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英雄介绍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一定要看  以后有缘再更吧   

万哲先

英雄介绍

万哲先(1927年11月 ~ )是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瑞典LURD大学客座教授,专门研究代数、组合理论,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研究方向为典型群、矩阵几何、代数组合学、代数编码、有限几何及其应用。

中文名

万哲先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淄川

出生日期

1927年11月

职 业

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

《谈谈密码》等

祖 籍

湖北沔阳(后称仙桃)

人物关系

老师

华罗庚

作品集

代数导引

基本资料

姓名:万哲先

职业:数学家

籍贯:湖北沔阳(后称仙桃)

出生地:山东

主要职务

南开大学,万哲先曾在此就职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代数集刊》杂志主编

《离散应用数学》杂志编委

《有限域及其应用》杂志编委

《组合年刊》编委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Science 杂志编委 主要著作

《谈谈密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987印

《李代数》,科学出版社,1964, 1978重印

《代数和编码》, 科学出版社,1980

《孙子定理和大衍求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

《Kac-Moody代数导引》, 科学出版社,1993.12

《有限典型群子空间轨道生成的格》,科学出版社,1997

《代数导引》,科学出版社,2004

《非线性移位寄存器》,科学出版社,1978

《有限反射群的不变式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有限几何与不完全区组设计的一些研究》,科学出版社,1966

《有限典型群子空间轨道生成的格》, 科学出版社,2004

主要经历

1948-1950,清华大学数学系,助教。

1950-1952,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52-1964,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64-1978,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8-1984,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78-1984,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85-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980.9-1980.12,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成员。

1981- ,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兼职教授。

1984.9-1984.11,1987.9-1988.5,美国Notre Dame大学客座教授。

1988.2-1988.5,美国Rutgers大学访问教授。

1989.9- ,瑞典Lund大学客座教授。

获奖情况

1.华罗庚和万哲先的“典型群”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2.万哲先和他的学生关于“典型群的同构理论”工作获1987年全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万哲先为第一作者)。

3.万哲先的“图上作业法及其应用”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4.万哲先和他的学生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万哲先为第一作者)。

5.万哲先和他的学生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万哲先为第一作者)。

6.1995年万哲先获第二届华罗庚数学奖。

7.1995年万哲先获光华基金奖一等奖。

8.1997年“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及其应用”获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清华大学

简介

万哲先(Wan Zhexian),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历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数学会理事。从事典型群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具有国际水平。还从事李代数、有限几何的研究,在把代数理论用于编码的研究中也取得成果。与华罗庚合著有《典型群》。著有《有限几何与不完全区组设计的一些研究》、《非线性移位寄存器》,著有《李代数》、《代数与编码》等。任《代数集刊》杂志主编、《离散应用数学》杂志编委、《有限域及其应用》杂志编委、《组合年刊》编委。Journal of Combinatorics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Science 杂志编委。研究方向:典型群、矩阵几何、代数组合学、代数编码、有限几何及其应用。发表论文130多篇,书18册。

任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任山东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48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50年,转到中国科学院工诈,历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观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由东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等校兼任教授,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国际性杂志《应用离散数学》编委。1950年起,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典型群的研究。获得了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在1963年与华罗庚合著《典型群》一书。1958年,从事运筹学的研究。给出了中国粮食部粮食调运人员根据多年经验模索出的物资调运工作中的一个土办法(后来被命名为图上作业法)的一个理论证明。

1964年,出版《李代数》一书,该书于1975年在英国出版英译本。1963年起,带领戴宗锋、冯绪宁、阳本傅等对有限域上辛几何、正交几何及酉几何中的计数定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获得了系统的成果,并用这些几何构作了许多部分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这些成果总结在1966年万与其他三人合著的《有限几何与不完全区组设计的一些研究》一书中。1972年起,把代数理论应用到编码,在理论和应用上均做出了许多成绩,1975年,出版《代数和编码》一书。1979年,与戴宗锋、刘木兰、冯绪宁合著《非线性移位寄存器》一书。后来,除继续进行编码的研究以外,还从事无限维李代数的研究。万哲先是中国第一批博士导师之一,已培养出10余名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多年来,万哲先还帮助一些高等院校开展典型群、李代数或编码的研究,培养了一批大学生和研究生。成就

万哲先院士主要从事典型群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在国内外著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2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14本专著,包括6本用英文撰写的专著。

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3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1995年,获华罗庚数学奖;1996年获光华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万哲先院士的研究成果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和组合理论的许多分支。他是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是中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最早从事编码学和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为国际公认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十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初,解决了典型群的结构和自同构方面一系列难题。1958年,对解决运输问题的图上作业法给出理论证明并进行了推广应用。二十世纪60年代中和90年代初,运用华罗庚开创的中国典型群学派的矩阵方法研究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获得了系统的重要成果,并利用它构造了一些结合方案、PBIB设计和认证码并研究了有限域上型表型问题,典型群的子空间轨道生成的格等。二十世纪90年代,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卷积码,澄清了一系列疑问。 证明了对称矩阵几何及哈密尔顿矩阵几何的基本定理,是对华罗庚开创研究的矩阵几何的重要贡献。最近证明了长方阵几何,对称阵几何及厄米特矩阵几何中保粘切的双射的逆也保粘切,使矩阵几何更为完美。

上一章 华罗庚 英雄介绍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夏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