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杂货句子2
本书标签: 短篇  句子集 

无题

杂货句子2

蓝色长发及腰,用睡衣闯进了古风圈,有所挚爱的,木僵症,轮椅,精神疾病,警员,“神棍”,懂方术,有个弟弟,倾国倾城,家庭富有,母亲也是警员(精神疾病是遗传的)

同性没有错,也不是精神疾病,有错的是那些歧视,不尊重,感觉他们是病态的人。他们有错吗,他们只是喜欢上了一个和自己性别一样的人,就值得你们用这种不善的思想和语言去攻击他们,伤害他们。同性早就从精神疾病中移除了,希望那些歧视同性的可以理解一下

槽。

少女们最近画风崩坏,谈论梦境、精神疾病。

……

完全不想参与你们的狗屁讨论。(微笑)

一群人互相搬弄皮毛,蔑视对方。

please开始你们的表演。(鼓掌)

……

屏蔽模式。偶尔懒洋洋纠正。

“什么洛弗德,他叫弗洛伊德。”

”强迫症是焦虑障碍,算精神疾病。”

……

所以在这里我不妨再次强调精神疾病是大脑内化学物质出了问题,并不是他们的性格问题。呼吁世人,认真考虑一下如果是自己,自己的父母手足患上这种疾病,你希望世界怎么对你们?你还是会觉得现状是可以接受吗?这是精神疾病患者目前面对令人心酸的现实。 -- 帕特里克・肯尼迪

我可怜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可怜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可怜事事不如意比不过周围朋友的人,可怜遭受打击而对社会产生怀疑的人……但是我更害怕自己运气不好遇见他们。

他们庆幸选择生了第二个孩子,因为这样他们至少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却不知道,要是没有第二个孩子,那第一个孩子将不会换上精神疾病,将会是他们永远的骄傲。

拖延虽然不是精神疾病,但是它常常无声无息地折磨着我们,让我们成为生活的旁观者——让拖延者最沮丧的,不是拖延让他们没有实现梦想,而是他们还没有开始追寻梦想,一切就已经结束。

许多人,构成强大的社会集体,不合群的分子便是异变的分子,错乱的分子,是社会的叛逆。人们需要忘却最为痛苦最为不堪的经历,这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由此推断,记忆是一种精神疾病。 -- 筱敏 《涉过忘川》

他遭受过的那些肉体和情感痛苦,带给了他一种不属于他那个年龄的深度和智慧。那些战胜精神疾病和痛苦的人拥有更强烈的同情心,更有远见,所以他们是危机时刻最合适的领导人。 -- 帕特里克・肯尼迪

抑郁症是由很多症状组成的,其中没有一个症状是抑郁症独有的。我们不能说有了某个症状,这个人就患有抑郁症,抑郁症的各种症状也会出现在其他精神疾病当中,比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等。 -- 《大脑修复术》

将这个项目从儿童延伸至成年人,意味着医学杀害成为一种官方的整体政策,一个希特勒在他1939年“元首法令”中宣布的政策。几个月前,他把内政部卫生秘书利奥纳多・康迪和帝国总理府主管汉斯・拉默斯召来,告诉他们(拉默斯这样回忆):“采取会导致死亡的行动,来灭掉严重精神疾病者的‘不值得活着的生命’,他考虑这样做是合适的。”希特勒接下来又引用了“一些例子……在这些例子中,这类精神疾病患者只能用沙子或锯屑作为床铺,因为他们一直用大小便弄污自己”,还有“病人把自己的排泄物塞进自己口中吃掉之类”的例子。希特勒指出,采用这种方式,“就能节省一定的医院、医生和护理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的这样一幅讽刺画,象征着对人民纯洁性的所有威胁。 -- 罗伯特・杰伊・利夫顿 《纳粹医生》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人无法自控,精神疾病的痛楚便在于此,但我们也同样要承认,在那些有充分行为能力的人群里,有人推卸责任,有人承担责任;有人面临精神绝境时选择用伤害他人来解决问题,也有人一生平凡,却在绝境中绽发出人性最伟大而灿烂的光芒。 --

从抑郁症到强迫症,这些精神疾病都和神经可塑性有关。患者对症状关注得越多,这些病症侵入神经回路的程度就越深。在最坏的情况下,大脑会把自己训练成患病状态。很多上瘾症就是通过加强大脑内的可塑性回路而强化的。 --

精神疾病患者通常被当作“无用的吃饭者”,由此而来的逻辑延伸是:用饥饿作为一种杀掉他们的方式。作为致死的一种消极手段,饿死通常是不怎么被注意的。在许多地方,精神疾病患者已经是不让吃饱了,而不必养活他们的想法又在“传播之中”。而且,一个新的中央会计处的设立显然又减少了拨给这些机构的费用。(冬季治疗的减少也是类似的原因和效果。)帕方缪勒医生基本上响应这种做法,在埃格尔芬格―哈尔,他早已采用过将儿童饿死的方式。到1943年,他会为那些老年人设立两个“饿死屋”。 -- 罗伯特・杰伊・利夫顿 《纳粹医生》

