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英雄介绍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一定要看  以后有缘再更吧   

邓稼先介绍

英雄介绍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毕业于普渡大学,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 他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其因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后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文名

邓稼先

出生日期

1924年6月25日

出生地

安徽怀宁县

逝世日期

1986年7月29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科学家、物理学家

性别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渡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奠基者

称号

“两弹”元勋

配偶

许鹿希

所属党派

九三学社、中国共产党

收起

人物生平

辗转求学

邓稼先小学、初中曾辗转多所学校,在北平(现北京)读至高二后,抵达昆明就读升学补习班,高三从四川毕业,17岁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学习。毕业后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研,不足两年修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年仅26岁,人称“娃娃博士”,取得博士学位后9天,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国。

邓稼先求学年表

时间段 就读学校 学习阶段

1929年9月至1932年 北平武定侯小学 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

1932年至1935年 北平四存小学 小学四年级至小学毕业

1935年至1936年 北平志成中学 初中一年级

1936年至1939年 北平崇德中学 插班考入初中二年级至高中一年级

1939年1940年5月 北平志成中学 高中二年级(未读完)

1940年7月至9月 昆明 升学补习班学习

1940年9月至1941年 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 高中三年级至毕业

1941年至1945年8月 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大学四年至毕业

1948年至1950年8月 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 研究生就读,获博士学位。

[1]

工作经历

4张

邓稼先

1945年9月,于昆明文正中学执教数学。

1946年1月,于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6月,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1950年8月29日,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从美国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国。9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1952年,晋升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

1957年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1972年,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

1979年,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 同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之后还担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人物逝世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

1985年7月30日,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2]

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1986年8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张爱萍将军致悼词,***等国家领导人送花圈悼念。

两弹元勋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学术成果

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为其后来的两弹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950年8月20日,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氘核的光致蜕变》(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

1956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的开创性著作,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 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两弹工程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一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两座城市化为废墟,成千上万的人被夺去了生命。

正当英、美、苏开始展开核军备竞赛的时候,中国刚从废墟上站起来。新中国需要的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建设国家的和平环境。然而,侵略战争偏偏威胁着她的生存。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天灾人祸同时重重撞击着中国大地。对于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来说,那是一个卡脖子的时代。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在这以后的五年时间里,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资料少,设备差,时间短,环境恶劣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迎来了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的决战阶段。1958年8月,邓稼先奉命带领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59年,邓稼先根据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选对主攻方向,是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1962年9月11日,由罗瑞卿审定,二机部向中央打了一个:“两年规划”的报告,此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此时,邓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础。1963年2月,在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了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9月,接聂荣臻元帅命令,邓稼先、于敏率领九院理论部研究原子弹的原班人马,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自主研发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邓稼先生前的最后一枚奖章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获得的。

1986年7月17日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总工会书记罗干、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等领导,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为我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这是“七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邓稼先庄重地把奖章戴在胸前,高兴地说:“**副总理亲临医院授予我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感到万分激动。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但党和国家就给我这样的荣誉,这足以说明党和国家对尖端事业的重视。我现在虽然患病,但我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争取早日恢复健康,为国防科研事业再尽一些力量,以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希望。”

邓稼先在弥留之际,与于敏合著并共同署名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该建议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就在戴上这枚奖章的12天后,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人物评价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 紫阳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邓稼先的追悼会,他说:“邓稼先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邓稼先)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邓稼先)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邓稼先)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愿以身许国,因为他心中怀有梅风傲骨,是龙的传人,这是不可动摇的内心、血液。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却又在众人面前不动声色,默默无闻。他,是忠义之大者!——谭静梅

为了祖国,他默默无闻,隐姓埋名31年,壮大的蘑菇云见证了他的伟大,他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算在临死前,他也面不改色,始终想着祖国,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大哉邓稼先

(邓稼先)他是黑暗里的一支火把,将中国引向繁荣;他让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吼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

(邓稼先)他,一个在几十年前鲜为人知的名字。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对中国,对儿时的誓言,对科学事业,都是无愧的。那是亿万中国人牢记的日子: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也正是他为中国留下了永垂共和国史册的光辉篇章!踏遍戈壁共草原,群力奋战自当先。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邓稼先)他是一代巨匠,谱写中国强国之梦;又是两弹元勋,照亮世界历史天空。刻苦钻研敢探索,无私奉献独吃苦。他跨越国界,献身事业,亮过千颗太阳。

(邓稼先)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邓稼先)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邓稼先)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愿以身许国,因为他心中怀有梅风傲骨,是龙的传人,这是不可动摇的内心、血液。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却又在众人面前不动声色,默默无闻。他,是忠义之大者!——谭静梅

为了祖国,他默默无闻,隐姓埋名31年,壮大的蘑菇云见证了他的伟大,他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就算在临死前,他也面不改色,始终想着祖国,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大哉邓稼先

(邓稼先)他是黑暗里的一支火把,将中国引向繁荣;他让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吼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

(邓稼先)他,一个在几十年前鲜为人知的名字。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对中国,对儿时的誓言,对科学事业,都是无愧的。那是亿万中国人牢记的日子: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也正是他为中国留下了永垂共和国史册的光辉篇章!踏遍戈壁共草原,群力奋战自当先。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邓稼先)他是一代巨匠,谱写中国强国之梦;又是两弹元勋,照亮世界历史天空。刻苦钻研敢探索,无私奉献独吃苦。他跨越国界,献身事业,亮过千颗太阳。 人物旧居

邓稼先旧居

邓稼先旧居位于四川省梓潼县城南长卿山,山体苍翠秀丽,山脚南红砖墙围起的院落,也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当年所在地。

香樟和梧桐蓊郁掩映中,邓稼先旧居在院子东南头一片平房的最前排,为二室一厅仅有30多平方米的套间,简朴而宁静。办公室里有一张办公桌、一把藤椅、两张单人布沙发、一个小茶几,一台手摇式计算机和高大的铁皮柜。卧室靠墙有一大排书柜,一个祖传的铁架床,另有还有一个平常的衣柜和一个衣桩,衣桩上有邓稼先经常穿的那件深蓝色的外套。

小小的院落中有一棵高大的柚子树,结满了果实,这是邓稼先1979年亲手栽种的;院中矗立的金色的邓稼先院士塑像,是2004年他的夫人许鹿希女士在他80诞辰时亲自送来的;塑像的碑座上,刻着张爱萍将军亲笔手书的“两弹元勋邓稼先”金色大字。[13]

2008年4月,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将邓稼先的旧居作为“思想建设教育基地”。

荣誉记录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学部委员);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85年,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9年,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4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12]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8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英雄介绍最新章节 下一章 钱三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