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文明伊始概论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军事  历史     

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

文明伊始概论

古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因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又是全欧洲最大的平原,古印欧人游牧民族开展了向四周迁徙的活动。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时,古印欧人演化的波斯人和米底人一同迁至伊朗高原。波斯人有十大部落,其中六个游牧,四个农耕。虽然波斯人臣服于米底,米底臣服于亚述,但米底的历史仍然是波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一说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曾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立了埃兰王国,波斯人则居住在埃兰,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波斯人又和达罗毗茶人关系密切,常有贸易往来。而埃兰王国则经历了反复的灭国、复国,直到公元前639年才被亚述灭亡。

埃兰王国灭亡后,米底人和波斯人都被亚述征服,而米底人最先挑起反抗亚述的大旗,建立了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结盟,将亚述灭亡,分得了亚述的西部领土,新巴比伦占两河平原下下游,米底王国占上游和北部高原,直达小亚细亚半岛。米底王国甚至和小亚细亚半岛的吕底亚王国进行了土地争夺,最后缔结了和约。

达罗毗茶人和波斯人亲密接触时,称波斯人为“勇猛的民族”。而米底王国虽然争取了独立,但还是阶级矛盾演化出来的产物,所以波斯人又奋起反抗。公元前559年,出身于阿契美尼德氏族的居鲁士二世统一了波斯众部落,在公元前588年,居鲁士二世举兵公开反抗米底,和巴比伦结盟,联合了分裂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组成了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在公元前550年就取代了米底对波斯的统治,公元前549年后,就在居鲁士二世的领导下,米底的许多地区先后投降,大大增强了波斯的实力,使波斯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成为第一个西亚的大帝国。公元前539年,居鲁士二世入侵巴比伦,将两河平原纳入版图。居鲁士二世还在公元前529年入侵中亚河中地区,虽然把版图推到了阿姆河河岸,但居鲁士二世在战斗中身死。冈比西斯二世时,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了古埃及,但波斯在对利比亚和努比亚的远征时失去了埃及。冈比西斯二世统治残暴,导致了高墨达暴动。冈比西斯在这场暴乱中去世,高墨达自立为王。等大流士一世刺杀了高墨达而即位后,帝国版图再度扩张,把版图推出阿姆河,到达锡尔河两岸,中国人开始称波斯为大夏和吐火罗。大流士一世还征服了印度河西岸,在中亚占领了费尔干纳盆地,在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鲁士城。第一次希波战争,就是大流士挑起的,他先征服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又占领了色雷斯地区,再举兵南下,入侵希腊。第一次希波战争因马拉松战役,波斯败退。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96年去世,薛西斯一世即位,发动了第二次希波战争,但希腊城邦团结一致,最终打退了波斯,并且收复了波斯占领的小亚细亚西海岸希腊城邦。

波斯帝国经过了多次征服,横跨四海,成为一个亚欧非大帝国。在波斯帝国的治下,有许多的民族,文化璀璨,比如波斯的建筑,大石柱借鉴埃及,石柱的凹槽和螺旋状借鉴希腊,屋顶等装饰则借鉴亚述。波斯人又将迦南人的二十二个符号整理,传到希腊后变为了希腊字母。波斯帝国的国教是拜火教,它曾一度是中东和中亚地区的主流宗教,但征服其他地区后,波斯帝国的统治者大都采用了政治宽容和宗教宽容政策,腓尼基的几个城邦都在波斯帝国的治下,保留了自治性,埃及的宗教也没有被波斯毁灭。在腓尼基人和犹太人眼中,波斯人是无比高尚的,但在埃及人、巴比伦人、希腊人、米底人等人眼中中,波斯帝国是入侵者,是无耻的侵略者。有一幅画是巴比伦被入侵时,居鲁士二世拉着巴比伦信仰的神的手,表示愿意以巴比伦人的身份统治巴比伦地区,但是巴比伦人还是不愿屈服于波斯统治。巴比伦不止起义一次,但次次都被波斯无情镇压。埃及人也反复起义。两河文明影响着整个中东和东地中海,埃及人和希腊人都受到了两河文明的影响,自然关系紧密。而埃及人就借用了希腊雇佣军的力量进行起义,建立埃及王朝。但埃及人建立的几个王朝都被波斯灭亡。

