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宫女要种田
本书标签: 古代 

清德宗:恪顺皇贵妃

宫女要种田

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记载,光绪帝几乎每天都召幸珍嫔,每隔三四天还到珍嫔的景仁宫去一次。聪明的珍嫔了解光绪帝处境的艰难、内心的苦楚,对他非常理解和同情。珍嫔是一位多情善良的少女,千方百计地温存体贴关爱光绪帝,竭尽一切使自己的夫君感到温馨和快乐。珍妃“貌既端庄,性尤机警”,又由于出生于文化官宦家庭,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就“颇通文史”,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更为可贵的是,她“写得一手好字,能左右同时写字,也能作画”。

负面评价

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有老宫女这样回忆珍妃:提起珍妃来,她并不是块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过权,卖过官。在清末历史上,除慈禧外,珍妃就是最具传奇色彩、最受人瞩目的妃子了。虽然她只活了短短25年,但至今人们依然对她的故事津津乐道。在世人心目中,珍妃一直是一个因帮助光绪变法维新而遭慈禧嫉恨,继而被打入冷宫最终惨死的牺牲品,是一个深明大义的正面形象。不管是著书立说的文人,还是民间百姓,都对珍妃与光绪的爱情抱以同情,对慈禧的霸道与残忍进行鞭挞。然而,历史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里,清末名流商衍瀛撰写的《珍妃其人》,却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珍妃----一个因卖官而与慈禧结怨,并因此被囚的珍妃。

清朝晚期,卖官鬻爵不仅是公开的秘密,甚至已经合法化。当时的捐纳制度,实际上就是卖官,以解决朝廷财政的紧张。据记载,珍妃见慈禧、李莲英各为自己的私利巧立名目,大肆卖官,肆无忌惮。于是,为了解决自己手头紧的问题,借助受光绪帝宠爱的优势,也干起卖官的事来。比如,为一个叫耿九的人谋取了广东海关道的肥缺,为鲁伯阳谋取了上海道的肥缺等。不管怎么说,珍妃在这件事上确实有把柄抓在慈禧手上,于是背上了“干预国政”的罪名。

轶事典故编辑 播报

珍妃很喜欢照相。照相术于清朝晚期传入中国,却被因循守旧的顽固人物视为“西洋淫巧之物”,甚至有人认为照相能摄去人的魂魄,伤神损寿。然而年仅十几岁的珍妃却偏偏迷上了照相术,她托人买来照相机,不仅在自己的寝宫景仁宫,而且在皇帝的养心殿以及她经常去的其他地方,“不拘姿势,任意装束”地拍照,可谓花样翻新。她不仅自己照,还给别人照,同时她还教太监照。她把照相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可惜珍妃所拍的照片一张也没能留传下来。据说珍妃还暗中指使一个姓戴的太监在东华门外开设了一个照相馆。此事被皇后探知,上报慈禧,照相馆被查封,戴姓太监被打死。珍妃很爱美,好打扮,喜欢追新潮,经常做各式新款服装。她尤其爱女扮男装,穿戴男子的冠服,有时还穿上光绪帝的龙袍戏耍。按宫中规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轿,只能坐四人轿。据清宫刘姓宫女讲,光绪帝特意赏给珍妃一乘八人轿。一次珍妃乘坐时,被慈禧知道了,勃然大怒,命人将轿摔毁。

有一次,光绪从库房取了一千颗珍珠,珍妃将它们做成了一件珍珠披肩。此事被皇后得知,上报给了慈禧,不过,慈禧好像没有多大的反应,这件事以珍妃把披肩拆了,将珍珠原数奉还而告终。

上一章 清德宗:恪顺皇贵妃 宫女要种田最新章节 下一章 清德宗:恪顺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