g、绿茶3g。

用法:将黄芩、葶苈子用25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祛痰。

用途: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痰黄稠。

来源:传统药茶方。

【芩芍茶】

原料:黄芩5g、芍药3g、甘草3g、大枣2枚、茉莉花茶3g。

用法:将黄芩、芍药、大枣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甘草、茉莉花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腹痛、下痢。

来源:《伤寒论》。

【黄芩清畅茶】

原料:黄芩20g、绿茶5g。

用法:黄芩水煎沸后,冲泡绿茶,日服三次,也可用200ml开水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止淋。

用途:热淋、小便赤热灼痛;妇女血崩。

来源:《千金翼方》。

【芩芷茶】

原料:黄芩5g、白芷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疏风。

用途:风热所致眉眶痛;头痛。

来源:《丹溪心法》。

【芩冬茶】

原料:黄芩5g、麦门冬茶3g、绿茶3g。

用法:加适量蜂蜜,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产后伤阴津口渴不止。

来源:《杨氏家藏方》。

【黄连茶】

原料:黄连0.5g、绿茶5g、白糖1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火解毒,燥湿,杀虫;抗菌。

用途:热病心烦、发烧;菌痢;咽喉肿痛;目赤;口腔溃烂。

来源:传统药茶方。

【连甘茶】

原料:黄连0.5g、甘草5g、朱砂2g、绿茶3g。

用法:将黄连、朱砂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甘草和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心除烦。

用途:心烦、心热;热病呕吐。

来源:《仁斋直指方》。

【连心茶】原料:黄连0.5g、肉桂心3g、茉莉花茶3g。

用法:加适量白糖或蜂蜜,用200g开水冲泡,冲饮至味淡。

功能:交通心肾。

用途:心肾不交怔忡无眠。

来源:《四科简效方》。

【连夏茶】

原料:黄连0.3g、半夏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呕。

用途:热病呕吐、小儿胃热吐乳。

来源:传统药茶方。

【连梅茶】

原料:黄连0.5g、乌梅2枚、绿茶3g。

用法:黄连、乌梅二药共煎汤,以汤泡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

功能:清热除烦止痢。

用途:心火热盛、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痔疮;湿热泻痢;急慢性炎症。

来源:传统药茶方。

【连知茶】

原料:黄连0.5g、知母3g、绿茶3g。

用法:将黄连、知母用20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即可。可加适量冰糖。

功能:清热除湿,养阴降火。

用途:阴虚火旺所致低热、盗汗、咳血、遗精;甲亢;肾炎;糖尿病;尿血等。

来源:传统药茶方。

【黄柏茶】

原料:黄柏0.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解毒;抗菌,降压。

用途:热痢、泄泻;黄疸;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赤柏茶】

原料:赤芍3g、黄柏0.5g、绿茶3g。

用法:将赤芍、黄柏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小儿热痢下血。

来源:《阎氏小儿方论》。

【苍柏茶】

原料:苍术3g、黄柏0.5g、绿茶3g。

用法:将苍术、黄柏用250ml水煎煮沸后泡茶。也可直接冲泡,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湿。

用途:湿热所致关节疼痛;菌痢;肝炎。

来源:《丹溪心法》。

【知柏茶】

原料:知母3g、黄柏0.5g、茉莉花茶3g。

用法:将知母、黄柏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茉莉花茶5~10分钟即可。可分数次饮。

功能:清热除湿、养阴降火。

用途:痢疾;遗精;赤白带下。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柏砂茶】

原料:黄柏0.5g、砂仁3g、甘草3g、红茶3g、白糖适量。

用法:将黄柏、砂仁用250ml水煎沸后,冲泡甘草、白糖、红茶5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除湿,和中养胃。

用途:心烦、盗汗;脾胃不适、泛酸、呕吐;慢性肠炎;胃炎。

来源:《奇效良方》。

【大黄茶】

原料:大黄1g、红茶5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抗菌,抗肿瘤。

用途:实热便秘;痢疾初起;痈疡肿毒;阳黄;水肿;淋浊;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胆囊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大芍茶】