波斯帝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奴隶制不发达,很多农民都有独立的土地,波斯帝国的主要纳税人是文明古国的城邦人,军队的来源才是那些偏远地带的农民。为了巩固统治,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二十个省份,设总督治理,划分了五大军区,并且将自己的君权神化。为了解决经济的问题,大流士统一了货币,中央造金币,行省造银币,自治市造铜币。这就是著名的大流士改革。

改革巩固了波斯的统治,但没有消除民族矛盾和经济的不平衡。希波战争,两次皆败,动摇了波斯的国本,波斯由盛转衰。埃及和巴比伦的多次起义,也动摇了波斯的军事力量。薛西斯一世死后,薛西斯二世即位。薛西斯二世在位只有45天,因醉酒而被嫔妃之子杀死。阿达薛西一世即位后,帮助斯巴达,策动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最终签署了《国王和约》,从而得以插手希腊的事务。公元前401年,小塞鲁士在小亚细亚起兵叛乱,带领十万希腊雇佣兵争夺王位,被阿达薛西二世打败,希腊雇佣兵却成功退却回希腊本土。王位的频繁更迭,造就了总督的崛起,总督最初只管行政,而中央的衰弱导致总督执掌了兵权。小赛鲁士叛乱后,波斯又出现了大量的叛乱,严重打击了波斯的实力。波斯帝国渐渐退出神坛,此时,一个国家将要取代波斯,这个国家就是马其顿帝国。

马其顿处于古希腊的东北端,根据地理条件分为主要为山地的上马其顿、临近海洋主要为平原的下马其顿。上马其顿山脉纵横,森林广布,是马其顿人的主要居住地。马其顿人大概是多利亚人的一支,因为处于古希腊的边缘,文化落后,马其顿被南部的希腊人歧视,将他们视为非严格意义的希腊人,甚至视为蛮族。约公元前700年,佩尔狄卡斯一世率领自称为马其顿人的一个民族从阿利阿克蒙河畔迁徙,定都埃盖,创建了阿吉德王朝。到公元前6世纪,马其顿已经征服了当地的色雷斯各部族。根据现有零星材料,马其顿早期存在过一些独立的部落联盟。各部落均有自己的巴赛勒斯。约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可能发生过类似提修斯改革的统一运动,形成早期国家,定都上马其顿的埃盖,实行君主制,但公民大会仍然起一定作用。

在希波战争中,马其顿依附于波斯帝国,并被迫加入波斯军队。希波战争后,为了更好介入邻国事务,自强自立,适应环境的变化,马其顿的国都从埃盖移到了下马其顿的佩拉,由此马其顿逐渐发展起来。公元前四世纪末叶,马其顿发生权力争夺,国家又危在旦夕。摄政王腓力二世临危受命,经营马其顿。在腓力二世的治理下,马其顿的威胁逐渐解除,腓力二世就自称国王,废黜幼主。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加强王权、削弱贵族和公民大会的权力;改革币制,确立了金、银等金属货币的兑换价格;建立一支忠于个人的常备军,创造了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的核心是贵族组成的重装骑兵,配备有“步兵王友”之称的重装步兵,装备一杆长6.3米的长矛,所列阵形纵深最多达32列。步兵的作用在于顶住敌人的攻击,战斗的结局则取决于骑兵的对敌两翼的攻击,赋予了骑兵重大意义。

公元前355年,中希腊的城邦混战,使得腓力二世得以借机南下,控制了希腊的中北部地区。北希腊城邦对马其顿的崛起非常担心,雅典城邦借此机会将北部城邦串联起来,组成了反马其顿联盟,雅典成为反马其顿的中坚力量,使腓力二世的扩张受挫。公元前338年夏,马其顿与以雅典、底比斯军为首的反马其顿联军决战于克罗尼亚,反马其顿联军惨败。战后,腓力二世开展了科林斯大会,希腊各邦被迫前往和会,并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只有斯巴达拒绝参加在科林斯主持的希腊和会。科林斯大会满足了希腊奴隶主的要求,确立了马其顿的统治秩序。科林斯大会规定各邦禁止互相攻伐,各邦内部禁止重分土地,没收富人财产,取消债务,不准为政治目的解放奴隶。马其顿军于会后驻希腊各战略要地,以保持自己的统治。腓力二世又在公元前337年成立了科林斯联盟,意在整合希腊的力量与波斯对抗。因马其顿的崛起引起了波斯的注意,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女儿婚礼上被波斯派来的刺客刺杀。

