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小源杂文
本书标签: 短篇  学习  文学   

二零二一诗词四月期(3)

小源杂文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一首非常富有哲理的问句诗。“若说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作声?若说声音在指头上,为什么不在人指头上听到呢?”一句富有哲理的两问引人思考,琴声不在琴上也不在指头上,那么在哪里呢?

洗儿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父母皆愿孩儿成龙成凤,而苏轼却不同,“人都养孩希望聪明,而苏轼却被聪明误一生(按背景可理解为苏轼虽是大文豪,却屡次被贬,所以被聪明误了一生,表面对自己不幸的叹息),只希望孩子鲁笨,没有灾难到公卿。”通过自己的遭遇,表明自己的不幸,只愿孩子不“聪明”,表面苏轼对孩子以后的与众不同的期望,只愿还是平安无事,表达苏轼的理性思维和对自己不幸的叹息。

水调歌/水调

苏轼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看似作得草率,寥寥两句就结束全诗,但表面了诗人洒脱的品格,又可以看出诗人的孤独,因此在月下独自歌舞,可以说和《水调歌头》是同一背景。以歌月安慰自己内心的孤寂,从而体现他的乐观向上、豁达的心胸。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昔日龌龊不足夸,”体现了他的谦虚,当初的一切的不足夸赞,侧面体现“登科”后是诗人心愿。“登科”后作者不知去何处抒发,于是骑上马一日看遍长安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夸张体现孟郊“登科”后内心的激动,无从释放,用“一日看尽长安花”消缓,表面孟郊实现心愿(成功)后内心的无比激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已是千古名句,此句是情绪激动最好的抒发,因此而不朽,比如金榜题名就可以用。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春天没有过去,风是轻微的,柳被风吹得斜斜的,苏轼试上超然台上观景、半壕的春水一城的花,烟雨笼罩千家万户。塑造了一幅江南烟雨图和春江图。“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作者内心苦闷,因为诗人屡次遭贬。“休对故人思故国”这里的故国不是真的故国,是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夸张体现,由于环境,思乡、苦闷涌上心头。“且将新火试新茶”表面了诗人的乐观向上。以“诗酒趁年华”结尾,表面虽屡次被贬,却未因此自暴自弃,诗酒趁着年轻,表面诗人乐观心态,古时诗人都是饮酒作诗,也表面苏轼的洒脱。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前作人杰,死后就可以作鬼雄,回忆项羽当年不肯过江东,表面诗人的远大志向,可以李清照是一代女中豪杰。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儿应忍受,江东子弟多才俊,说不定可以卷土重来,再创佳绩,传达了失败不要放弃,要潜滋暗长,力展宏图。“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乃千古名句,在人跌入低谷,可以很好劝慰友人。

金缕衣(其一)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柳。

劝君不要用千金挥洒时光,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柳。”打比方,将珍惜时间的道理比作折花,形象证明上两局,表面了“正事男儿读书时”的道理。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佳人和桃花一样美丽,佳人不知去了何处,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句情感伤感,表达对佳人的追思和对时光易逝的伤感。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反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为婉约派代表,作品多以伤感题材为主,寄托了对佳人的思念。正事重阳节,却与家人相隔千里,内心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岁月漫长的等待使她“人比黄花瘦” 夸张体现对家人的思念,而身体憔悴。

上一章 二零二一诗词四月期(2) 小源杂文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二零二一文章四月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