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透明的忧伤
本书标签: 短篇  散文随笔  时事新闻评论   

空巢青年 ——终是一人扛下生活中的千军万马

透明的忧伤

我知道远方有诗句,也知道没有你”

——毛不易

就以这句歌词开头吧,远方是梦想,是诗情画意,却唯独没有可陪伴的人。

仔细想想,被互联网卷入的每一个人似乎在失去某些东西。

哦,对了,是社交的失语。

社交的失语在年轻人的身上显得非常明显,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想发朋友圈,精心编辑好一长串的内心solo,最后还是无情地删掉,

打开通讯录,QQ列表,微信好友,

满腔的热情与失意却不知道能对谁倾诉,

我们想说的话越来越多,

可能聊天的人却越来越少。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达2.4亿,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独居青年也被戏称为空巢青年。

那何为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她)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

毕业后,我也加入了空巢青年。在一家媒体实习,采访,记录,写稿,成了我的日常。一个人在一个满是陌生人的城市里,活得很小心翼翼,单位里的同事们,除了带自己的老师,剩下的便是孤寂。

有一次去采访一个篮球比赛,要录视频,只有老师和我两人,那天中午突然下着大雨,老师要赶去接小孩,便把我一个人留在赛场上,捣鼓着摄相机,突然发现电池快没电了,备用电池被老师带走放在她包里了,想着给老师打电话,可是拿起电话的瞬间又放下了,实习生不是什么都要懂,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看着身边那为球员奋力地嘶吼声,突然觉得好无助好孤单,如果此时身边有个伙伴多好。

我在观众台旁,挨个试着找人帮我拍视频,因为我手机的相机出问题,拍不了。在问了几个人之后,终于有个女孩愿意用她手机帮我录,并QQ传给我。在回去的路上,雨渐渐小了,没有伞的我提着十几斤铁重的摄像机顶着老天爷的眼泪一步步向公交车站走去。

一个晚上,有一个朋友问我,你孤独吗?

以前的我只是孤单,一个人起床,一个人吃早餐,一个人加班到深夜,一个人开车在一个人都没有的路上,并没有不好,也不觉得孤独,但是那天起我孤独了。

那时候起我明白,你在孤单中期望的温暖成就了孤独的温度。

网上有人问作为空巢青年是怎样的感觉?

数万网友给出的答案,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喜欢在公司待到很晚,理由是,回去也没啥事,反正也是看手机”;妆不大会化,衣服也不大会挑,但网络、灯和水管什么的,修得不错;碰到蟑螂鼠蚁第一反应不是大叫,反正叫也没人帮忙只能硬着头皮处理;没网购没叫外卖却有人敲门,没点胆量连猫眼都不敢看;

“不管是出门丢垃圾收快递还是买吃的,当门在你身后咔嗒一声轻轻合上的时候你就意识到大事不妙,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如果只买一顿的,买青菜的时候会听到小贩说:再拿一点,你那还不够 1 块钱。”

“水果一次就买一个两个,被水果店老板嫌弃,水果一次只买三四个、买多了怕吃不了的尴尬;下班回到空荡荡的家,心中泛起的一丝失落;因家里没人只好将快递寄到单位的无奈;没叫外卖的夜晚突然响起敲门声的惊讶;无人问我粥可温,也无人与我立黄昏……。”

我害怕也恐惧这样的生活,可是我发现从出网络出来,放下手机,面对的便是这空空荡荡的房间和无尽的黑夜……

一位80后大哥说他现在重返空巢青年状态,没有了以往的煽情和感性,更多的只有肩上的那份责任。很多话不再像以前那样随便能说的出口,只能自己默默的忍着。走在街上感觉自己依旧风光靓丽,回到家里只剩下一副皮囊,然后不断的让自己颓废,出门的时候还不忘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继续假装着光鲜亮丽!

从小到大我一直扮演着女汉子的角色,像个什么都不怕的人。其实,寂静的夜晚,也想有个人怀抱我入眠。

记得大四时有一次去上早课,有个同学从后面拍我的背,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总是看见你的时候都是一个人,难道你不孤独吗?要是换了我,我肯定受不了”

我尴尬地用“因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来掩饰了我的孤单,还好她没有往下探寻我孤单的感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愿意一个人的。

不互相打扰彼此已经成为成年人之间的默契

社交的失语,让我们每一个人成为了一座孤岛,一座封闭的孤岛。

以前网络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我们聊天,加好友,即便陌生好友,彼此谈论着过往,恨不得线下相见;而现在的我们躲在网络里,说着无关痛痒的话,一提到见面,便马上删除好友,好像网络上的聊天不见面安全感才会牢固。我们渴望社交,却又害怕社交,在互联网里,我们失去太多了。

我初中高中六年的同学兼好朋友,以前,哪怕一个电话我和她都会聊到天亮,可是后来啊,我们就只剩下了微信里的“在吗?

怎么?

没。

过得怎么样?

还行”

便成了太监文。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下载没有熟人的社交软件,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频繁地昼伏夜出,只为安慰那颗孤寂失眠的心灵。

翻看彼此的朋友圈,点赞成了习惯,不聊天成了默然,甚至有时还会担心突然的点赞是否唐突到他的生活。

我们的身份越来越多,可做自己越来越少。

在这个世上,比孤独更可怕的,是被人知道你孤独,“何为孤独?”

“形单影只,茕茕孑立。”

“可否具体?”

“一壶酒,仗剑天涯。”

“可否再具体?”

“窗外桃花已开,你不在。”

每一个人都在极力掩饰自己,明明我们生活得那么热闹,却又那么孤独地活着,终是我们自己一人扛下生活中的千军万马。

上一章 该怎么去评说一个人的一生呢? 透明的忧伤最新章节 下一章 他跳海室友帮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