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死神的送葬
本书标签: 都市  名柯  校园生活     

第二次

死神的送葬

第 2 章   车上的信号不好,时通时断,苏潼一边跟李嘉图发消息,一边看那本在飞机上没看完的书。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直找不到信号源的手机突然进来了一条消息。是李嘉图发回来的,内容自然是接着上一句没有说完的话题。   他说:你一定要吃饱来。信不信?符止敬他们肯定是要喝酒的,你要是不吃点东西垫肚子,就等着被那两个酒鬼灌醉吧!   读完苏潼忍俊不禁,好在李嘉图所说的那两个酒鬼坐在走道另一边,必定看不到他手机上的内容。   自从坐上高铁以后,苏潼就没有再和他俩有言语上的交流,只顾看书。现在注意到他们,还真是不小心听到了他们聊天的内容——   “像苏潼这样的贵客大驾光临,今晚再怎么着,也得把那坛石榴酿取出来喝了吧?”施诗磊盘算着。   符钦若信手翻看着高铁上的旅游杂志,说,“不如把那坛玫瑰花酿也开了吧?”   施诗磊眼睛一亮,胳膊搁在扶手上,笑道,“我正有此意。你说苏总工的酒量怎么样?有李嘉图好吗?要是他酒品不好,喝醉了……”注意到苏潼正看着他,他停下了背后的议论,冲苏潼盈盈一笑。   苏潼好气又好笑地摇了摇头。   “苏总工,晚上要一起喝酒哦!”施诗磊立刻邀请道。   他没有那么强的好胜心,老老实实地说,“我酒量不好,酒品也差,还是算了吧。”   符钦若转头看他,倒是和施诗磊一路,说,“少喝点就行了。”   苏潼趁着手机还有信号,给李嘉图回了一条消息:果然被邀酒了,逃不过。   这年的冬天特别冷,早在十二月,浙江很多地方就已经下了雪,绍兴也不例外。苏潼回来的前一天,还因为天气预报上预报有雪而担忧飞机晚点,万幸没有。   施诗磊把车停在高铁站的停车场,他们一出站便直接开车回家。路旁的积雪尚未融化,道路一直在打滑,为此就连回台门的车速也不得不放慢。   等抵达符家台门,正到家家户户华灯初上,飘来甜蜜饭香的时分。   台门依旧如同苏潼上一次来的那样幽深,因已到腊月,每一进都挂上了新的红灯笼,红彤彤的将堂前和道地照亮。   青砖石间留有结了冰的积雪,走上去有些打滑。走到深处,便能闻到厨房飘来的饭菜香。   施诗磊高声喊道,“爷爷奶奶!我们回来了!带客人回来了!”   在那长长的通道里,苏潼见到了绾着发髻的老夫人从厨房走到饭厅,消瘦而年迈的身影在红灯下依旧是那样单薄。   符老先生从更深那一进走出来,见到苏潼,微微怔了怔,笑道,“苏潼来了。”   “爷爷好。”苏潼乖觉问候。   不消片刻,符奶奶也从饭厅走出来,惊喜道,“哎!小苏来了呀?好久不见了!”   “你瞧,爷爷奶奶连我们都看不见,光看见你了。”施诗磊接过符钦若手里的行李,往房间走,酸溜溜地笑话道。   符钦若看他走远,笑着向爷爷奶奶解释道,“我坐的是从东京过首尔经停的飞机。正巧苏潼从东京回来,坐的也是那个航班,遇到了。”   “这么巧?!”符奶奶意外得很,忙招呼道,“别站着,东西放一放,来吃饭吧。哎呀,钦若你们也真是,不早说一声,我好收拾房间让小苏住。暑假思思回家以后,家里没一间客房是能住的了。”   符家台门从前住了近百口人,最不少的就是房间。因为知情,苏潼才临时答应符钦若的邀请,现在听奶奶这么说,反而觉得自己冒昧了。   “没有关系,反正符钦若回来了,施施也是要和他住。符钦若把自己的房间收一收,让苏潼临时住几天,不碍事。”好像看穿了苏潼的尴尬,符老先生轻描淡写地安排,对孙子说,“符钦若,把苏潼的东西拿你房间去。快来吃饭吧,天冷,菜凉得快。”   苏潼客气不过符钦若,只好把自己的行李交给他。想起李嘉图说过要把带回来的特产给两位老人家,苏潼又在心里提醒了自己一回。   符老夫人本是为了迎接出差归来的孙子,准备了一桌丰盛可口的杭帮菜。苏潼倒是因此有了口福,吃到了传统的家常美味。   江浙一带的菜口味偏甜,苏潼初来的那段时间,并不适应。好在他本身就会下厨,想要做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饭菜并不困难。但随着李嘉图去南京念书,他过回一个人的生活,人也渐渐变得懒惰起来。   一个人本来就很难买菜,于是一周能开伙三四次已经十分难得。其他时间则是在公司或者外头解决。口味会因为习惯而变换,慢慢地,苏潼也能够接受这里味道清淡甚至甜腻的味道了。   与老人家几年不见,席间不免被问起最近的一些情况。他们问问苏潼的近况,也问问李嘉图的,得知李嘉图去年前往日本留学,一桌人不约而同都静了几秒钟。   苏潼原先不觉得有什么,可这几秒钟的安静好像一个巨大的旋风,卷得他的心空了一遭。他笑道,“年轻人有抱负当然要出去闯一闯。