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寒雪的诗文社
本书标签: 短篇  玥柒紫荆城  诗文集 

游记

寒雪的诗文社

寒雪今日文题:游记

寒雪开社啦

…………………………………………………………

寒雪水花四溅,白色的细水柱子在半空中画了一个弧度又落了下来。雾般的喷泉里有一条若隐若现的……啊!彩虹。 七色的彩虹只让一半的身影显露在水帘,即便这样我也已经满足了。生活在“混泥土森林”的我见着的彩虹竟然是在人工喷泉里,想起来,可悲,又可笑。之后生出的感触是后话了,当时的我只顾着兴奋地尖叫,督促着爸爸用手机拍照,直后悔着没带相机来记录如此美丽的瞬间。 身后是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鹭江,不远处是码头。沿海边的路走。没有预想的海风带来清凉,反而觉得蒸汽升腾,热浪带着海的腥味、咸涩、潮湿扑面而来。 这是乘坐了多次的船,是渡过了多次的航线。一切都熟悉得可怕,连与码头相连的趸船在记忆中也有一个清晰的样子。到达鼓浪屿,双脚踏上了地面,码头仍是那番熙熙攘攘,人们互相推搡着,或停下脚步听街边艺人的吉他。 记得和爸爸突发奇想来鼓浪屿的原因,是想做一次游客。可游客能对这岛如此熟悉么?自然,和许多游客一起去景点的事我们倒做不出来。可作为一名合格的“初来厦门初游鼓浪屿的游客”不去买些当地特产可说不过去啊。既然不买好歹也做个样子逛逛吧?开始对爸爸的提议感到怀疑,不过想想,这也是我们为在鼓浪屿进行短途旅行找的一个理由罢了。看着各个商店里扎堆的外地游客不由得对他们的钱包哀声叹息。 星罗棋布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件也提不起我的兴趣,自然“搜街”活动以失败告终。前方有人在唱歌,“一路顺风,一路顺风……”瞬间淡淡的祝福让我驻足。他们果然是鼓浪屿的活风景啊。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足球场沿线的一条窄窄的小路。往上走,看到一排挤挨着的别墅。正前是一座历经了岁月,无人居住的空房。去掉青苔和满地的落叶,整个别墅散发出的是宁静和典雅。亦或是败落与荒芜。本想在大门前留念,却发现落叶已囤积着到了门前。只在树下静静地站着,没有抚摸老砖,看着沧桑的别墅,心底泛起阵阵惆怅。时间冲刷,莫非就是如此景象?想起过去写的深刻地印在脑海中一首诗,诗词竟和面前的场景如此相似,就像正在演绎着—— 古墙醒了 撒下晨霞 青苔漫布 是无言的画家 抚摸它 像抚摸年华 充满沟痕的老砖 已无昔日的潇洒 古墙回忆 不知何时 曾是泥土碎石的日子 黑白影像般 脸上的苍桑 又一次升华 鼓浪屿像一个有些年头的剧院。鼓浪屿自编、自导、自演着干涩却饶有趣味的历史歌剧。唱高音的女歌手声音已经开始疲惫,漫步在林荫下,心里隐隐回荡着她的声音。鼓浪屿,这绵延不绝的歌剧总是在重复地唱着呐。新的音符也在你不知觉中加了进去。这不断改变的调子,成了所有人心中温情的回忆。 鼓浪屿,你可知道?在曲调的更变中,融入了我们对你深深的爱,带进了我们的激情。到了最后,所有的低声吟唱都会汇集成汹涌的海涛,汇集成震天的浪声。 写到这里,有些苦笑地发现上一段有着平常写的演讲稿之类的味道。但改动来改动去,也只能在这里为此段草草地做个结尾。鼓浪屿,或许只能用诗篇,用散文来诠释吧? 海在退潮,阳光下裸露着暗礁,顺着它们走上去,是绿色顶的灯塔。 灯塔是航向,是航海人的家。想起冰心曾在自己的文中提到她曾经梦想着去看守灯塔,我又何尝不是?孩子们到了这个年龄谁不对海洋有着浓厚的兴趣。看到灯塔的一瞬,只记起了冰心的一句话“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在狂风肆虐的夜晚,高悬在空中的亮点是安慰,是导引…… 爸爸的话却浇了我一泼冷水,像冰冷的海水含着咸、苦,前一秒还存在的梦想,一刹那就随海水走了。“现在的灯塔可都是自动点亮呐。”心中有丝丝愤恨,不知为什么就想起鲁迅先生幼年时小隐鼠被阿长踩死一事,虽是截然不同的,可心中都是像有什么破灭一般。记忆里对这个梦啊也只有支零破碎的玻璃渣子。 灯塔,灯塔。我要到灯塔去!

