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林则徐:十无益
本书标签: 短篇  传统文化  家规家训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林则徐:十无益

《尚书·大禹谟》中有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

谦谦君子,自古以来都受到众人的赞美。也是古代读书人应有的风范,博览群书目的为何?自古到今,读书人都懂得修身养性。越有学问的人,越懂得谦虚做人。

反之,若以自己的博学或者才学作炫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则只能说尚未领略古人为学的最高境界了。

三国时期的杨修,学富五车,文采出众,享有美名。可是却心高气傲,自以为是,处处显摆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更是擅自揣摩曹操的心理,被曹操杀了。

有本事的人,有才学的人,都希望遇到伯乐,使自己的一身本事和聪明才智能有用武之地。可是有句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很多时候,即使伯乐的学识、能力都不及千里马。

所以韩愈在《师说》中有句话说得好:“师不必贤于弟子”。

诚如暑假的时候网络很火的一个帖子,说某某高中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比比皆是,有人就说,如果这些高三的老师,参加高考都能考上清华北大?答案很显然,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考上。原因就是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更加说明了韩愈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继续说正题,心高气傲的人,一般都是很难与人相处的,看不起别人,总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所以,一般心高气傲的人,都是单打独斗,很少与人配合。

但是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其实已经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了,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团队的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个人即使能力再强,所能做成的都是小事。纵观历史古今,凡成大事者,哪个不是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

个人再厉害,终究精力都是有限的。

因此,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第一个要学会的,就是做人要谦虚。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句话,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枪打出头鸟固然说得有点偏颇,但是也是这个道理。团体中一个人优秀,作用不是很大,只有一个人优秀,在优秀的带领下众人共同进步,才是最理想的。

林则徐为什么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十无益》?这是因为林则徐明白读书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不为装点门面,更不是夸耀之本。

林则徐曾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才能和品德,为国家的兴盛和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风范遗留千古,受到后世敬仰。

林则徐用他的一生实际作为昭告子孙:为国为民博学有益,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

而如今,很多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大部分都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赚大钱,或者就是将来找个富二代嫁了,鲜有人会说我要报效祖国,我要建设祖国。

所以读书的时候,个个都是心高气傲,眼比天高。一点不懂“心高气傲,博学无益”的道理。

正如曾国藩所说:“大多数人失败的原因,唯有两字而已,傲与懒”,心里有了傲慢,就相当于关上了进步上进的大门,只会让自己停滞不前,最终退步落后。心里有了傲慢,就相当于将身边的人拒之门外,最后没人来帮助你。因为没有一个人喜欢与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打交道,没有一个人喜欢那些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人。

上一章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林则徐:十无益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