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苏联?苏联!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城市(上)

苏联?苏联!

圣彼得堡(俄语: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英语:Saint Petersburg),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处于北纬59°~60° 、东经29°~30°之间,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联邦海军舰队的总部所在地。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面积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 [1]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2]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纪念列宁曾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圣彼得堡市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工业城市。[3]圣彼得堡经常被称为俄罗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许多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银行和其他业务据点均位于圣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

中文名

圣彼得堡

外文名

俄语: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英语:Saint Petersburg

别名

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北方威尼斯

行政区类别

州首府,联邦直辖市

所属地区

西北联邦区 列宁格勒州

地理位置

涅瓦河口三角洲

面积

1439 km2

下辖地区

瓦西里岛区,彼得格勒区,维堡区

政府驻地

斯莫尔尼宫

电话区号

(+7)812

邮政区码

190000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

513.2万(2014年)[1]

著名景点

冬宫、俄罗斯博物馆、阿芙乐尔号、青铜骑士、伊萨基辅大教堂

机场

圣彼得堡普尔科沃国际机场

火车站

莫斯科火车站、芬兰火车站、华沙火车站等[4]

车牌代码

SPB

方言

俄语西北方言,通用英语和芬兰语

市花

郁金香

高等学府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立师范大学等

市长

格奥尔基·波尔塔伏琴科

建立

1703年5月27日

联邦直辖市日

5月27日

GDP

21380亿卢布(2012年)

伏尔加格勒

斯大林格勒(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旧称)一般指本词条

斯大林格勒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

伏尔加格勒(俄语: волгоград,英语:Volgograd)(48°41′57″N ,44°28′24″E)是一座位于东欧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城市,建城于1589年,旧名察里津、斯大林格勒,1961年与苏联时期其它几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大城市:斯大林斯克、斯大林诺、斯大林纳巴德、斯大林尼里一起改名为伏尔加格勒、新库兹涅茨克、顿涅茨克、杜尚别和茨欣瓦利。受伏尔加河的滋润,伏尔加格勒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俄罗斯的“南部粮仓”。同时,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伏尔加格勒还是连接欧亚两洲的一大水陆交通枢纽。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417名。

中文名

伏尔加格勒

外文名

俄语: волгоград д,英语:Volgograd

别名

斯大林格勒、察里津

行政区类别

市级

所属地区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

地理环境

伏尔加格勒(俄语:Волгоград,英语:Volgograd)是俄罗斯联邦伏尔加格勒州首府,下辖8个区,地理坐标:(48°41′N ,44°28′E),位于莫斯科东南约1000公里处的亚欧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城市坐落在伏尔加河下游平原上,在此察里津河汇入伏尔加河,向西不远处就是顿河流域。

伏尔加格勒

名称演变

1589年至1925年名为察里津(Цари́цын)。

1925年,为了纪念斯大林的贡献,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Сталингра́д)。

1961年,出于反对个人崇拜的需要,赫鲁晓夫根据其位于伏尔加河畔的地理位置,改斯大林格勒为伏尔加格勒(Волгогра́д)。

2004年普京签署命令,将莫斯科无名烈士墓的英雄城市名字恢复为斯大林格勒。

2013年1月31日,伏尔加格勒市杜马通过决议,在每年的8月23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市区战斗开始日)、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日)、5月9日(纳粹德国投降日和欧战胜利纪念日)、9月2日(日本投降日)、6月22日(苏德战争的巴巴罗萨作战开始日)和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天王星作战开始日)这六个纪念日里将市名改为斯大林格勒。

历史沿革

伏尔加格勒是伏尔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南俄大草原上的伏尔加河畔,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天然的水陆交通枢纽,这也注定了它将担当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对历史上的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前苏联,还是对如今的俄罗斯联邦而言,这座城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伏尔加格勒1589年建城,最初起名为察里津,建于察里津河、伏尔加河交汇处的一个冲积岛上。起初把它作为堡垒设计,以保护俄罗斯东南边界和大伏尔加征程免受游牧民族的侵袭。17世纪初毁于大火,1615年在伏尔加河右岸重建,18世纪起为军事要塞,19世纪后期建成铁路,城市迅速发展,成为俄罗斯南疆重要的工业与商业贸易中心。

苏俄内战时期,斯大林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察里津战役,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哥萨克白军,对巩固十月革命成果、捍卫初建的苏维埃政权具有重大意义。

