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轻松考高分的图像记忆法
本书标签: 校园  学习方法 

4方法7:索引法·将复杂文字精简为关键词

轻松考高分的图像记忆法

假设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超市去买一支牙刷,然后就快速离开,应该先抬头看标志,再找到日用品区,绝对不能盲目地一进店就一个架子一个架子地寻找,因为这样太浪费时间了。

我们在脑中搜寻记忆时也是一样,在记忆事物时就提前在大脑设定好搜寻路线,当我们回忆这段记忆时,就不会像大海捞针似的,而能更快速精准地抽取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索引法,它的特色是用少代替多——利用少量的文字来帮助记忆,并且还原原本大量的文字内容。

过去我们都学过明清四大古典小说,请问这四大古典小说是哪四部?

1.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

过去我们都画过类似下面的一幅图画,但是我们都不知道这幅画隐藏着明清四大古典小说在里面:山→《三国演义》,水→《水浒传》,夕阳→《西游记》,彩虹→《红楼梦》。

我们还可以将“三国演义”这四个字浓缩成一个字“三”,等于用一个字代表四个字﹔“水浒传”浓缩成“水”﹔“西游记”浓缩成“西”﹔“红楼梦”则是浓缩成“红”。本来记下这四本书名一共要记住13个字,现在只要记住“三水西红”这4个字就可以了,记住4个字总是比较简单的。

不过这样还是停留在左脑的文字阶段,我们必须将之转换成右脑的图像,才能成为日后快速搜寻的线索。

插图解说

“三”是抽象的,于是转换成具体的“山”﹔“西”则转接成具体的“夕阳”﹔“红”就转换成“彩虹”,于是我们就将这明清四大古典小说,索引成一张图如上。

再看第二个例子。皮肤有五种功能:保护、感觉、排泄、防水和调节体温,同样地,我们看下面这张图。

插图解说

有一个卖皮包的小贩,皮包分别代表了“皮肤跟保护”,小贩挑着竹竿,竹竿代表“感觉”,上面挂着一排皮包,代表“排泄”,虽然下着雨但是并不怕雨,所以代表了“防水”功能,因为淋雨所以冷得发抖,发抖代表着“调节体温”的功能。

再看第三个例子。四大民间故事可以这样转化:“梁山伯与祝英台”→两只蝴蝶、“孟姜女”→长城、“牛郎织女”→牛、“白蛇传”→白蛇。

插图解说

有一头牛坐在长城城墙上围着一条白蛇当围巾,有两只蝴蝶在牛背上飞舞。

再看第四个例子。五经可以这样转化:《春秋》→樱花树、《尚书》→和尚、《礼记》→礼物、《易经》→一斤、《诗经》→柿。

插图解说

樱花树下的和尚打开礼物一看,里面有一斤柿子。

再看第五个例子。四书可以转化为:《大学》→大学、《中庸》→时钟、《论语》→轮胎、《孟子》→孟子。

插图解说

一座大学校门上有一座大时钟,钟摆是一个大轮胎,孟子在钟下读书。

现在请你将明清四大古典小说的图,在下面空白处重画一次,并将这四大古典小说还原出来。

现在请你将皮肤五种功能的图,在下面空白处重画一次,并将皮肤的功能还原出来。

现在请你将四大民间故事的图,在下面空白处重画一次,并将这四个故事还原出来。

现在请你将五经的图在下面空白处重画一次,并将五经还原出来。

过去当我们要记忆类似的内容时,一定会眼睛看着书本,然后不断地复诵,甚至有些人会多写几次,希望借由“眼到”“口到”和“手到”,可以将它永远记住。但通常最后的结果是好不容易记住了,又轻易地忘记了。于是总是不断地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然后觉得自己好笨,念书好痛苦。

但是刚刚四个题材,只要简单画画图就能轻松记起来,而且不容易忘记。关键原因在于将复杂的文字精简,但又足以提示还原最初的关键词,然后将关键词转成容易记忆的图像。

这段将文字浓缩成关键词的方法,就叫作索引法,就如同到图书馆去寻找书籍的索引一样,“关键词”就是“线索”。其实这个方法我们早就会了,而且还常常使用。

既然我们早已经会了,为什么还没办法运用得很好,并帮助我们拥有更好的记忆力呢?怎样的关键词才能帮助我们“完整还原”文字内容呢?

1.字头——浓缩字句

你会发现我们习惯性找第一个字当作关键词,所以索引法也叫作“字头法”,在国外更是经常被使用。举例来说,在营销的市场分析中,有一种方法叫作SWOT,分别是由strength(S优势)、weakness(W劣势)、opportunity (O机会)、threat(T威胁)四个单字组成。又如我们常听到的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是简称,其全名为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记住“NASA”这四个字总比九个字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容易多了。

2.大意内容/重点观念

翻开报纸阅读,通常读完标题也能抓住本文80%以上的大意内容,报纸的标题就是浓缩后的大意内容。

3.容易帮助我们做前后文自由联想的字或词,或是字句本身已经具备图像的概念

例如:“李代桃僵”关键词找“李”+“桃”,总是比找“代”或“僵”更容易联想原本的意思﹔“金蝉脱壳”则是选择“金蝉”。

学习时做笔记以记录重点为原则,日后重新翻阅内容时,就可以轻易了解重点之间的前后关系,比起记录整句话,更能提高专注力和理解力。根据二八法则(也称为二八定律,指在众多现象中,80%的结果取决于20%的原因),只要掌握关键部分,就等于掌握了全体。记录20%的重点内容,等于帮我们大量节省后面的复习时间。因此,一本书中80%的内容都是在叙述说明那20%的重点,所以运用逻辑力抓出书中那20%的重点,就等于掌握了一本书100%的内容了。

现在让我们针对“唐宋八大家”做个练习。

王安石→王→国王

欧阳修→欧→海鸥

柳宗元→柳→柳树

曾巩→曾→针

韩愈→韩→韩国国旗

苏洵、苏轼、苏辙→又简称“三苏”→山苏(鸟巢蕨)

我们可以建构出下面的画面:国王将韩国国旗穿在身上,站在柳树前,一手拿着山苏,另一手拿针去刺海鸥。

将书本合起来,请在脑中回想画面,并回答出“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顺便回想四书是哪四本书。

上一章 3方法6串联法·轻松记住《三字经》 轻松考高分的图像记忆法最新章节 下一章 GAME 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