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魔武人之鹤兰亭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原创人物  热血冒险战斗     

鹤兰亭人知不可的秘密115

魔武人之鹤兰亭

除了单于的中央本部,匈奴右贤王从西域和河西走廊方向威胁汉朝的陇西地区,左贤王从东北方向威胁辽东和代燕。匈奴三部互为品字结构,在地缘上对汉朝的压力很大。

马邑之谋后,汉武帝对匈奴采取以攻代守的战略,揭开双方大规模对攻战的序幕。公元前127年,卫青取得河南之战的胜利,夺取了河套地区,汉朝设置朔方郡。次年,又派遣苏建率领十万人兴筑阴山附近的长城。河南之战把匈奴最靠南的基地给打掉了,对匈奴威慑很大。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匈奴右部投降十万人,汉朝在河西设置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霍去病取得河西,实现了汉武帝断匈奴右臂的梦想,在汉匈对峙上已经取得优势。为此,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为了彻底消灭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深入大漠,分两路钳击。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禅姑衍山,登临瀚海。两军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此战之后,匈奴主力只能躲在漠北不敢南下。

武帝时期的三场大战,从根本上扭转了汉匈之间的战略态势。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南地和河西走廊,不得不龟缩在漠北的苦寒之处,对其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致命威胁,这也为汉宣帝时期彻底瓦解匈奴打下了伏笔。

从这时起,汉匈之间的百年博弈实际上已成定局。汉帝国一方面把匈奴人赶到了鸟不拉屎的地方,另一方面,以河西走廊为依托,经略西域,大大开拓了汉帝国的眼界,促进了政治、外交、经贸等的发展,使汉帝国的综合国力跃入世界顶级强国的行列。西域归属汉帝国,使得汉军可以从西域出发直接奇袭匈奴,后来的陈汤击杀郅支单于一战就是如此。

到了汉武帝后期,由于缺乏良将等原因,汉朝的对匈战争,胜少败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匈奴躲得越来越远,汉军要想透过大漠寻歼,难度增大。其次,虽然从战术上看汉军败仗很多,但从战略上看,汉朝一直处于主动,一直是压着匈奴打的,匈弱汉强的态势并没有改变。这一切,都与卫青霍去病打下的基础有关,汉朝赢得了地利,也就赢得了未来。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政权,匈奴的人口数量不会太多。《史记》上就谈到过这个问题:中行说对单于说,匈奴总人口不及汉朝一个汝南郡。汝南郡人口约180万,匈奴就是加上其他被征服的部族,总人数也不会超过180万。对此,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现在外蒙古的人口数量,大约在300万左右,这可是在丰衣足食的现代社会啊!实际上,在上一世纪,外蒙古的人口数量大部分时间都没有超过200万。

在兵连祸结的年代,匈奴的40万骑兵可能有夸大之词,其真实兵力应该在30万左右。在卫青霍去病连二连三的重击下,匈奴死伤惨重。其中卫青7次出击,消灭匈奴大约5万多人。霍去病比卫青多出一倍有余,6次出塞,共消灭匈奴11万多人。如果再加上投降的,匈奴的损失大约有20万人。可不要小瞧这20万人,这可是匈奴的青壮年精英,匈奴损失这么多人,几乎快被打残了。

之后的汉匈战争,汉朝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战争都是在匈奴的领地里进行。汉军每次大规模出击,匈奴都要进行战略转移,无论成败,都会打断畜牧业的生产链条,造成牲畜无法正常繁衍,这对匈奴的经济打击是毁灭性的。正是由于汉武帝时期的压迫性战略,匈奴一直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其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也得不到恢复。

更严重的是,匈奴的杀伐过度、横征暴敛,使它统治下的其它民族怨声载道。等到匈奴这个松散的民族复合体走下坡路的时候,他们瞅准时机,配合汉帝国反戈一击,加速了匈奴的覆亡。

虽然汉武帝对匈奴的最后一仗打败了,但相对于大汉帝国超强的综合国力,这算不上什么,汉帝国很快就恢复了元气。经过昭宣之治,汉帝国一次性就能出动十几万骑兵,其阵容声势甚至超过了汉武帝的巅峰时期。反观匈奴,在经过几轮折腾后,已经活不下去了,最终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当人们再次读着班固的《封燕然山铭》: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人们不得不感叹:伟哉!汉武大帝!壮哉!汉朝雄风!

上一章 鹤兰亭人知不可的秘密114 魔武人之鹤兰亭最新章节 下一章 鹤兰亭人知不可的秘密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