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道本悠悠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东方玄幻  热血   

第二章 梦中圣贤传道

道本悠悠

黑夜静谧,万物皆寂,唯有繁星闪烁。

  离开了桥洞,李辰独自漫步于长夜中,恍恍惚惚,不知走了多久,眼前出现一座古旧破败的道观。

  道观存在的时间也有一些年月了,年久未修显得十分破败,屋后的山壁与墙壁近乎连在一起,看起来摇摇欲坠。

  李辰推开布满灰尘的大门,迈步而入,借着月光照见供奉着的道家名人,这些神塑存在的时间看起来也有不少的年头了。

  李辰打算在此留宿一宿,待明日去城里找一些事先混口饭吃。

  夜深人静,李辰身体早已疲惫不堪,随意的枕着一块古旧的石碑睡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夜晚的时间总是匆匆流逝。

  天蒙蒙亮,李辰就醒了,站在门口伸了个懒腰,看了一眼天际边浮现的一抹鱼肚白,闭目凝神享受了片刻的安宁,随即睁开了眼帘。

  端看着面前的这座道观,李辰微微皱眉。

  昨夜梦中,李辰感觉到一股金光把他拉到一个虚拟的世界。在那里,似仙境,云雾吞吐,隐约里听见圣贤在讲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李辰低头沉思,他也曾饱读诗书,却觉得梦中圣贤所讲的话语晦涩难懂,字里行间,玄之又玄,让人难以明意。

  何为道?何为名?何为无?何为有?李辰不知“道”是什么,“名”是什么,“无”和“有”倒是好理解,他隐约想起梦中圣贤曾解释为:

  天地混沌未开之际为无,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为有。

  道有千万,生于混沌而归于混沌,乃至超脱混沌,这些都是道,大道小道万千或为“名”,或为“无名”。

  “《道经》?!”

  李辰有些疑惑,为什么他只是睡了一觉便听见圣贤讲道,脑海里还莫名其妙的出现一篇玄妙的经文。

  他听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仙人的存在,仙人有搬山移海之能,能只手摘星,还能御空飞行,寿命更是遥遥无期,但可惜李辰一直未曾得见。

  “难道这《道经》是一部仙人遗法?”李辰摸了摸下巴陷入沉思。

  李辰拿起昨夜里枕着的古旧石碑,上面的字体早已模糊不清了,研究了大半天才隐约还原出两个奇异的文字,这是上古的文字,李辰仅能认出其中的一个“道”字。

  “这个石碑上记载着的难道就是《道经》?”李辰根据这个“道”字联想到昨夜梦中《道经》,不禁有些怀疑道。

  “嗡~”

  幽黑阴冷的石碑突然绽放出一到金光,似仙光流转,石碑簌簌解体,化作一道光芒闪入李辰的眉心。

  李辰来不及躲避,就见一道金光冲入自己的眉心。

  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发现没什么异常才镇定下来。

  “道,何为道?悠悠众生皆是道……”

  脑海里再次传来圣贤的讲道声,李辰明白他应该是遇到奇遇了,按下微微激动的内心,闭目安静的聆听圣贤传道。

  “道,众生道;法,诸圣法。观众生,以悟己道。”

  “苦相、众生、繁星、万古、封号、祭祀……各种境界皆以观众生而明悟己身,方能得道。”

  “苦相境,观世态,众生皆苦,化苦相,纳入己身;众生境,观众生,悟七情六欲,解开枷锁……”

  李辰渐渐了解了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心境陡然间也扩大了不知好几。

  两个时辰后讲道完毕,金光化作一股精纯的能量自李辰的眉心涌入四肢经脉、窍穴,庞大精纯的能量像是洗礼一般快速的改造着李辰的身体,一股股黑臭的杂质从李辰的皮肤上排出。

  不觉间,一股奇臭陡然袭来,刺激着李辰的神经,但剧烈的疼痛不容他多想。金光能量重塑身体的疼痛不是常人能承受的了的,可此时十五岁的李辰早已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别说重塑身体的疼痛,再浓烈十倍的痛感也不会让他痛到大喊出来。

  李辰紧紧的皱着眉头,雪白的牙齿死死的咬在一起,默默的承受着这撕裂身体般的痛苦,因为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一旦承受不了便是死亡。

  三个时辰转眼就过去,不过对于李辰来说却是无比煎熬。

  三个时辰的漫长洗礼,让李辰原本瘦弱的身体渐渐有了一种壮实感,外形虽然变化不是很大,但他明显的感觉到身体素质的增强和力量的壮大,李辰估莫着他能背着一百斤石头跑上一天也不会累。

  李辰激动不已,他本能的觉察到他似乎是得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传承。

  “咕~”

  饥饿的肚子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打断了李辰的意淫。

  哎呀,本想着今日去找一个差事谋口饭吃,却不料得了造化,耽误了这事,李辰无奈的摇了摇头,不过也没在意,此时的他如脱胎换骨了一般,对于昔日的想法有了新的改观。

  天色还不晚,饥饿感不时地传来,李辰还是决定去城里先找一个差事。

  想到啥就去做,李辰在河边清洗了一下脏臭的身体,整理好着装,大步向舒州城走去。

  

上一章 第一章 小乞丐 道本悠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入刘府