1925年为纪念斯大林改称斯大林格勒(格勒,俄语:град,意为城市,常用为后缀)

自斯大林执政至卫国战争前,城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里成了苏联重要的重工业中心,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和铁道、伏尔加河运集散中心。北高加索的粮食、巴库的石油、中亚的棉花,都通过这一工业铁路枢纽和伏尔加河的港口提供给苏联的中心地区。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先后动用150多万兵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并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军民浴血奋战200多个日夜,将德军全部歼灭,最后迫使德国法西斯停止了战略进攻并且开始走向崩溃。

1943年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的伟大胜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那时法西斯主义的颓势已经很明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二次大战的战局,奠定了苏联卫国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础。智利诗人聂鲁达对卫国战争如是评价:“勇气规则奖赏给了这片土地”。

战争结束后,城市不得不几乎全部重建。整个国家在战争期间都支持斯大林格勒,整个国家都帮助它医治战争的创伤,并帮助它复苏。对这座被毁的城市的重建、伏尔加河-顿河运河船舶信道的建设(1952年凿通)以及伏尔加格勒水电站的建设(1962年竣工),无不体现全苏联人民对斯大林格勒发展建设的关注和付出的努力。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以后该城被赫鲁晓夫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农业生产

伏尔加格勒州生长有硬杆小麦、蔬菜和瓜果。乳肉兼用是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还在发展家禽饲养、养蜂业和山羊养殖业。

工业制造

伏尔加格勒州的基础工业领域有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生产拖拉机,船舶,塔吊,轴承及石油工业、电子技术工业、食品工业专用的仪器设备,生产钻探设备,仓储式运输设备,医疗机械设备和商贸用设备),燃料业(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再加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其中包括苛性碱,化学纤维),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业。州内建筑材料加工业及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都发展得很出色。

在伏尔加格勒州1993年的工业结构中,电力能源占3.8%,原料加工业占22.4%,汽车机械制造业占17%,化学工业占15.7%,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占20%。

主要的工业中心有伏尔加格勒市、伏尔加斯基市和卡梅申市。

伏尔加格勒集中了众多的工业企业,大约有130多家工厂、轻纺工业和科研生产联合体等单位。

大型企业有:伏尔加格勒市的“拖拉机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有职工19,500人;“红色十月”冶金厂有职工12,000人;“街垒”工厂,有职工12,500人;“伏尔加格勒CC”股份公司,有职工5,500人;卡梅申市的棉纺联合体,有职工1,100人;伏尔加斯基市的国营轴承厂,有职工159,000人,伏尔加斯基制管厂有职工9,000人。

交通

伏尔加格勒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联结俄罗斯中部地区的高加索山脉西部和东部地区,这对工农业运输和人员来往十分有利。该市与各大城市铁路接轨,航空搭线,交通四通八达,尤其是去里海,乌拉尔,索契等旅游胜地,既便宜又方便。从伏尔加格勒有到意大利、德国、阿拉伯、科威特、希腊、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黎巴嫩及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定期直达航班。莫斯科和伏尔加格勒之间每天有5-6班次往返程航班,航程时间大约为1小时,此外,每天有3次火车从莫斯科出发,经18小时到伏尔加格勒。

社会事业

文化

伏尔加格勒是俄南部一个大的科学和教育中心,市有22所高等教育机构和6万多名学生,数十个科研机构,还有100多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和4家剧院。

伏尔加格勒还是俄南部的一个旅游中心,每年有十万余外国游客游览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格勒整洁而美丽,有许多的古迹,城内博物馆、剧院、音乐厅、餐馆等一应俱全。

对外交流

伏尔加格勒还与来自全世界15个国家的17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它们分别是:

英国考文垂、捷克俄斯特拉发、芬兰凯米、比利时列日、法国第戎、意大利都灵、埃及塞得港、印度金奈、日本广岛、德国科隆和开姆尼茨、美国克利夫兰、加拿大多伦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市和成都市、塞尔维亚克鲁舍瓦茨、保加利亚鲁塞

风景名胜

伏尔加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整洁而漂亮。列宁大街两侧的高楼鳞次栉比,伏尔加沿河街和崔可夫元帅街之间是一块块绿草坪,英雄林荫道两旁有白杨、松柏、桦树和丁香,路边花坛上盛开着色彩艳丽的郁金香。

