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盛会
本书标签: 古代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前夜(上)

盛会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盛辞留学的日子。丹草站在她边上,眼泪就跟断了线的珍珠一般直直地往下掉。还有她爸妈也来码头送她了。

沈存倒是没来,说是有紧急军务要处理。只是明眼人都知道他这个人目标大,这港口人来人往的,只怕很容易被偷袭。不然就是盛辞想走也走不了了。

那两位姨太太也没来,她们本就要带着孩子,自然情有可原。盛辞前些天已经见过她们了。其中那个容景颐就让盛辞印象深刻。

她原本是军官家的小姐,谁知父亲跟错队伍,又犯了些事,接连被降职,高不成低不就的,现在正是不顺心的时候。

不过,所幸她哥深受路起平路司令的重用,也就是路珊华她爹,才让她们容家东山再起有了些许生机。

盛辞回过头来看着泪眼婆娑的父母,心里尽管涌起了百般不舍,可是她今天必须得走,因为她知道现在的选择才是她想要的。

来到陌生的国度,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起初,她连跟别人说句话都磕磕巴巴的,不过,过了好几个月,也已经会说些几个完整通顺的句子,倒可以算是勉强通关了。

盛辞在学校和几个华人也算是能说得来。只是华人之中大部分都是男士,只有几个女生。其中一个叫谭丝妤,比较和盛辞亲近。

谭丝妤阿辞,你觉得我们要是回去到底能做什么呢?

谭丝妤其人也不怎么喜欢说外文。

盛辞以自己现有的力量,打破中国一潭死水的局面。能尽力的尽力,能发声的发声。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盛辞义正言辞的说。

虽然别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好像有点讲空话,但是盛辞明白那正是她自己当时最真实的想法和念头。为此,她甚至可以付出她的所有去捍卫它。也许我们把“它”称之为叫“信仰”更加贴切。

盛辞希望她在这里也能够同化更多的人去捍卫这样的信仰。所幸那个时候还是有很多与她志同道合的中国人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共同努力,勤工俭学,争取早日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所以在大部分时候她并不觉得自己很孤单。

她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还要考学深造,主要想了解西方的社会情况以及世界的“新思潮”,掌握“哲学的思想”和“科学的能力”,以便日后归国积极从事救国运动。

连谭丝妤都说她未免太勤勉了些,每次老师一讲完那些枯燥又繁琐的理论,就准时在图书馆里窝着研究。

KatherineSue,我们周末有个中外学生交流会,去吗?

一个加州的姑娘告诉谭丝妤。

谭丝妤嘿,我的小可人,怎么样?

谭丝妤戏谑地说。

可人这个称呼是有个华籍学生叫盛辞英文名的时候出现的乌龙,从此以后,谭丝妤她们便叫开了。

盛辞去,为什么不去?

在盛辞看来这可是个千载难逢机会。

很快的周末便如期而至。谭丝妤她们包括盛辞都比平时精心打扮了一番。

盛辞穿了件浅紫色蕾丝泡泡袖连衣裙,别了个羽毛胸针,得体又不失俏皮感。

谭丝妤带着盛辞到处转,这边要看看,那边要聊聊,不一会儿盛辞就有些受不住了。

她今天穿了对比平时还高出几厘米的高跟鞋。好看是好看,只可惜中看不中用,就先去躲清静去了。

一个白人向盛辞走来,想跟她跳支舞。盛辞一时不好意思回绝,就在她推托时,没想到温刻来帮她解围了。

温刻是学校的华人之一,盛辞与他也算是点头之交 。盛辞向他说了声谢谢,便匆匆去找谭丝妤她们了。

交流会进行得很顺利,跳开场舞的两位嘉宾以精湛又不失热烈的舞技带动了在场所有人的热情。不过盛辞心心念念的可不是什么交谊舞,而是后面的重头戏——交流会的发言。

她甚至都挨个查遍了那些个晦涩难懂的句子和发音别扭的单词,就准备在今天显露一手了。

没过多久,温刻上台致辞。其实他念的演讲稿就是盛辞写的。原本在这个学校里华籍亚裔是没有什么上台资格的,要不是温刻带领整帮中国留学生去抗议,可能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虽然她的口语表达一般,但是书面表达也还算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异国他乡的煎熬,幸好有来自同胞的鼓励支持和齐头并进,不然盛辞很怀疑只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很难维持下去。

温刻字正腔圆的演讲着,慷慨激昂,热情洋溢,不过还是有不少洋人会出声打断他,温刻都一一漂亮地回应,让他们顿时牙口无言。

外国人A不好意思,请允许我说几句。你们中国人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确实在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下,每个人都渴望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现在真正的主流是资本主义的社会。

一个蓝眼睛的外国人反驳他。

温刻但只是现在,它并不代表以后。资本主义固然是这个时代的主要产物,但是只有实现孔圣人的真正的天下大同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温刻从容不迫地应答。

外国人B这只是一个超级梦想,太过于理想主义了。

又一个反驳者站了起来。

温刻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和没有勇气实现的东西是两码事。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没有办法实现就打退堂鼓。这并不明智。

温刻继续慢条斯理地说。

上一章 旧梦(下) 盛会最新章节 下一章 前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