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苏联?苏联!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斯摩棱斯克战役

苏联?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三路大军闪击苏联以后,中央集团军群不到一周时间就突破苏军西方方面军的主力防线,27日占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7月3日开始向斯摩棱斯克发起进攻。此时苏德双方都将目光放在这个离莫斯科仅300公里的西部门户要塞城市。

当时兵力对比:经过格罗德诺和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包围战以后,虽然苏军西方方面军遭受重创,4个集团军悉数被歼,但德军也受到一些损失。到7月初,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共有60个师、1个旅,外加北方集团军群有6个师,总兵力达到了120万人,装甲集群可用的坦克虽然比开战时少了一些,仍有1000多辆,在古德里安的领导下仍有非常强的战斗力,尤其是苏联空军遭到沉重打击,德军两个航空队牢牢控制着制空权。

相比德军的进攻优势,苏军显得七拼八凑。一方面,由于边境地区作战的失利,德军前锋已抵达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畔(简称两河),苏军统帅部准备沿两河沿岸建立一条防线阻止德军进攻,确保莫斯科安全。而此时接替巴甫洛夫的铁木辛哥,将从明斯克战场上撤退下来的第3、第4、第10及第13集团军收集到一起,名义上有37个师,实际上兵力装备只有编制的10%到30%,完全失去防御能力。而且手上仅有200辆老旧坦克和370架飞机。

另一方面,苏军统帅部紧急将第二梯队前移,重组西方方面军。斯大林命令将19、20、21、22四个集团军全部编入西方方面军,又从预备方面军中调第24、28两个集团军共19个师划归铁木辛哥,部署在涅利多沃到布良斯克防线,同时又命令西南方面军的第16集团军火速增援西方方面军。至此,苏军西方方面军用于防御斯摩棱斯克正面进攻的兵力达到了70万人左右,包括从明斯克败退下来的残部25万人,新增援军45万人。这些兵力打头阵的有苏军第5、第7两支机械化军。

从兵力情况看,苏德双方都在围绕斯摩棱斯克调兵遣将,对德军来说,占领斯摩棱斯克就拿到了打开莫斯科西部大门的钥匙,尤其是古德里安和霍特的两个装甲集群恨不得马上就要进攻莫斯科;对苏军来说,前期明斯克的失守已经使苏军阵脚大乱,如果斯摩棱斯克再度陷落,莫斯科危如累卵,即使德军不进攻,苏军也不会让德军占领两河地区。

斯摩棱斯克战役有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德军的进攻通常都是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和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作钳形夹击攻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下达的命令是沿两河地区合围苏军,然后占领奥尔沙、斯摩棱斯克和维捷布斯克,打通一条通往莫斯科的通道。实际上,早在明斯克包围战斗前,古德里安就想把包围圈扩大到斯摩棱斯克,接到命令,德军两支装甲集团马不停蹄,也不管步兵能不能跟上,一周时间就来到了斯摩棱斯克城下。斯摩棱斯克战役由此展开,一共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10日到20日。这一阶段,德军主要突破苏军右翼和中央防线,以占领斯摩棱斯克以东70公里的叶利尼亚为标志,准备以斯摩棱斯科为中心,组建一个大规模的包围圈,牢牢把苏军主力困在包围圈中。德军的目的到20日达到,叶利尼亚失利,苏军阵亡30多万,受伤8万多,由此引发后续朱可夫的叶利尼亚反击战。

第二阶段,7月21日到8月7日。这一阶段,苏军统帅部调整进攻打法,将24、28、29、30四个集团军外加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改为5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从别雷、亚尔采沃、罗斯拉夫利一带向斯摩棱斯克实施反攻。这一阶段是斯摩棱斯克战役最残酷的阶段,苏军虽然付出惨重代价,苏军第16、第19、第20三个集团军几乎全歼,但德军同样遭到重大损失,装甲集群和摩托化步兵损失近一半,其它步兵团损失达到 20%,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不得不投入一半预备队即24个师中投入了10个半师补充到前线。这个阶段的战斗是导致德军改变战略,推迟向莫斯科进攻时间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三阶段,8月8日到8月21日。这一阶段主要以朱可夫以预备方面军发起叶利尼亚反击战并取得苏军开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为契机,加上铁木辛哥主动向西南方面撤退,客观上逼迫德军害怕苏军切断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之间的联系,整个会战中心也向斯摩棱斯克以南地区转移,为德军发动基辅围歼战创造了条件。