紫依紧张的生活,呼吸着满是灰尘的空气,整个人就像生活在一个熄了火的煤炉里一样,闷得透不过气来。我想起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到郊外去玩,于是我带好水瓶和毛巾准备骑车去离这里不远的一座小乡村看看。一路上,我怀着久久不能平息的激动得到心情来到了那个乡村。由于是下午,而且已经接近傍晚时分了,小路上没有多少人来往,只要几个调皮的小孩子在嬉戏。我推车一直往前走,不一会路就开阔了起来,两旁是大片大片的稻田。稻田在微风的徐徐吹拂下泛起一阵又一阵细小的波浪。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空气,凉丝丝的,很清新很凉爽的感觉,还透着些许植物的气息。我抬头远望,不远处是一座座高低不一的山,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之中,给人感觉就像在仙境里一样。那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涌上我的心头,记忆中的那一片竹林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奶奶家门前曾经是有那么一片竹林的,长得又高又壮,叶子细细长长的。每年都是枯了又绿,绿了又枯,日子久了,地面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枯叶。每次回奶奶家,我总喜欢在竹林里穿梭嬉戏,抓一把枯竹叶,把它们从高空中洒下来,然后静静地看着它们缓缓地再落到地上。这也是儿时最大的乐趣了,可谁料这样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呢?记得那年我回去,那片竹林就像骤然消失了一般,无影无踪。后来才听奶奶说,竹林被叔叔砍掉拿去卖钱了。我无奈,为什么人是类似的人,风景,却总是不一样的风景。 看着眼前这么美的景色,我想,也许不久之后这里也就会变得和城市一样了吧。我丝毫不敢怠慢,生怕走慢一点,后面的景色就没有机会看到了。于是我沿着稻田一直往前走,然后上了山,没过多久就看到一条小溪。溪水很清,靠近岸边的地方还有几块又大又平的石头。我惊喜万分,放好自行车后就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跳进了水里。我坐在石头上,让溪水从指间流过,整个人立刻就像脱掉了一层灰一样。我偷笑,能在城市里找到这么安静的地方真是幸运。 不久,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只好离开这里了。虽然有些不舍,但也无可奈何。天灰蒙蒙的,没有几颗星星。我有点失望。记得去年回奶奶家时,深深的蓝黑底上全是星星,似乎全宇宙的星星都冒出来了似的,密密麻麻地铺在夜空中,只觉得整个天空都在闪烁着一样。我仰着头看了很久,脖子酸痛了都没有发觉。那种情景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从来都没见过这么美的星空,星星多得好像要挤下来了一样。 我不禁感叹,人,真的是夺走了太多的自然美了,就连星空,也要一点点地吞噬掉,所以就连那些理所当然的美竟然也要那么努力地去发现了。

