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27岁期愿
本书标签: 短篇  超级无聊 

有时分享书籍的一天

27岁期愿

一本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和《被讨厌的勇气》

1986年,在美国的爱达荷州的一个偏远山区,我们的主人公塔拉出生了,她是全家最小的一个孩子,在她的上面还有六个哥哥和姐姐。从塔拉开始记事时起,她就知道父亲是个虔诚的摩门信徒,每天晚上他都会给孩子们讲《圣经》里的故事,仿佛只有《圣经》才是他们精神生活的唯一寄托。

父亲告诉孩子们:不要相信政府,更不要总想着去上学,学校就是个阴谋项目,大山外的世界充满着危机,不久的将来,还可能会爆发战争。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劳作,多多储备食粮、枪支、弹药,以备不时之需,或许还可以自保。在父亲这种思维的不断灌输下,塔拉对大山外的世界既感到好奇,又有些恐惧。她无法判断父亲话语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她只能像个听话的小绵羊,任由父亲和哥哥姐姐们的随意支配,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埋藏着一颗不安分的种子。

你无法想象作者所处的年代是20世纪,而她们的家庭却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偏安一隅,不问世事,不愿与人交流,只愿活在自己所营造的小世界里,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让他们感到安全,他们宁愿思想落后也不想出去冒险。

塔拉就是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生活了17年,父亲终日相信末日即将到来,而助产士母亲始终维护父亲,变得唯唯诺诺,不敢有自己的主见,孩子们能选择的只能是在父母的阴影下默默长大。17岁之前,塔拉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固定的,早早结婚生子,和母亲学习帮人助产,然后在山区中重复父母的生活,就像她的姐姐一样。

十字路口抉择人生——我要“飞”出大山!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17岁的塔拉,生活的平淡且乏味,亦如没有灵魂的躯壳,每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哥哥虽然很疼爱她,可警示她外面世界险恶的做法,却很难让人接受——羞辱、谩骂、殴打,甚至把她的头强行按到马桶里,只为告诉她人心不古!当塔拉的被一根铁钉所伤,血流不止时,父亲只是轻描淡写的让她快去找母亲包扎,而塔拉在奔跑的过程中看着铁钉从身体里滑落,她感到的是无助和迷茫,难道这就是上帝送给她的人生吗?塔拉的思想正在困苦中挣扎,她需要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好在命运似乎要为她拉开一道光的裂缝——塔拉的三哥通过自学考试上了大学,并将教育的概念第一次灌输到了塔拉的脑子当中。哥哥的成功似乎让17岁的塔拉有所顿悟——原来,人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生的!她想尽快逃离这种困苦

《被讨厌的勇气》是青年和哲人以对话的形式探讨生命的命题的一本书,有时候哲人的一些观念很难理解,很难接收,我也会跟着里面的青年一起义愤填膺,但是,看完这本书,总觉得自己的思维有了一点变化。所以,分享一些我摘录的书中的有意思的说法。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改变。

现实性的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怎样回顾之前的人生也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走到此时此刻。

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因为过去和现在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已经开始,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如果你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是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的状态,成为特殊的存在。

幸福即贡献感。

是按照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还是按照存在标准来接受自己,这正是一个有关获得幸福的勇气的问题。

人际关系不顺利是因为不能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地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贡献,才能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暴富的人还要继续忙碌地工作,是为了他者贡献,从而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他者贡献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自我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如果不想和那个人搞好关系的话,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因为剪断关系是你自己的课题。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用存在标准去看待别人,不要用别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该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人只有在能够感受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也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这是对自我的执着。

不幸之源在人际关系,幸福之源也在人际关系。

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受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想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太过亲密就无法正面对话。但是,距离也不能太远,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握在自己手中。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午轻松起来。

“你应该喜欢我”和“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想被别人讨厌,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冲动的欲望,但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往上推的态度。

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首先要思考这是谁的课题,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冷静地划清界限。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的烦恼。

别人如何看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

关于自己的人生能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另一方面,他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孩子就是自己的人生,把孩子的课题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之只考虑孩子,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人类不是会受原因论所说的精神创伤而摆弄的脆弱存在,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

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统称为人生课题。

无论认为自己有多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

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

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那么当事人之间几乎就不可调和了。为了避免这一点,在受到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以上当。

过去不能改变,但是,赋予过去的事情什么价值,这就是现在的你所面临的课题。

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获得了社会性的成功,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非常强大而具有特权。婴儿就是通过弱势来支配大人,而且不受任何人的支配。

暴露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武器,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

如果真正的自信,就不会自大。

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借口来使用的状态。

自卑感人人都有,自卑感不是坏事。

感觉孤独不是因为只有你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疏远才会孤独。

只要摄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多或少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怎么选?

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定了不改变的决心。

面对喜不喜欢自己这个问题,能够坦然回答喜欢的人几乎没有。

所谓愤怒也只是一种可收可放的手段而已。

上一章 分享书籍 27岁期愿最新章节 下一章 2020已经过去 ,我看了哪些书呢 ?献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