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透明的忧伤
本书标签: 短篇  散文随笔  时事新闻评论   

秒退老外押金寒了谁的心

透明的忧伤

今日打开亚太日报,看到一则新闻:“装成外国人,押金秒到手”,这是不该有的看人下菜碟做派。

近段时间以来,共享单车领域的某头部企业深陷困境,引发广泛关注——很多人还是被“退押金难”的遭遇裹挟着保持关注。

近日,有网友想退押金,但听说打电话要打久,就脑洞大开。他假装外国人写了封投诉邮件,人设为:来自加州,在中国生活了两三年,中文不太好,做事喜欢上纲上线。结果该公司火速退了押金,还回复了一封英文道歉信,一时间引起热议。”

对于该公司的做法我也就只能是呵呵一笑啦。中国人对自己的同胞是连骗带哄,如果连骗带哄都不好使的话,那就做无赖,这也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可是对于外国人就不一样了。从火速回信看出该公司确实是看人做事。因为他知道中国人就那样,折腾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出来,除了集体性的挠挠痒,找公关随便对付一下边可以解决。而到了外国人这里,他害怕人家外国人骨子里崇尚的自由法治精神,一旦真去起诉,他可是真应付不过来,况且还要顾面子形象,毕竟大国风范的样子还是要有的,但这只会更让当初支持他们的人感到一阵恶心。老外是人,难道国人就不是人了吗?国人支持你,到最后反过来如此对待国人,把外国人当爹还是妈啦?恐怕国人对老外有很大误解吧!也是哈,中国在没有改革开放以前,在大街看见一个外国人都觉得多稀奇古怪。以前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在街上遇见一个老外,都盯着看了很久。况且在那样的时代,遇见老外还真的是很稀罕的事情。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呀,中国现如今已经是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国啦!但是我们骨子里依然对老外崇拜着,这很荒唐。也许是影视剧,文学等软文化的传播影响着国内大批的人对构建老外的形象认知都还停留在只要是外国人都会英语,或者只要是外国人就很有绅士风度的刻板映像中。

一直以来,国人对国外的接触除电视剧电影,那就只有文学书刊,或者自己出国体验了。但是如果用脑子稍微思考思考,就会知道电影和书籍大多都是杜撰和带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甚至有极端派的个人主义观点。

这些影视剧为我们这些接触不到真实的外国的普通人营造了一个半虚构的世界,以为外国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影视剧里的一样,然后我们在自己去幻像。这是极度的荒谬。

以前我读外国作品的时候,总是觉得外国人怎么怎么好,后来看电影觉得他们好绅士。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这就是国外想要给我们传播的美好形。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呢?

我老师在英国留学期间,在英国火车上遭到当地人行窃,甚至有人还说偷的就是中国人。

看吧,这就是拟态环境下虚构中的社会与现实的背离。

“西方热”与18世纪之前的“中国热”是一样一样的。举个例子,傅满洲这个被外国人幻想出来但中国历史上没有的人物形象却长期的影响着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因为傅满洲这个人集所有的奸诈狡猾、心狠手辣和为目的不折手断的阴险卑鄙等形象。要是外国人读了对中国没有偏见,我宁愿不再喝井水。

我想表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两面性,千万别被小说和影视剧影响你的思考方式。

反正,我是特别不喜欢该公司的做法,真的很没有节操诶!他这样做失去的不止是信誉,还有国人的心。

唉,好寒心!

上一章 从5G看中美贸易战 透明的忧伤最新章节 下一章 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