若梦你知道不知道佛经中常说的三个不同世界―“地狱”、“人间”、“天堂”?你相信不相信生长在人间的凡人能创造出这三个世界?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有一位很有才华,却屡屡落第的读书人,怀着“天门锁断修仙路,月斧裁开折桂梯”的理想,组织人工凿成了佛经中所说的三个世界―“地狱”、“人间”、“天堂”。这位读书人就是自号“九洞乐”的李景开,这凿成的三个世界就是有“江南第一洞”之称的玉皇洞。玉皇洞位于大庸城西十公里处,在属喀斯特地貌的月斧山绝壁上,共八个洞,十九座石雕像,五十多处石刻,是一个融书法、雕刻为一体的宝库。 一日有幸,我终于走进了这个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艺术殿堂。踏着一层层石级,按照一般游人的游览顺序,游览了这人间的“三个世界”。自然先下的——“地狱,, “地狱”只有一个洞,叫“因果洞”,是玉皇洞的最低处,在月斧山脚下。离洞口还有十几米远,便望见高悬在洞口的三个黑字“因果洞”,上面还有镌刻着“今来善恶”的匾额,旁有一副对联曰: 因为善因为恶总记生前 果报祥果报殃分还死后 不失为“地狱”。刚进洞,一阵凉风就从洞内紧擦着洞底刮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洞内阴森森的,使人想起《西游记》中描述的“阎王殿”。 心惊胆战,小心翼翼,好不容易看见手持生死簿的阎王爷高坐其上,脸色那么威严冷峻,让人惟恐他将自己的名字画在死簿上。阎王左右分立着手持刑具的“牛头”、“马面”,凶神恶煞,好像要抓住你似的,叫你只敢远观而不敢近视。越过阎王雕像朝里走,便可下到“阴河”。“阴河”过后有个洞,据说洞内更是可怕,深邃莫测。 我虽有些挂念洞内串串石钟乳和排排石笋,却也没有胆量涉过河去,只好带着一丝遗憾来到了一一 “人间” 和“地狱”相比,“人间”宽阔得多,也明亮得多。拥有六个洞,各个洞之间都有一条窄窄的孔道互相连通。我先观赏了用于民间祭祀的“玉金洞”。 洞内只有一座石像,是土地神。民间传说这土地有灵气,向他进贡,可保年年丰收,岁岁平安。 从“玉金洞”往西,通过“毫笔洞”,穿过“墨池洞”,钻出“虎龙洞”,便到了“雄狮洞”。 “雄狮洞”是“人间”六洞中较为著名的一个。洞内有十米多长、二米多高的雄狮,在整个石窟艺术中应推第一。那狮子脸上没有平常狮子的凶样,带着一丝微笑,大口稍张,端坐着,像刚刚吃饱猎物。狮子身上毛纹清晰,鬓毛光滑,使它不失“森林大王”的威风。 狮子右侧,为李景开自塑像。他托膝端坐,注目凝思,神态安详。正上方挂着的那块“不亦乐乎”匾额,还有左右对联“化育崭岩作屋,寒冻旭日为炉”,都把李景开那种“僻古而达观”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石像的造型技艺叫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要不是别人提醒说前面还有洞,我会欣赏下去。 “人间”的最后一洞是“孔圣洞”,里面设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反映了李景开尊孔重教的儒家思想。接着,顺着十多级天梯,我紧紧抓住两旁的铁链,小心往上爬向― “天堂” 说来也巧,正赶上云雾缠绕的好景致。一阵清风过后,一种登天拜仙之感,在我心中回荡。 一上到“雷电洞”,只见手持乾坤带,头戴紫金冠,身穿大龙袍的玉皇大帝端坐正中。玉皇大帝左右两旁的金童玉女面目清秀。金童手持丹瓶,玉女手握琴柄,真是栩栩如生,妙不可言。从洞口向外眺望,绝壁下的澄水河谷是那么美好、空旷,映上洞前崖边的竹木,叫人兴趣倍增,心旷神怡。确实,大自然是美的,然而劳动人民心更灵手更巧,创造出比大自然更美的景色。劳动者是多么伟大啊!