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拥有天赋,是很难得的事,浪费机会就太可惜了。”   听罢,施诗磊打了个抖,“好冷。”   “施施。”符奶奶不太满意地剜了他一眼。   他嘿嘿笑着,说,“是挺冷的。奶奶,待会儿我想把秋天酿的那坛石榴酒温来喝。”   符老先生说,“喝吧。石榴寓意好。”   苏潼看着低眼吃饭的符老先生,隐约觉得他这话是对自己说的。他说,“我从东京带回来一些茶点,不如拿来佐酒吧。”   “管不了你们年轻人啦!”符奶奶好笑地摇了摇头,“先好好吃饭吧。我等下帮你们把炉子找出来。”   下过雪的天空总是特别明净。晚饭后,苏潼回房间里洗了澡,换好衣服推开浴室的棱窗通风,正好见到银色的月华洒满庭院,将小小的明堂照得格外明亮。   他站在窗前吹了一会儿冷风,看着对面墙上爬满的枯藤发呆,直到打了个喷嚏,才想起要添衣服。   江南一带到处都是这样的房子,除了民居,还有园林。从前的人格外风雅,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制造出春花秋月、春夏秋冬,仿佛每一扇窗户外都是一幅画,每一刻的月光都值得逐步停留。   苏潼年纪还小的时候也十分喜欢这样的庭院,毕竟古诗词里描述得太多、太好。不过当他来到杭州定居,将周围的大城小镇都游遍,又觉得来来去去都是重复的景致,并无特殊。看多了,也觉得厌腻。   然而对李嘉图来说,却都是不同的。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看出每一座亭台楼阁的不同,甚至可以不看解说,就告诉苏潼那座房子里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李嘉图说,建筑物会说话,它告诉世人,建造它的人在考虑什么、喜欢什么,有怎样的生活习惯。   李嘉图在符家台门度过了大半个暑假,苏潼也因此在这里住过小半月。苏潼还记得,他来的那天,李嘉图带他在台门里逛了一圈。   尽管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个星期,但李嘉图一直没有机会把里里外外都好好看一看。他们先去了台门口,李嘉图在正门和侧门间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猜想这家人一开始恐怕走的不是正门。   “怎么说?”苏潼疑惑道。   李嘉图比了一下正门柱础和柱高的比例,“正门和侧门柱和柱础的比例一样、设计也一样,应该是同一时期设置的。但是正门的门钉用以钉门于横幅,但侧门只是装饰而已。明清之后门钉才沦为纯粹的装饰品,所以我猜想这个正门应该明清以前就有了。”   “你不是说,正门和侧门建造时间是一样的吗?”苏潼想了想,问,“你说侧门换过?”   他连连点头,“用的多了,当然就换掉了。回头问问符爷爷。”他耸了耸肩,跳过了门槛。   明堂内,石榴花开得正好,一朵朵红艳艳地点缀在翠绿色的枝头。刚刚泼过井水的明堂内,每一块青砖都亮晶晶的。   李嘉图穿着背心和短裤,脚上拖着木屐,不知多长时间没有剪的头发已经能扎起来。他的胸口和两条胳膊都是晒黑晒红的印记,和原本白色的肌肤形成强烈的对比,显得不修边幅。   苏潼走在他后面,问,“那为什么不走正门呢?”   “大概是怕犯冲吧,”他脚上的木屐哒哒哒作响,听着轻松而慵懒,“宅子周围有水路、兽头、庙口这种,会冲犯大门,给主人家带来不利。这是风水上的迷信,不过古人很信这个。”   李嘉图走到那株石榴树下,蹲下来,介绍说,“这个盆,是道光年间的。你看,这里写着。”说罢,他用一支掉在地上的树枝刮掉盆上的污泥,让字露出来。   苏潼却笑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剪头发?我都要抓到你的小辫子了。”   “啊?”他抬起头,用手背上的骨架推了推滑下来的黑框眼镜。   苏潼蹲下来,扯了一下他扎起来的头发,“我扯你辫子了。”   “我明天记得,肯定就要剪了。”李嘉图继续刮盆上的泥,“老忘、老忘,明天你千万得提醒我。”   苏潼想了想,说,“别剪了,挺好看的。”   李嘉图古怪地瞥了他一眼,夸张地说,“你没觉得,油光可鉴吗?”   闻言,他忍不住笑起来。   “你看这里,道光七年……”李嘉图转头,皱眉问,“你怎么就是不看呢?——诶!”一颗石榴花砸到了他头顶上。   苏潼把那朵石榴花拾起来,作势要往他头上戴,被他瞪着眼睛用手撇开了。   李嘉图倏尔起身道,“我出去剪头发了。”

上一章 第一次 死神的送葬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