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林则徐:十无益
本书标签: 短篇  传统文化  家规家训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林则徐:十无益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时候人们读书是为了自己,光宗耀祖,改换门庭,步入仕途,造福一方。而今天人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向别人炫耀。很多都是为了别人而读书,为了让别人高看自己,博取别人的认可。

要是真正为自己读书的,读书就是修学。修,就是修正自己;学,就是学习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修学修自己而不是秀自己。

直白的说,我们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且不说成圣成贤,最起码做好自己,做一个一身正气的人。更进一步,读圣贤之书,立志成圣成贤,绝不是为了炫耀自身,否则行止不端,读书又有何用?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思想,读书和修身就是合二为一,读书就在修身,修身旨在检验所学。正如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今,更多的只是读书,修身已经与读书无关了。

《弟子规》中也有关于读书的内容,这样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我们只是学习书本知识和理论,如果不去落实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样的学习只会增长我们傲慢的习气,就像浮萍一样无根,都是空谈。就像纸上谈兵那个故事说的一样,空有一身理论知识,没有一点实践,只是嘴上说的很好,但是一到真刀实枪的时候,都不灵验了。

所以,读书关键在践行落实,只有这样去做了,我们才能举止行为端庄,符合礼仪。人不学不知义,不学就不知道,行为错了,也不自知。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理论到实践中去检验,检验得出的道理,再继续落实践行,这样举止行为才是正确的。

否则,你的行为举止不对,不符合常理,做什么肯定会出错,错了之后,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即使你学再多,读再多书,也是无益。

孔老夫子的《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为什么古人读书,在书中能得到乐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是因为习,习不是练习,是串习,是落实在生活实际当中去了,得到了真实的利益,心中自然高兴。而现在,我们很多人读书,是越读越苦,为什么?都是因为只读不习,只是读完书用在了嘴上,我读了多少书,我读过什么,但是真正的落实了多少呢?

林则徐先生这句话:“行为不端,读书无益”,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读很多书,但是行为、举止都不端正,那书读得愈多不见得有益处。

现在很多人书读得是愈来愈高,研究生博士满街都是。但我们很冷静的来看看,他们的思想是什么样的?行为合乎常理吗?穿著得体吗?学历愈来愈高,但是行为举止错乱,没有一点礼仪规范,女大学生穿着睡衣满大街溜达,穿的短裙短到什么程度了?这些行为难道真的就是时尚吗?

或许他们可能是觉得我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我管别人怎么看我,我管别人怎么想我。这都是我的自由,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没有规范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所有的自由,都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符合常理,合乎人情,在法律和道德约束之下的。

读书多学历高,并不一定让人懂礼,或者让他懂得感恩而替他人着想。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不是自己个人的事,我们是一个社会人,就要对社会负责。我们所做所想,是不是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是不是会影响他人,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读书最重要的是启发人的心地,提升人的修养,这才是我们读书的目的,而不是空去拿个学历而已。

读书修正自己,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如理如法,才会增长自己的智慧。否则,读书再多也是无益。

上一章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林则徐:十无益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