岚惜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从仪陇县城乘车向东北行50公里,在群山环抱的马鞍 山脚下,就是中国军队之父——**总司令的故乡马鞍镇。 从马鞍镇向西一公里多,有一座突起的高山,一峰屹立,青松翠柏,林密草茂,四季葱茏,这就是国家AAAA级琳琅山风景名胜区。走进她,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迈着轻盈的步履,走上琳琅山头,极目远眺,花团锦簇;菜花黄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更美了。宽阔的柏油路像一条玉带环绕琳琅山水。附近的村庄,果林绕宅,粉墙碧瓦,好一派田园风光。 海拔600米的琳琅山,高出周围群山,从山顶分出五个整齐的小山梁,从各方缓缓向下延伸,成了琳琅山的楞角,这使琳琅山成了一个自然生成的五角星。 在山顶上有一小平坝。稍事小憩,见坝中竖着一块《琳琅寨记》的石碑,碑文说:“琳琅,古寨也。……山高而秀,林参蓝天……”顺着小道向前走就是寨门,名曰“琳琅寨”。寨门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外云峰新壁垒”;下联是“山巅武曲化干戈。”据同行者讲:过去山顶南面有一花园是清代秀才丁绍鸿所建,故名“丁家花园”。花园内草木繁多,并修有亭台、水榭,石桥,假山,显得十分别致,堪称寨之胜景。但那时只有富人才能进园观赏,而穷人只得望园兴叹。欣赏了山寨风光,站在遮天蔽日的树木中,远望周围众多的小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下山来就到了**同志旧居纪念馆和**纪念园区。 1886年12月1日,**同志就诞生在琳琅山下李家大湾。在这里他度过了14年之久的少年时代。20世纪60年代,***同志亲笔题写的“**同志旧居”匾额,悬挂在旧居大门上方。旧居左侧是丁家花园私塾,右侧是药铺垭私塾,都是**少年读书的地方。听老人们讲,小时的**喜欢同小朋友一道去琳琅山树林中玩耍,他喜欢这山的几个楞角。有时一天他们要把几个小山梁都跑完,在山上听鸟声,学鸟唱,采山花……他浇灌过的土地,游泳过的小河,亲手栽植的树木,都在琳琅山的环抱里。**从军后,他也特别喜爱五星。抗日战争时期,朱总司令在山西武功县栽植的一棵杨树,树干、树枝横截面都是一颗五星,当地人称它为“红星杨”。在**故居纪念园区,你处处感到此地的奇异和灵气,可以尽情领略到大自然赋予的美景。 马鞍,地灵人杰,山水形胜。在故居纪念园区参观,总司令那“仗剑山河动,挥毫日月明”的气概;那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帅风豪气,令人浮想联翩,让人流连忘返。总司令一生是一首诗,琳琅山孕育了他特有的气质,在朱总故里让人倍加怀念他那高大光辉的形象。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

