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馨依的小说推荐集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读后感

馨依的小说推荐集

宝贝宝贝读后感

拿到《宝贝宝贝》第一时间被它的封面打动了,那么喜庆温暖亮丽的红!而书中那个优雅娴静聪慧的小淑女征服了,被书中那个睿智而又大爱无边的父亲感动了……从最初的感动中渐渐平静下来喜爱这本书的理由。

也许,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当宝宝降生后,你没有多少精力去照顾她,也许当你忙忙碌碌之中,她就悄无声息地长大了,留给你的是遗憾。

《宝贝,宝贝》描写的就是啾啾的故事,哲学家、文学家周国平在经历中年丧女又老年得子后多年的思考与积淀,记录了女儿在七岁前的成长过程中的父爱、哲思和父女亲情。

对于周国平我对他是无限的崇拜和敬仰,作为一个作家和哲学家对于教育和一些人生道理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总是给人一种看了之后不断点头不断反思自我的想法。

其次从阅读中学习怎样为人父母,怎样做人,怎样与孩子相处,这是我的另一收获。佩服周先生的冷静理性,对问题透彻的分析理解力,以及独特的视角,更佩服他与女儿平等的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面对女儿的谦虚态度真的令人动容。

书中“个性空间”一节周先生选取生活中些许小事,比如,听到周先生对小保姆的批评时,小啾啾说:“你说一遍就行了。你想说的话一次都说出来就行了”,“你说多了就好像你对每个人都在生气似的”――看见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生气,作为旁人也会有压抑感,她准确地说出了这种感觉。通过类似的小事周先生诠释了情感的细腻,胸怀的大度,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就是优雅,是一种人性的美。对小啾啾待人接物的方式赞不绝口,他说:“面对女儿的优雅,我常心生敬意”,甚至说“从我女儿的身上,我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这一章节是我读得最认真的部分,也是最喜爱的部分。

一直以来把女儿培养成优雅的通情达理的孩子就是我的理想,在我看来优雅是女性最应具有的美德之一,从这个角度讲,这本书,尤其是“个性空间”这一章是父母及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都应认真阅读的部分。

还有给我感触最深的周先生的观点:“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而没有教养,爱就失去了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说得多么好,启示我们为人父母必先修练自身,完善自身,进而领悟在某种程度上父母与孩子是在共同成长着。书中多次提到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因一些小事而生气斗嘴,而此时啾啾总是以她孩子式的温和的方式小事化了,她的教养体现在不喜欢父母间的争吵,不喜欢一切争吵,因此,每当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之后,周先生都会在心里感到内疚,一再提醒自己:“我们要自重,我要自重!”相信这样的事情在每一个家庭都会出现,而为人父母的成人又有多少能做这样的反思呢?

一般的育儿书都是在给人指引方向,用具体的技巧来帮助家长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而这本书则完全不同,他是一本用爱心写出来的书,所以读者看到的,感受到的,满纸皆是爱!由此,你会突然发现生活中很多琐碎的细节,原来是如此的充满智慧,充满感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了解自己孩子的父亲才是聪明的父亲。而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世界,那就不仅是充满童趣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精灵的世界。

作者周国平先生中年得女,当哲学家的世界和纯粹的童真的世界融和在一起,那会是什么样的呢。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第一个宝贝是宝贝女儿啾啾,第二个宝贝就是和啾啾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书中所写的那些啾啾语录,和每一个爱孩子的家长都会产生共鸣,孩子本来都是一样的,这是周国平先生在书中的观点,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可爱的,他们有的时候会闹些小脾气,甚至是大发雷霆,有时候会妙语连珠,有时候会鬼灵精怪,有时候则乖巧可爱,这是孩子的共性,而这样的一个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永远都是最特别最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把孩子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都记录在案,其实,这里所写的很多情景,都让有宝贝的你我心有所感,同时,也在感叹这位中年得女的哲学家老爸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深深的爱。

周国平先生在序言里多次提到,这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写给普通的女儿的书,爱是写这本书的全部理由。所以他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顺应天性愉快的成长,从这点也能看出周国平先生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的人,一定是快乐的,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快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就是最好的爱。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个很特别的感觉,我觉得那就象和一位朋友在谈论自己的孩子,他是一位痴爱宝贝的父亲,仅此而已,但是他有敏锐的哲学眼光,即使宝贝在发呆,他也会认为那是一种充满哲学味道的境界,发呆是一种享受。他爱宝贝,所以才能记下那么多的精彩瞬间,那种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宝贝的成长逐渐沉淀,珍藏在记忆中最美好的那个地方。

《宝贝,宝贝》虽然是以啾啾的成长为线索,但并不是一本育儿心得,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礼赞,用的是周国平最擅长的笔调——以文学的形式散谈哲学。正如周国平曾经说的,在今天,哲学表面上成了弃妇,实际上却是许多彷徨灵魂的梦中情人。在这个追求财富和功利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只关注表面化、数字化的结果,更多看中的是地位的爬升、财富的累计,而忽略掉了真正内心的需求,其实幸福与否无关乎弃金钱和地位。

“无论这个世道多么繁杂、浮躁和功利,总有人洁雅、沉静和单纯。这就像河边的一株芦苇。这种人不是很多,但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

希望我们都能通过这样的一本书明白到底如何为人父母,如何真正的和孩子一起成长!

上一章 六年级优秀作文 馨依的小说推荐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