第四阶段,8月22日到9月10日。这一阶段,是德军在进攻莫斯科还是进攻基辅之间犹豫争吵的阶段。斯大林借此机会发动了一次进攻战斗,组织了460架飞机和作战集团,对古德里安南下的装甲集群进行阻截,重创了德军但没能阻止古德里安南下,从而使德军进攻基辅愿望达成。到9月10日,因为苏德双方把重点都放在基辅,德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地区但并没对莫斯科形成重大威胁,苏军全面转入防御。

从这个层面讲,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打得还是可圈可点的,重要的是苏军找到了如何阻击德军装甲的办法。整个战役四个阶段,苏军共损失48万人,1348辆坦克,900架飞机,各种火炮近万门,但德军也损失了14万人,装甲坦克也损失巨大。重要的是,动摇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决心。

一直以来,人们一直质疑德军统帅部为什么不趁占领斯摩棱斯克之机,继续发动莫斯科战役。实际上,这里面有几个因素制约着德军不敢轻易动手。

首先,德军闪击战的进度太快,德军的综合保障跟不上。斯摩棱斯克战役看似对苏德战争影响不大,却是苏德双方重新认识闪击战的重要一战。就苏军来说,在前期明斯克包围战两支机械化军被围歼,这次苏军创造了用手榴弹和大量使用反坦克手雷等步兵打坦克的方法,让德军闪击战不再无敌战场。就德军来讲,由于两支装甲集团突击太快,不仅燃油消耗太大、补给困难,装甲部队打开的通道却因为步兵跟不上而频繁重新争夺,战线拉得太长和兵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其次,苏军的战斗力逐渐体现。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苏军的第5第7两支机械化军也不再惧怕德军的装甲硬碰硬,多次给古德里安的装甲师以重创,尤其是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首次投入战场,巨大的毁伤能力使德军非常惧怕。同时,西方方面军前期失败的阴影使苏军个个义愤填膺,战斗精神让德军自叹不如。而且,苏军虽然在战争开始,空军遭受重创,但苏联强大的国防潜力和空军储备在这场战役中得到恢复,苏联空军的作用逐步体现出来。

第三,苏军西南方面军基辅突出部的形成,客观上使战场南移。一方面,德军闪击战的进度太快,带来后勤补给和燃油上的短缺,需要德军迅速找到就地补给的基地,基辅突出部的形成给了德军占领乌克兰和高加索能源基地的由头。另一方面,苏军主动放弃斯摩棱斯克往南撤退与西南方面军的企图,客观上又迫使德军怕苏军抄了南方集团军群的后路,使德军出现了危机感。如果成功,不仅德军进攻基辅无望,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还可能遭受来顶之灾。

总结:斯摩棱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展开的第二场大规模钳形战斗,但与第一次不同,这次苏军学会了如何规避德军的包围和如何与德军装甲优势对冲,可以说苏军用一场战斗,牵制了基辅和莫斯科两场战役,逐渐适应了闪击战打法。由于德军装甲单方面孤军突进,客观上使步坦脱节和步兵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让苏军发动集群进攻和分割反攻成为可能,如果苏军前期准备充分预备队充足,一旦铁木辛哥阻击古德里安装甲部队南下成功,斯摩棱斯克战役不仅可能会扭转战场态势,还会使德军发动的基辅攻势功亏一篑。

上一章 库尔斯克会战 苏联?苏联!最新章节 下一章 白俄罗斯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