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透明的忧伤
本书标签: 短篇  散文随笔  时事新闻评论   

潜规则文化

透明的忧伤

现在大家的话题都在刘强东先生的身上,他最终还是做了对不起奶茶的事情。抛开他的事情不说,我今天来小说一下潜规则文化。

百度百科:“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而言的。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创造“潜规则”这一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百度百科:特点

1、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各方的造福或损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发生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本降低;

3、所谓约束,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利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预期的稳定性;

4、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规矩,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

5、通过这种隐蔽,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凭借这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潜规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是中国文化中没有潜规则,那才叫奇怪。

除了娱乐圈的潜规则,生活中处处都是潜规则。官,本是为民办事,服务人民的,但是就像那领导人说的那样,“我可以不收,但你不能不送。”这是暗示性潜规则,求人之人也是知道,不送礼的话,事是办不成的。

小时候,在我映像中,我父母办事情的时候,都会带上礼物。特别是去求当官的。

我是超生的,办不了户口,我读到三年级才办到户口。因为上面严查人口,像我们这种小山村,地处偏远,不过还是逃不过。三年级的时候,没有户口的学生一律不得入校,老师都是当地的代课老师,他们也不敢再收了。就算和家长有多熟悉,依然还是不能收。因为他们如果收了没有户口的学生,被上面查到,不仅要负全责,连工作也会丢。于是家长也理解老师难处,不再强求。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我很晚才读书的原因了,因为没有户口,被查出也是要罚款的。

后来没有办法,只好去上户口了。家里太拮据,又拿不出那么多钱。

我记我爸爸拿了一瓶别人给我家放了1年多的茅台酒,提着去见了哪个村里当官的。但是后来又提着回来,因为那人不敢保证能上的了户口。于是乎,说等办完后再说。可是一等就是没有消息。爸爸妈妈也不能让我不读书,于是不知从多少人哪里借了钱,才筹够我的罚款费5000大洋。

反正,我小的时候,大人们要求人办事的时候,无论是朋友还是当官的,从来都不是空手。

现在我知道了,这叫做潜规则。

人人都恨潜规则,但是人人都是潜规则的推手。就像我听别人说的,中国贪官都是老百姓养出来的。

真希望,潜规则这东西能够在我们生活中消失,但是好像很奢侈。

上一章 你还相信爱情吗 透明的忧伤最新章节 下一章 绝望中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