社长·爱霖娜距陵水城南14公里的南湾半岛上有一个猴岛,岛不大,却声名远播,就因为它是我国惟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始建于1965年,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曲折的海岸线却长达10公里。山上大小岩洞无数,怪石嶙峋,灌木丛生,林木成荫,花果飘香,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猕猴生息繁衍的理想乐园,也是生态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岛上除畜养珍贵野生动物猕猴外,还有水鹿、小灵猫、豹猫、水獭、穿山甲等近20种兽类;鸟类有海南鹧鸪、戴胜等近30种;爬虫类有蟒蛇、蜥蜴等。 本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猴岛曾先后遭遇两次毁坏。1965年建立猴岛保护区时,只剩下5群约100只猴子。1999年7月,猴岛组建了股份制形式的海南陵水猴岛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把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建设猴岛主题公园。由于近几年的保护性开发,山更青,水更绿,猴子的数量已由1995年的1800只左右,增长到目前的29群,2500多只。近年来,猴岛公司又开始对野生猕猴进行驯养,化野性为机灵,让活泼好动而又灵性十足的猴子登台献技,使生态旅游更富欢乐和情趣。至今已有4群已被驯化成功,可供游人观赏。 去猴岛可乘跨海索道。从三特公司上缆车,全长2300多米的索道先是缓缓地跨越海面,海风夹着雨丝,一阵阵地侵袭着并无遮挡的缆车。头发湿了,接着衣服也开始湿润起来,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寒噤,而探索猴岛的雅兴却也因此而更加炽烈。探身俯视索道下的水面,粼粼波光中,养殖珍珠的网箱围成了跨海长堤。细雨迷蒙,挡不住往来穿梭的小船,勤劳的人们正不停地忙碌在越来越浓重的雨雾中。越过绿色深沉的海面,索道坡度陡然升高,缆车的运行速度也似乎加快了许多,原来缆车已经进入南湾半岛开始攀越高山了。从空中往下望,南湾半岛的景色真好,山峦起伏,林木苍翠,缆车行进在绿色的梯阶上,仿佛闻到了林木的清香,花果的芬芳。过了峰顶,缆车便缓缓向下滑行,不一会就到了公园的大门口。 一进门就受到猴子仪仗队的热烈欢迎。只听一声哨响,原本在地上嬉戏玩耍的七、八只小猴急急忙忙奔跑过来,举着红旗列队欢迎游客的到来。看来猴子够聪明的,驯养员说列队五分钟,时间一到,猴子们便迫不及待地一哄而散,也不管驯养员如何千呼万唤,任凭那旗子、横幅乱掷一地,顾自打闹玩耍在一旁。猴岛真是猴的世界,山坡上,树林间,草地上,触目皆是猴子的身影。猴喜群居,性又好动,真个是“猴子屁股坐不住”,或是在树丛中急速奔走,或是在树杈上攀援窜奔,也有的在弥陀坐像前的空地上向人乞食,或三、五个,或一小群,来来去去好不忙碌。在进入猴岛之前,游客即被告知:手提包要锁上,手也不要插在口袋里,唯恐猴子误以为有食可吃而蜂涌上前。 在猴岛,最有趣的无过于观看猴子的表演。先是看马戏表演,那是在一个露天的“剧场”,舞台不太高,台前就是一排排的观众席。一声“演出开始”,猴子们就连袂登台表示欢迎,有拉横幅的,有放鞭炮的,有骑车的,有翻筋斗的,欢呼雀跃,气氛十分热烈。接着,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猴儿们各显神通:又是高跷,又是秋千,又有车技,又有迭罗汉,还有山羊背着猴子过独木桥,节目煞是精彩。只可惜天不作美,细雨蒙蒙,观众们已难以安坐,台上的猴儿们也因为台面打滑,接二连三地跌倒爬起,但仍然继续着它们的表演,尽管“演员”是猴,人们还是报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看完马戏表演,已是大雨如注。幸好猴子的另一场表演是在室内进行的。兴许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猴子家庭的表演场所比露天好不了多少。一个用竹竿和椰树叶搭起来的茅亭,四周空空旷旷,屋顶也是百孔千疮。如果是在烈日当空的晴天,或许可以挡一挡炙人的炎阳。而在雨天,外面下着瓢泼大雨,里面则是流水淙淙从天而降。座位上尽是积水,观看演出时只能撑着伞围成一圈站着。好在猴儿家庭的表演引人入胜,淋湿了衣服似乎也没人抱怨。这个猴子家庭由祖孙三代组成,“家庭”的组成肯定是“硬性搭配”的产物,但经过驯化的猴儿倒是很配合。列队,点名,相互之间的辨认都是自自然然的,没出一点差错。 随着驯养员的指挥,活泼的猴儿们表演了投篮、骑车、荡秋千、爬树、摘果子等节目,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可能是表演的时间长了一点,项目多了一点,小猴子桀骛不驯的天性终于“露了马脚”。驯养员让它投篮,它却赖在地上不动,还伸起了懒腰装着要睡觉。当驯养员挥起鞭子大声呵责它时,它竟一跃而起,抓起驯养员头上的帽子往地上掷,小猴的恶作剧引出了满场的哄笑。小猴更是洋洋得意,满场欢蹦乱跳起来。下不了台的驯养员挥着鞭子佯装要打小猴,小猴东蹦西窜地躲避着,猴妈妈却忍不住跑上前去拉住鞭子不放,骨肉之情表演得淋漓尽致。游客也为之深深打动,响应着为小猴求情,人猴共演了一场“放下你的鞭子”的新剧,热烈的气氛也达到了高峰。