纪念碑和雕像

伏尔加格勒全城有近百座纪念碑和雕像以及数十处供人们凭吊和瞻仰的纪念地,大部分和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历史人物有关,如市中心烈士广场上的无名战士墓,位于列宁大街和苏维埃路之间的“巴甫洛夫楼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纪念馆,马马耶夫高地纪念碑群,察里津保卫战纪念碑以及分别矗立在州府大厦前和列宁广场上的列宁雕像等。其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画纪念馆闻名遐迩,纪念馆是一幢造型高大、式样新颖的白色建筑物,位于市中心。

全景画悬挂在纪念馆中央大厅中。沿大厅中央的螺旋型楼梯拾级而上,登上顶层,当年震撼世界的激战场面就会跃然再现。画面是以当年的主战场--城市制高点马马耶夫山岗为中心向四方铺陈展开。全景画巧妙地把画面同模型、实物、地形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立体感。全景画长5米,高3米,由8人花费两年时间才创作完成,是俄罗斯最大的全景画。纪念馆外陈列着“卡秋莎”火箭炮、飞机、坦克。纪念馆地下大厅里,陈列着一些烈士的遗物和当年用过的武器。纪念馆的旁边有一幢5层楼房的残垣断壁,大战时,全城房屋被毁,这是特意保留下来的。

马马耶夫山岗

另一个著名的纪念地是马马耶夫山岗。这里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主战场,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军队最后决战的地方。入口处,左右各有一座巨大浮雕,名为“世代永记”。拾级而上,两侧大树参天,战况浮雕与英雄塑像交替出现。高地中部,是誓死保卫广场,中间的喷泉池内有一个一手持枪,一手握雷的赤膊英雄雕像。再往上走,左右各有一面浮雕,名为“残垣断壁”,上面有许多英雄形象和战时的口号,当人们走近这些浮雕时,耳边就响起了当年的实况录音:敌机轰炸声,对空射击的机枪声,战士们冲锋杀敌的呼喊声。还有当年莫斯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列维坦的洪亮的声音。他在宣读捷报,号召人们为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

英雄雕像

走过雕像林立的英雄广场,便是哀悼广场,广场边上有一幢碑石环绕的圆形建筑,是阵亡将士纪念大厅。大厅正中是一只巨手,手中高举着一支长明火炬,旁边有4名卫兵守卫着,周围墙壁上的数十面红旗上,有7000多名阵亡官兵的名字。在山岗的顶部,耸立着一座气势雄伟的“祖国母亲在召唤”塑像,高85米,连底座重8000吨,她右手持剑,左手遥指敌人进犯的方向,大声呼唤儿女们奋起英勇杀敌。这尊塑像好像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神,被视为伏尔加格勒市和整个俄罗斯的象征。

由喀山乘船经乌里扬诺夫斯克可直达伏尔加格勒市,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右岸,距莫斯科1000公里处。伏尔加格勒在十月革命前称察里津,因斯大林格勒军民的浴血奋战歼灭了敌军,被授于英雄城市的光荣称号,改称为斯大林格勒。在1961年斯大林格勒又改名为伏尔加格勒城。作为连接伏尔加河和顿河的著名运河的起始点而广为人知。

市中心的无名战士墓上耸立着高大的尖塔,上面燃烧着长明火炬。在果戈里大街上设有卫国战争博物馆。伏尔加格勒全城有近百座纪念碑和雕像,大部分和革命历史事件及革命历史人物有关,如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全景画纪念馆闻名遐迩。全境再现了当年大激战的场景,形象逼真,壮烈动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图博物馆

(Музей-Панорама“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图博物馆建造在因轰炸而只残存了外围一部分的原面粉厂旁边。这里收集着丰富的关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资料。

被战火焚烧成一片荒原的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模型、当时使用的武器、各种军用品等诸多展示,一起充当着这段光荣历史的证言。

另外,这里还排列着当时将校们的肖像,其中也有斯大林的肖像。如今在整个原苏联土地上,都已经消失的斯大林形象,在这里却有保存,大概是斯大林虽没有直接指挥战斗,但在此次保卫战中的功绩还是不可磨灭的吧!

博物馆上面部分绘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况巨型全景图,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上一章 元帅 苏联?苏联!最新章节 下一章 城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