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经典加经历
本书标签: 短篇 

柳永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那数不尽的姑娘

经典加经历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柳三变,后改名柳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时期福建崇安人。柳永出身官宦世家,标准的官N代。大家都知道,宋朝绝对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成熟期,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了儒家文化对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于是更为注重对儒家文化的宣传、教育,恢复儒学的绝对正统地位。

在科举的考试内容上,几乎全是儒家一统。取消了隋唐以来的诗赋、策论,立论必须依据儒家经典,在教育上也是作为国家基本政策来抓。所以柳永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功名用世”为志向,勤奋读书,考取功名。柳永年少时,才华惊人,前途无量。

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考试,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jiè shì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由礼部举行,省试之后就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后可直接授官。所以,柳永其实是去参加省试的,他由钱塘江入杭州,就停下来不走了。他开始频繁出入青楼妓院,第一次科举落第。

柳永继续沉溺在温柔乡里。大约在1005年,柳永离开了杭州,到了苏州,不久又去了扬州。嗯,又不走了,据说是因为迷恋上了当地一名美貌的官妓。没几年,两人就掰了。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在汴京赋诗写词,描绘帝都的纸醉金迷。

1009年,柳永再次参加科考,结果呢,宋真宗发了一道诏令:“非读圣之书,及属辞zhǔ cí浮糜者,皆受严厉谴责”。就这样,柳永初试落地,他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但不久,他就再次信心满满地开始复习,准备下一场科举考试了~

可能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科考哈,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省试,再度落第,同时,与他相好的歌女虫娘,也跟他闹分手,双重打击之下,柳永借酒消愁,心情沮丧,但也并没有忘记考试复习。

1018年,柳永第三次落榜,1024年,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城,沿着水路南下,开始在青楼里谋生,给青楼歌女们填词,来维持生计。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演出效果依赖于演技和词的好坏,词则靠词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求词,并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作品,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给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所以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的词也因此,名声大振。

他好像有点情伤,漂泊久了,也有点疲惫,1029年,他回到汴京,但发现物是人非,很快离开汴京,去了西北。自此,开始四处游历。

1034年,宋仁宗亲政,特开恩科,也放宽了尺度,柳永闻讯,前来参加考试,终于中了进士。

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官,扶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但为官9年了,颇有政绩,也没能升迁,始终被中央调来调去、调来调去,为啥呢?事儿啊,还出在他写的一首词里,有一句“太液波翻”,为皇帝不喜。 太液池在宫中,用“翻”字,啥意思啊?你这是说当今皇上皇位不稳呢?

过了几年,可能是上头觉得气消了,每隔几年,给他小小地升一次官,直至约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他晚年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也无人祭奠,据说,以前他帮助过的歌伎们凑了钱,安葬了他。并且每年清明节都来祭扫,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南宋。

抛开柳永的个人生活,他的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后世词人以启示。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回首再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嗯,我肯定,他是一个专情之人,就是对很多人,都很专情!!生活不只是词和远方,还有那数不尽的姑娘。

上一章 王昭君这坑爹的和亲啊 经典加经历最新章节 下一章 辛弃疾社会我辛哥人狠话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