寒雪“和我来吧,我带你去看。”--题记 8月21日,我差不多要离开我所住的民舍了,还有三天,关于张家界的旅程就结束了。我在我所住的民宿所在的小弄堂里晃晃悠悠的待了四五天,巷子内的清晨永远那么悠闲,这里的人们同这巷子一样,仿佛已经这般生活了百年。 就在一个3点多钟的清晨,我决定出去走走。我踏上了一场毫无防备的旅途,在这个一人一包的路途中,我又成了一个飘忽不定的旅人。 站在检票机器前的我还是茫然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踏上这趟旅程,也许同我所想,只是为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日出吧。 我登上了启程的大巴,车上有很多旅人同我一样,想欣赏这一场难得的温柔。有结伴而行的家庭、学生、朋友、母子……我看了看我的身边,一件衣服、一把伞、两瓶水、几个面包、一部手机和一台崭新的相机。以及一个陪伴了我很久的娃娃,这些就是一个旅人的所有。晃晃悠悠的大巴,似乎在这条盛开着繁花的公路上踽踽独行了数年。 来到了山脚下,远远的看着,山间的云海,山外的人海。我随着那断断续续的人流往山之巅往上走,三点四十多,原本在凌晨时分退下的雾气又从山底的湖面漫了上来,处在山腰上的我又楞住了。飘渺的烟雾缭绕着我刚爬过的山路,静静地漫过我的脚后跟。这时的山间,千声万叶都是湿润的,一股淡淡的凉意袭上心头,我感到了无助,这座山静静的伫立这座城市中,就像我静静地呆滞在这山中。 天空泛起了淡淡霞光,这微白在宣告那旭日的东升,我方察觉到了时间过去了很久,同我弄堂里一样,山间永远那么宁静,我这一回眸,好似已经过了千秋万载。 为了赶上这次日出,我乘上了今天的第一辆缆车,那缆车晃晃悠悠的,像历经了苍桑的佝偻老人。除了在双人椅前的T字形护架,就没有任何的防护设备了,我的脚悬浮在万千绿意的上方,就好像恍然间成一位匿藏的仙,那么缥缈,不食人间烟火。清晨的风从我脸边划向远方的绵绵不绝,似乎也在宣告着,我所剩赶路的时间不多了。 我下了缆车,还有大段路要走,很可能这次的的旅程,要结束了… 我跌跌撞撞的跑着,跑过了通天门的99道漫漫阶梯,兜兜转转的山路,昨夜还未淡下的星辰永远在前方为我这个迎接太阳的旅人开路。我磕磕绊绊,红肿的膝盖与臂膀渗出了点点的猩红,就像那太阳的光所晕染的云。我的相机捕捉到了那初升的光,被雾气浸湿的衣服似乎被光芒所拥抱,而我愈发大滴的泪珠也随之落下,缭绕的薄雾也被蒸融,星辰渐渐消逝,为我所指引的,是无尽温柔的光。 下一次,你愿意陪我看完这场矗立在云雾之上,重山之巅的日出吗?“不要紧,这场温柔,我陪你去看。”