心中的不平不满、 恼怒、 忌恨等情绪滋长蔓延,就可能患上忧郁症等精神疾病

如果这种心灵的荒废进一步加剧,还会引发家庭暴力、 虐待儿童,甚至导致自杀

我认为,人们一味强调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只在肉体和才智管理上花工夫,而忽略了对心灵的管理,这才是上述现象的根源 -- 稻盛和夫

精神疾病比身体疾病更痛苦千万遍,因为精神上的脆弱和痛苦无法用语言表达,也不能用药物止痛,更不能用医疗治愈。

只有从心底上为疤痕敷药,贴上爱的创口贴,分轻重,分时候,也分是谁,才能将心上的痛,伤,疾病,慢慢的减轻,直至痊愈恢复最初的健康模样。

弗洛伊德认为 「当我们坠入爱河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得了一种特殊的精神疾病」

「 我们都变成了以当下为中心的笨蛋,对于未来的劝告充耳不闻 」

说得含蓄一点就是,我们在做一些无益于长远目标的事情

爱情把我们都变成了幸福的傻瓜

明天如何可以先放一放,因为今天我恋爱了 -- 《时间的悖论》

很多年前我就思考过 人是否值得为艺术牺牲生活 煎熬灵魂 人们喜欢一个艺术家贫穷 落魄 堕落 早死 觉得这样才是一种资格 一些读者由爱生痴 见不得作者得到生路 最好她或者他永久的漂泊 无子女无爱人 孤独终生 落魄死去 自杀最酷 但人不是为艺术而牺牲 而是应该以艺术为工具达到自我救赎 精神疾病并不是什么勇气 --

损己利人 有些人生性消极,习惯委曲求全,这比损人利己的想法更要不得。这种人无所求,无所欲,也没有原则,只亟于讨好别人,容易受人左右。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深恐得罪人,唯有借借别人的接纳来肯定自我,这种习性正中损人利己者地下怀。 可是被压抑的情感并不会消失,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有些精神疾病就是这样造成的。 若是一味压抑,不能把愤懑情绪加以升华,自我评价将日趋低落。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每种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都有某种遗传成分。现在,人类基因组的20000个基因已经得到测序,这样就能鉴定特定基因与易感疾病的关系并因此判断某人有可能易患某种特定的疾病。对人类基因组的认识正开始转化到医学实践上,对个体基因组的扫描能够越来越详尽、复杂地称量出该个体罹患神经精神疾病的风险。因此,我们再次热切地表达我们的观点(从第1版以来就一直强调),即神经科学的进步决定了临床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未来。 -- 埃里克 R・ 坎德尔 《神经科学原理》

现在每次走从寝室到图书馆这段十五分钟的路,我都会在意身边擦肩而过的风景,他们之中有的步履匆匆,有的缓缓而行;有些成群结伴一路欢歌,有的形单影只稍显孤寂;有的人表情乐观而自信,有的人严肃像是有心事;有些男孩女孩拥抱着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他们,也有一些表情麻木貌合神离。而这平凡的场景片段接连起来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昨天乐观自信,今天可能就变得心事重重;而今天稍显孤独的那些人,明天可能也会一路欢歌;男女之间的热烈与冷漠,虽然未曾经历,也见过太多,我想这可能是某种精神疾病,而病源就是那颗不安的心。

爱比克泰德说,大量苦难源于我们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我们试图向区域2中的某个外在的、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东西行使全面主权。继而,当我们未能控制它时,我们感到无助、失控、愤怒、愧疚、焦虑或抑郁。第二,我们没有承担起对区域1“我们的思想和信念”的责任,而它们是我们能够控制的。相反,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归罪于外界,归罪于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爱人、我们的老板,归罪于经济、环境、社会等级,最终我们又感到愤愤不平、无助,感觉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失控、被外在环境摆布。许多精神疾病和情绪紊乱都源于这两种致使的错误。 -- 朱尔斯・埃文斯 《生活的哲学》

在方楼看见的。

木楼梯尽头的门,也被贴上了菱形红纸,写着“新年吉祥”。

……

那是她的屋子,但我不知道她叫什么。

大约是十六七岁的。患有精神疾病,也是她的死因。

不上学,终日只坐在门口。不说话。大人也不让小孩子见她。

我们唯一的交情,就是我偶尔摘些果子和她一起吃。她笑起来。

……

后来楼里老人很小声地说,她走了,草草葬在山丘上。

心疼吗? 不。甚至,连难过都谈不上。她不需要怜悯和同情的。

你看,我还记得你。他们也没有忘记给你贴红纸。

……

立春这天,我带了点果子去看她了。

新年吉祥。那个人啊,你在另一个世界,也要过得好哦。

上一章 无题 杂货句子2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