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上海滩(续集)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明星明人  电影 

豪侠谭嗣同

上海滩(续集)

话说这王五和王敬伯结识之后,王敬伯非常信任他。第二年便拍王五去湖南开办镖局分号。

长沙镖局正式开办,其时不少社会名流如熊希龄极其弟子谭嗣同和王五交往密切。

话说这大刀王五自结识了谭嗣同之后,受革命思想影响,思想日趋进步,他加入了兴中会。甲午大海战清军败北,日本列强瓜分山东半岛。谭嗣同等爱国人士奔走上书,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熊希龄那时任政府总理。王五找他理论,熊希龄无奈的摇摇头:“王五兄弟。我也是处于无奈呀。军队开支日益加大,如果没有银团贷款,我们就没钱呀。”

“那也不能牺牲国家利益啊!你这样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谭嗣同通过考察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走振兴中国实业救国之路,通过开办工厂,加工现代机器设备,武装中国军队。这些思想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推动下,一度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光绪帝也比较认同,其师傅翁同禾思想开放。

中日甲午战争后,谭嗣同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邀,回到湖南投身社会改革活动。谭将“兴民权”视为救亡图存之道,与梁启超、唐才常、熊希龄等人通力合作,参与了湖南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不缠足会等新政机构的创建与经营,同时也引来了湘省守旧士绅的反对和攻击。

谭嗣同的积极表现引起清政府的不满,先后被贬职。

曾经的京城少年——谭公子。

同治四年(1865年),谭嗣同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孄眠胡同(今北京市西城区烂漫胡同)。其父谭继洵是咸丰九年(1859年)贡士,时在户部八旗现审处任职,之后担任过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甘肃巩秦阶道、甘肃按察使、甘肃布政使、湖北巡抚等职。谭嗣同是谭继洵的第三子,在谭氏家族同辈男丁中排行第七,又称“七公子”。十二岁之前,谭嗣同多数时间随父亲在北京生活。同治十三年,湖南浏阳学者欧阳中鹄来到京师,谭嗣同拜其为师。欧阳中鹄推崇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等人,谭嗣同受其影响。

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谭继洵补授甘肃巩秦阶道,次年春赴甘肃上任。谭嗣同随父移居西北,在巩秦阶道官署中读书。光绪五年(1879年)秋,谭嗣同奉父命自甘肃回到湖南浏阳,拜在当地学者涂启先门下,学习科举制艺。欧阳中鹄此时也回到了浏阳,谭有机会继续向其求教。除时文外,谭嗣同此一时期还接触到了算学和格致学。

光绪八年(1882年),谭嗣同再次前往甘肃结识仇笑痴。谭嗣同来到军中,与将领士兵“群相饮博,欢呼达旦”,尤喜在西北风大作之日,与军中健儿冒着狂沙飞石策马驰骋,夜宿沙漠,饮黄羊之血,拨琵琶高唱秦腔,颇有西北侠客风范。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谭嗣同追忆豪迈往事,说自己曾于隆冬下雪之日策马疾驰七个昼夜,行程一千六百里,进入全无人迹的岩谷深处,忍饥挨饿凿冰为饮。回返驻地时,大腿内侧已被马鞍摩擦至血肉模糊。对此情景,同辈之人目骇神战,谭嗣同不以为意。这些经历,养成了谭嗣同豪放任侠的性格。

上一章 桥头三结义 上海滩(续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三清观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