寒雪“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今天终于可以登泰山了。 我们经岱宗坊过红门到中天门一路拾级而上,两岸林荫夹道,泉水淙淙,怪石突兀,虫豸合鸣,又有僧侣禅院,楼台庙宇,青烟缭绕,钟磬余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文人骚客的楹联题壁相得益彰,遥想当年一代帝王“万笏朝天”的盛况,但又怎耐得历史的变迁与岁月的更迭。秦始皇策封的五大夫松如今犹存,可是他的雄才伟略却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难免先贤会有“只今惟有青山在,日暮孤云自往还”的慨叹。虽然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的红门有太多太多动人的故事,但是我们却无暇恋及“初步登高”的感受,依然将步履跋涉在曲折迂回的石级之上。 沿途景致美不暇接,而我的心里却只有一个恒久的目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行至回马岭,感觉身心已经有些须疲惫,借小憩的闲暇,便忆起“瞳天日照紫芙蕖,石登盘行路转徐,传是真宗回马处,当年来为奠天书”的诗句。传古有宋真宗赵恒良马行至此处便止步不前了。 稍做调整,我们便继续前进。再至云步桥,只见流泉飞瀑、泉咽瀑鸣,实在美不胜收,心中顿觉少了些须疲惫,放下行囊,按下快门,留下些难忘的记忆。转过云步桥,便是一段盘旋的石级,陡峭险峻,旅人行至此处正当心力交瘁之时,偏又逢上这样的路途,有些耐不住体力的人只能驻足仰望,满脸的无奈之情。但因为心中的目标,我们并没有停下攀登的步伐,这的确是一段异样的攀登,内心在不断的与体力做着艰苦的斗争,惟有坚持才是此刻仅存的动力。好在我们没有被这段崎岖所折服,当沉重的步履迈上最后一阶石梯的时候,一路难得一见的明媚的阳光,突然闪耀在我们的面前了。是的,我们到了中天门。这是盘山公路的终点,有索道直达山顶。但我们决定继续徒步前行,没想到过了中天门却是一路平坦,此时才觉得这大山是有灵性的,刚刚是给我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崎岖和坦荡在瞬间的交替,让我们庆幸中天门下的极力登攀,回想那些驻足凝望的旅人方能感觉到自己的伟大。我们感受着古人三里快活的心情 ,欣赏着崖石上的碑刻铭文,将自然与人文的契合之美尽收视野之中。 行至十八盘,天色将暮,此时游人依然如织,扶老携幼,蜗距蟹行,盘道斗折蛇行,两旁危石耸立,绝壁峭崖之上有幽兰悄然开放,似与尘世相隔绝,不论世间腐朽与繁华。偶见巨石缝隙间有山泉滴落,这大概就是大山给予万物生命之根本,此刻我忽然能悟到“山者,万物之提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殖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吐生万物而不私焉”的深刻哲理。我们在疲惫与新奇的心情里一路攀爬,暮色愈加凝重,盘道远处依稀有灯光乍亮,借小憩的闲暇回望来时的路途,已经消失在视野之外。待到登上南天门,已全然不见了大山的模样,回望泰安城已是灯火通明,仿若人间仙境。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借宿在山上一家客栈里,山风习习,皓月当空,这样的夜晚注定无眠。 第二天一早我们本想观瞻日出的壮丽景致,但却扑了个空,在厚密的云层里我只看到了那一抹浓重的红,瞬间它又消失的无影无踪,虽然心中难免有些遗憾,但很快这种不畅便消失了。当我们看到太阳的时候,它已经有些刺眼,但天空也愈发的湛蓝。登临观鲁台极目远眺,晴岚万里,峰峦对峙,山脉绵延,蔚然深秀,遥望黄河玉带,婉若赤练游龙,盘踞在辽远的大地。 突然间我似乎能领略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骄傲情怀,也能品悟到杜甫“造化钟神秀”的感叹。更能体会曹植的“俯观五岳间,从生忽如寄”的依托,还有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放逸精神。 此刻,吐纳着天地之灵气,顿觉神清气爽,尘世的喧嚣与浮躁皆不在心胸之中,繁华不见,功利不存。或许正是此地此景才让明代诗人于慎行发出了“此生游已倦,何地酒能醒,林底千峰色,依然未了清”的大彻大悟,猛然觉醒的慨叹。如果没有先贤的文笔,我们该如何形容眼前此景?我想也正是有了这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才能孕育出中华民族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吧。 带着些许留恋和不舍离开了日观峰,行经矗立在悬崖绝壁上的仙人桥与手可采红霞的天上街市,留下了我们的所有唏嘘慨叹。 神秘古老的泰山啊!你撩开自己无私的博大的胸怀恩泽万物,创造了如此绝美壮美的人间仙境,任凭我们后人仰瞻;神秘古老的泰山啊!你挥动你那神奇的大笔续写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仙侣奇缘,抑或凄美的人间传说,任由我们后人传讲不息。你饱经了沧桑岁月的冼练,你埋藏着自己的所有情感与挚恋,你用温柔甜美的笑魇包容着尘世的繁华与浮躁,只将无声的言语留给躬行于此山的人去解读去品悟! 笑看凡间红尘,繁华过眼皆云烟。