原料:大黄1g、白芍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火缓急止痛。

用途:里热盛腹痛、泄痢;大小便不通。

来源:《千金方》。

【大黄牡丹茶】

原料:大黄1g、牡丹皮3g、桃仁3g、茉莉花茶3g、白糖适量。

用法:将大黄、牡丹皮、桃仁用300ml水煎沸5分钟后,冲泡茶、糖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泻热解毒,消痈排脓。

用途:肠痈;少腹肿痞。

来源:《金匮要略》。

【大黄生地茶】

原料:大黄1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

用途:虚劳呕吐;热病津伤口烦渴。

来源:《千金方》。

【大黄枳芍茶】

原料:大黄1g、枳壳1g、白芍1g、栀子1g、黄芩1g、绿茶6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大黄、枳壳、白芍、栀子、黄芩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泻火理气止痛。

用途:目赤热肿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腹痛便秘。

来源:《圣济总录》。

【黄石茶】

原料:大黄1g、石膏3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透邪除烦。

用途:外感热病;流感;小儿痄腮肿痛;咽喉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大甘茶】

原料:大黄1g、甘草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泄胃热,和中健胃。

用途:胃热呕吐;急性肾功衰。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大芷茶】

原料:大黄1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胃除积,消肿止痛。

用途:头面、背部疮疡肿毒;便秘;头热昏痛;眉棱骨痛;鼻渊。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大青叶茶】

原料:大青叶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

用途: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热病烦渴;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黄疸;口疮;痈疸肿毒;肺炎;急性肠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大青甘茶】

原料:大青叶5g、甘草3g、淡豆豉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透邪除烦。

用途:热病发斑疹;心烦口渴。

来源:《补缺肘后方》。

【大青菌茶】

原料:大青叶5g、茵陈3g、秦艽3g、天花粉3g、绿茶6g。

用法:将大青叶、茵陈、秦艽、天花粉用350ml水煎煮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

用途: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

来源:《方脉正宗》。

【大青地茶】

原料:大青叶5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生津。

用途:热病口渴、发烧;小便尿血。

来源:《泉州本草》。

【大青升茶】

原料:大青叶5g、生地3g、升麻3g、大黄0.5g、绿茶6g。

用法:将绿茶置于杯中,可添加适量白糖,用大青叶、生地、升麻、大黄的煎汤300冲泡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用途:咽喉肿痛;唇肿舌烂、口腔粘膜溃疡;口干面热。

来源:《圣济总录》。

【大青芙蓉茶】

原料:大青叶5g、木芙蓉叶5g、蒲公英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饮二、三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

用途:淋巴腺炎;术后感染调理。

来源:传统药茶方。

【板蓝根茶】

原料:板蓝根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抗菌抗病毒。

用途: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咽喉肿痛;目赤;疮疹;肺炎;肝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板蓝青叶茶】

原料:板蓝根5g、大青叶5g、羌活3g、绿茶5g。

用法:将板蓝根、大青叶、羌活用3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抗病毒。

用途:病毒性感冒。

来源:传统药茶方。

【蓝菇茶】

原料:板蓝根5g、山慈菇1g、连翘3g、甘草3g、青黛1g、绿茶5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板蓝根、山慈菇、连翘至水沸后,冲泡甘草、青黛、绿茶5~10分钟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板茵茶】

原方:板蓝根5g、茵陈3g、郁金3g、苡米3g、绿茶5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肝炎;肝硬化。

来源:传统药茶方。

【蓝英茶】

原方:板蓝根5g、蒲公英5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传染性肝炎;流感。

来源:传统药茶方。

【蓝羌茶】

原料:板蓝根5g、羌活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解表。

用途:外感发热。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头翁茶】

原料:白头翁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抗菌。

用途:热毒血痢;鼻衄;痔疮;温疟;神经性皮炎。(注:虚寒泻痢者不宜。)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翁止痢茶】

原料:白头翁5g、黄连0.5g、黄柏1g、秦皮3g、绿茶5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凉血,燥湿止痢。

用途:热痢腹痛。

来源:《金匮要略》。

上一章 药茶 摘抄笔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