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风小说知识
本书标签: 古代 

守孝

古风小说知识

  守孝禁忌:

  其一、着装:儿孙为逝者守灵时,不可佩戴首饰,男士不可穿短裤,女士不可穿裙子,不能披头散发,更不能浓妆艳抹,尤其不能穿拖鞋(露脚趾),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注意着装。

  其二、言语:儿孙为逝者守灵时,不能闲言碎语,更不能因为小事在故者灵棚内争吵。即使有天大的委屈,也要等逝者入土为安后解决。

  其三、行为:儿孙守灵时,不可在灵棚内暗生暧昧,更不可在灵棚、灵堂及孝房内发生有悖于人伦的行为,以避免血光之灾。

  其四、人员:为逝者守灵时,孕妇、产妇、及流产人员不可进入灵堂,即使是故者的直系血亲也要回避。

  其五、冲煞:为逝者守灵时,如果后人直系血亲中有新婚未出百天人,新婚人务必带好红白孝布,以免喜煞冲白煞。

  其六、异味:为逝者守灵时,故者尸体如果出现异味,应立即着手处理,忌不能说出嫌弃的语言。

  其七、惊吓:为逝者守灵时,如有胆小怕事的亲属,最好不要去守灵现场。如果守灵时受到惊吓,是最不容易恢复的。

  其八、守孝百天内,后世男女均可婚配,如果超出百天,三周年祭日内不可婚配。守孝百天内,家中如有新生婴儿出生,则需祭祖禀明,以免孝气压新人。

  其九、守孝期内,先人各个祭日均应妥善祭拜,万不可遗忘。如有遗忘,应联系信得过的堂口师傅帮忙化解。尤其是七个“七日祭”及“百日祭”不可忘记。

  最后、守孝期内,先人若报梦给后人交代一些事宜,均应按照先人遗愿打点明白为佳。万不可糊弄死人,以免孝气不散、霉运缠身。

  补充:百天内不能结婚,49天内不能剪头发,七天内不能洗澡,三天内不能洗脸。

  为什么守孝要守三年?

  百家讲坛里说 因为我们从生下来到3岁 才能离开父母怀抱 生活自理 所以守孝三年 是为了回报父母对我们这三年最辛苦的养育之恩 ,祝天下父母都能健康长寿

  三年是一个概略的说法,实际是农历月的27个月,大约等于三年,所以常说“守孝三年”。这一做法始于春秋战国,发端可追溯至孔子。

  《论语》里有一段孔子和学生宰予(就是朽木不可雕也故事中的那位主角)的对话,对孝的道理讲的非常透彻,我们先看原文:“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大概意思就是说:宰予问我,这个守孝三年的古礼,从上古到现在,已经很古老了。一个人三年什么都不能干,结果礼了、乐了等等什么都坏了,像稻谷一样,旧的割掉了,新的又长起来了,钻燧改火,时代也变了,我觉得守孝一年就够了。孔子回答说,父母死了,你认为过了一年,就可以吃喝享受,穿好的玩好的,你觉得你心安吗?宰予说,我心安呀!孔子说,你要心安,那你就照你说的办吧!爱玩什么就玩什么去吧!丧礼是要靠发心的,而不是靠法律规定。你也不必提倡改为一年,你愿意别人还不愿意改呢,都是个人自己的事你就别管了。宰予就出去了。之后,孔子讲出了守孝三年的原因,他说,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才能独自走路,这三年是父母最辛苦的时候,对孩子悉心照料,无微不至,再别说后来还要再养育你二十来年。就算是朋友,他们照顾了你三年,他们死后,这个恩情你能不应该还吗?所以守孝三年,就是对父母开始养育我们三年的一点点回报。现在宰予说三年之丧改为一年,那么我们父母抚养我们的时候,也改为一年行不行?生下来养一年就不管了,你能活下来吗?别说三年了,事实上父母的慈爱并不止于此,孩子三岁以后,一般还要照料到二十多岁,你说这个恩情,守孝一年,你还有良心吗?

  守孝的本质就是凭吊先人、寄托哀思。孔子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的。之后,孔子的弟子是这样做的,再加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使得守孝成为了“孝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被一代代延续了下来。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守孝三年很不现实,所以也就没有古代那样严格遵循27个月的标准,但遇到丧事之后的“守孝”却有了其它代替的方式,这些就不是这个问题所要回答的了。

古风小说知识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十大神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