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少女的终末战争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二次元  战争     

遗迹简介

少女的终末战争

遗迹是一个由外太空物质与地球地质结构(即岩层等)形成的类似建筑的物体。人类最早是在AD1905年开始研究遗迹的,首个遗迹坐落在通古斯河附近,自然是苏联人了。后来由于苏联方面的失误,造成了通古斯河遗迹的爆炸。通古斯大爆炸在冷战期间的研究中被解析为人类史上第一次人为的遗迹崩解。

AD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战败,两国的科技成果被美苏抢走。美国方面夺走了几乎所有的技术人员和资料,只留了些残羹剩饭给苏联。但美国人却留下了完整的遗迹资料。并且还有完整的遗迹以及第三帝国部分人员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获得了纳粹“死亡天使”门格勒医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进行的相关人体实验的第一手资料,加上在柏林的威廉皇帝研究所医科资料库中获得的资料,苏联方面甚至有计划的在古拉格的劳改营中“复职”出来相同的实验机构,这些资料所带来的优势会在之后逐渐显示出来。

由于苏联缴获的遗迹和资料,所以在遗迹相关的研究中,苏联方面在开始的时候就占有着几乎半个世纪的领先优势。

AD1947年,冷战爆发,美苏双方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之中,美国方面在核武器上的优势在AD1949年被打破,苏联方面也建成了相应的威语能力,双方再一次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AD1950年,苏联在塔巴沙尔B试验场试验性部署了所谓的“海星”。“海星”并不是指某一种单一的武器或者是装置,实际上是一整套根据在布莱歇累德获得遗迹本体和资料复制出的一套模拟生态系统。在AD1961年,相对于核武器,更具有威力的遗迹武器被苏联方面研究出来了。最初的只是一批处于“不确定态”的可用“产品”即“仆役”。

当然,美国方面在意识到自己在遗迹方面落后时,也开始行动了。先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立“臭鼬工厂”,然后有成立了名为“大筛子”的黑预算组织。“大筛子”后来变为一个攻击组织,遗迹研究就由新成立的ARPA接手。

AD1968年,美国在越南战场上首次使用遗迹武器。据悉,该武器造成了越南某处森林中出现一片大约500米直径的毫无生机、满是车辆残骸的空地。美国官方在AD1981年德累斯顿谈判中一直矢口否认曾经部署或使用过遗迹产物作为武器,对外一直说是“助燃剂”。直到苏联方面提出以公布了“仆役”的相关试验资料作为交换,ARPA才将此事公开。

正当美苏双方的遗迹武器竞赛如火如茶时,AD1976年,作为人类研究外太空物质的惩罚,被宗教人士称之为“神罚”的EILD感染症出现了。第一例病例出现在美国管辖的南极麦克默多考察站,第一例感染者名叫格曼·维纶,格曼参与了三次有关遗迹的试验。

EILD感染症的发病症状(以格曼·维纶为例),身体内的蛋白质正在被吞噬,蛋白质之间的分子键也受到损伤,全身的结缔组织都处于崩解的状态。身体异常老化,伴随着有肌无力现象。血液含氧量降低,血红细胞数量减少。骨骼结构改变,钙富集加剧,骨骼硬度高速增加。

截止到AD1980年为止,全球各地统计的ED感染者已经超过十五万人。其中成功的转化为EILD Infected(即在感染后,基因链发生重组的ED感染者)。因为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各国无法明确ED的感染方式和途径。因此在当时ED是无法救治或预防的。尽管各国都成立了精锐的对EILD Infected专门的部队,但因为技术和经验的不足,部队的死亡率往往极高。终于情况在AD1983年美苏联手研究对ED用疫苗之后,才逐渐得以缓解。

随着ED感染者的不断增加且ED无法治愈,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开始感觉到了威胁。终于于AD1981年11月3日,签订了《德累斯顿条约》,宣布停止一切遗迹武器的军事部署,已部署的武器也将限时予以拆除。

上一章 第十五章 新的希望 少女的终末战争最新章节 下一章 各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