岚惜上午,我们一行人到了烟雨朦胧的漓江,坐上游船,去欣赏沿岸的景致。 船是顺水而下的,我们这会到了甲板上,如丝如线的雨亲吻我们的脸颊,十分舒适凉快。“水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目远眺,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云雾腾腾,游船像一只小小的鸭子穿过烟雾,排开细浪,向远方游去。 在这闲情逸致中,我想到了《牡丹亭》的唱词:“朝飞暮卷,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倒真有良辰美景的意境。我呼吸着这清洁的空气,感到全身都轻松舒畅,真想当一枚小小的树叶,长在树枝上,再落在这荡漾的碧波中,让流水带我四处飘荡。 细看群山,它们都外披一层薄如蝉翼的绸缎,轻盈缥缈,若隐若现。有一座小山像一只玉兔,伏在岸边,高高地翘起小尾巴,正饮着甘甜清冽的漓江水呢。几座群山簇拥在一起,形态各异,峰顶略向前倾,好似人变成的,人们把它们叫做“八仙过海”。 耳畔间突然萦绕着一阵清脆的笛音,四处环顾,却不见吹笛人。只见岸边熙熙攘攘的凤尾竹在随风招摇。它们繁密的枝叶摩挲着,发出自然的清脆动人的乐音,像极了高明的乐师在随风吹笛。 近处,数只白鹭立在滩边的矮树枝上,修长的脖颈,洁白如玉的羽毛,高傲地挺立着胸脯,不问世事,像极了隐者。有的在山中低飞盘旋,很快便不见踪迹,也许它们正是这山中的仙人,一落地,便能化成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凤尾竹丛中掩着几口人家。房屋都是青瓦白墙的模样,农民们都靠打渔耕种为生。岸边一只小船停靠下来,船上的鱼竿站满了鸬鹚。这种温顺可爱的水鸟此时正把头埋在松软的羽毛中,只要主人一吆喝,它们就会跳下水去,捕肥美的鱼虾。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延续了不知多少年,而一代代的鸬鹚也陪伴了一代代的捕鱼人。 这时,一个黧黑脸蛋的女主人下了船,踩着鹅卵石到浅滩边,打了满满一桶水,倒入船上一口大锅中,锅中有鱼有虾,都是吃漓江水长大的。虽然我未能亲尝,但已能猜到其中的鲜美。 不远处,几只水牛惬意地在水中戏水。它们硕大的脑袋在水中浮上浮下,肆意地晃动着自己的牛角。别看它们个头大,个个都是游泳健将。江边的水草鲜嫩多汁,松软的黑土地是休憩的好场所,对它们来说简直是天堂。 再放目远去,雨帘中,山掩着山,天边有山,山上有天,山边有水。只见山中仍是白云浮动,云烟氤氲,似乎是仙人在出行,不愿让世人看见踪迹。 我们站在甲板上,陶醉在这浑然天成的画中,导游叫了好几遍,我们也不愿下去。半晌,我才回到船厢中,可心似乎仍在那青山绿水中,仿佛是一只白鹭,在山间举翼飞翔……

…………………………………………………………

寒雪下章主题☞

寒雪886

上一章 读书 寒雪的诗文社最新章节 下一章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