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四季书
本书标签: 短篇  二十四节气  知识科普 

立春(三)

四季书

迎春

在古代,立春时,君主会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选择东郊这一地点是有原因的,因为迎春活动祭祀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但是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迎春的地点便没有那般局限。比如,宋代迎春便从郊野到了宫廷。清代,迎春更是成为了一项全民活动。

打春牛

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牛是农耕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春,打春牛也被称为“鞭春牛”“鞭土牛”。其含义是送走寒气,促进春耕,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一定的的巫术意义。

咬春

吃是立春习俗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吃什么,怎么吃,这是有讲究的。立春的主要吃食包括春饼,田艾籺,春盘,萝卜和五辛盘等。其中,春饼多是用面粉制作的薄饼,包裹着蔬菜来吃。田艾籺是用田艾制作的一种食物,色彩是绿色的,广东粤西地区比较常见,用于祈祷风调雨顺。五辛盘也是用五种辛辣食物组成,通常是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这是就餐时的调味品。

踏春

踏春指民间百姓在春天和家人好友外出郊游散步,结伴远足,嬉戏游玩的活动。时间多在立春后,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立春,一切刚刚开始,一切皆可期待。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的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的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主要习俗有吃春饼、春盘等。

春盘:春盘是春季食品习俗之一。主要用于取蔬菜、瓜类、水果、糕点、糖等,放在盘中送亲朋好友上春菜盘(或放在一起)或吃以迎春。有五种菜肴:水果、蔬菜、糖果、蛋糕和鱼饵。蔬菜主要包括: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类、鸡蛋、土豆丝。

杜甫的《开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田艾籺:田艾籺是春季常见的时令食品。初春万物复苏,青草长,鸟儿飞。这是春耕大田艾草生长的全盛时期。田间艾草高约10厘米,叶子呈粉绿色,花中间白绿色,全身蓬松。据介绍,天爱具有祛湿、暖胃、通肠等功效。田爱珍也是祭祀神、祈求风调雨顺的节日贡品。

上一章 立春(二) 四季书最新章节 下一章 雨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