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即位。腓力二世在亚历山大13岁时,聘请了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为教师,亚历山大学习了哲学、科学、医学。腓力二世一死,希腊的反马其顿运动推向高潮。亚历山大用权谋和武力镇压了运动,反抗的底比斯也被毁灭,底比斯人民或流放处死、或被卖为奴,城邦土地则被周围各邦瓜分。马其顿的政敌也被清除。公元前335年,即亚历山大即位一年后,他组建起一支由3万步兵、5000骑兵构成的东征军,在初春渡过赫沦斯滂海峡,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将目标放在了资源丰富、疆域辽阔的波斯。

波斯帝国此时已经风烛残年,在大流士三世的治下,内政腐败,民不聊生。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中,亚历山大大胜波斯军,随后亚历山大轻易取得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在叙利亚发动了伊苏斯战役,俘虏了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和妻女。然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占了大马士革,从军械库中得到了大量的战利品。他又攻打腓尼基,围攻推罗城。大流士三世在此时提出了议和,愿意用巨款赎回家人,并且割让波斯帝国的半壁江山。亚历山大的部将帕曼纽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接受这个条件。"亚历山大则毫不动心地说:"我不是帕曼纽,我是亚历山大。"于是经过七个月的围攻,亚历山大攻下了推罗城,将推罗人全部卖为奴隶。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切断了波斯陆军与海军的联系之后,长驱大进,攻下埃及。他自称“阿蒙之子”,即阿蒙神的儿子,以此让埃及人臣服。亚历山大亲自勘察设计,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建立亚历山大城,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插入两河流域北部,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之战中逃跑,致使波斯战线全面崩溃,丧失抵抗能力。亚历山大就攻占了波斯的都城巴比伦和苏萨。占领了两河流域。于是,亚历山大帝国已经掌握了波斯帝国的半壁江山。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通过波斯波利斯战役突破波斯山口,攻占波斯的龙兴之地波斯波利斯,并焚烧了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等地的波斯王宫,波斯帝国宣告灭亡。亚历山大又沿里海东进,追杀逃往安息的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于逃亡中被部下所杀,波斯帝国彻底退出神坛。但亚历山大并未止步,他于公元前329年打到中亚锡尔河一带,占领了印度河河谷。翻越兴都库什山,进入开伯尔山口。亚历山大在印度河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企图打进恒河流域,攻击印度的心脏。但多年的东征、印度的炎热,使士兵难以忍受,军队发生哗变,亚历山大被迫撤兵,他的东征止于开伯尔山口。

亚历山大军队分海陆两军撤退,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会师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亚历山大随后将首都迁到巴比伦,建立了一个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临尼罗河、北依多瑙河和黑海的亚历山大帝国。为了纪念这一成就,仅起名为亚历山大的要塞便建起70多座。

亚历山大在东征之前,认为希腊人是独一无二的民族,只有这个民族才具有先进的文明,其他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在东征中,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也具有杰出的品质,他们也应该受到同样的尊敬,因而亚历山大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各民族应该平等和睦地相处。他因此有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想让波斯人、希腊人、马其顿人和为一家。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各民族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人结婚。在苏萨,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奢华的婚礼,他和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士兵有1万对之多。

东征3年后,亚历山大在巴比伦整编一只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军队,并准备再次进行远征。他计划征服阿拉伯半岛与原波斯帝国北部的疆域,还想再次入侵印度,打入恒河流域,并且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的地区。但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生命结束仅10天时间。由于亚历山大突然死亡,生前没有任命他的接班人,导致人人对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儿都被杀死。而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帝国从此分裂,亚历山大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成了多个国家:占据希腊的安提柯王朝、占据色雷斯的色雷斯王朝、占据埃及和叙利亚的托勒密王朝、占据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塞琉古王朝。

由于这一时期是希腊文化在北非、西亚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广泛交流的时期,因此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到托勒密王国灭亡为止这段时间被称作"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从马其顿到印度河河谷,都使用希腊字母。到公元前一世纪大多数西部的希腊化地区都被罗马吞并,而东部的希腊化地区则由于安息帝国的扩张和大夏王国(也称吐火罗)的脱离而被明显的减弱,希腊文化才渐渐从这些地区褪色。因为亚历山大的东征,东方城市出现了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上一章 希腊文明 文明伊始概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